“三环五步”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5-03-01 10:57罗远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三环平均数环节

罗远芬

(河南省舞钢市实验初中 河南舞钢 462500)

“三环五步”教学的几点感悟

罗远芬

(河南省舞钢市实验初中 河南舞钢 462500)

听取了本校多位教师“三环五步”示范课,又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尝试,略有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自主学习

1.“问题导学”环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强烈的“靶向性”。目标明确,击中“要害”,即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完成了课程中最核心的学习任务;或是教学目标中,思维最难突破的一个“点”。若能清晰地指出来,“一通则百通”,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即可引发本节课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和解决。例如:北师大八年级上册6.1平均数一节,“问题导学”设计的问题是①你能归纳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吗?②本课例题中的“数据”是谁,“权”又是谁,如何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平均数?

2.“自主探究”环节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巡视、观察,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疑难点,通常就是教师最需要点拨的重点和难点,可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也可能在教师的预设之外。比如:在“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学生的最大困难是①读不懂题目;②读懂之后如何建立方程组解题。那么,这两个“点”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强力突破的重难点。每一道应用题的分析和解决都紧紧地围绕这两个“点”。帮助学生①用直观图形来突破难点,如“以绳测井”问题,“绳子绕树“问题,“和尚分馒头”问题,“购物问题”等,“行程问题”也非常适合用线段图分析,每一段都分析出相应的速度、时间、路程,或是已知量、或设未知量、或用代数式表示;②用简单的图表帮助分析,如“两位数、三位数”问题,“储蓄问题”,“增长率”问题,“营养配置”问题等等。一旦突破了学生的难点,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思维的困难之处就是教学的难点。

二、互学解疑

1.“互助解疑”环节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小组中B、C学生的表现。比如:发言加分规定,C学生发言小组加3分,B学生发言小组加2分,A学生发言小组加1分,以鼓励小组中的帮带与合作。真正能够站起来讲课的学生,他(她)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能讲出来,对问题的理解是真正到位的。不能满足于,询问学生“明白吗?”学生答曰“明白”。实际上,通常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真实情况有差距,并不是学生不诚实,而是他的自我评价受他的认知水平的限制,不是每次都很准确。但只要学生能讲出来就可以确定很有把握。

2.“展评提升”环节,要“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当数学家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现场版”的问题(即不能提前准备),在现场的“角逐”中,学生又紧张又兴奋地思考和抢答,可以看到学生满脸通红,“语无伦次”的回答情景。这会让学生深深地着迷于数学思维的严谨和美妙,同时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巨大的成就感,以及受到启发之后“醍醐灌顶”的感觉。

3.教师的点拨仍然是“画龙点睛”之笔,不能抹杀,例如,在“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这一节课中,课本用三种解法解决了引例中的一个问题,学生都能讲得明白。教师还是要求学生,切实归纳出用了哪三种解法,(图像法、关系式法、解方程的方法),以此告诉学生解决问题存在多条通道,哪一个通道更易解决问题,则打开那一条通道,不拘形式,“新式武器”在手,为我所用。

三、巩固达标

达标问题的设计应该是梯度很小的,让学生体会到充沛的成就感。可以想象,让学生一次踏上三级楼梯会有多么困难,但是一级一级的问题设计,会使学生上三级楼梯容易许多,同时,能上三级楼梯的学生会更多。所以,达标问题要遵循①小梯度原则;②检测教学目标的基本完成;③大面积学生能完成;④拓展问题作为选做题,使思维活跃的学生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猜你喜欢
三环平均数环节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不一样的平均数
三环陶瓷小镇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