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坝后开挖边坡破坏边界分析

2015-03-01 09:13张凤聂德新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5年3期
关键词:顺层产状岩质

张凤,聂德新

(1.北京吉利学院理工学院,北京 102202;2.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顺层岩质边坡是工程上最为关注的边坡类型,在工程上顺层边坡的稳定问题突出,尤其是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多位于深山峡谷中,边坡高、陡,地势险峻,工程开挖量巨大,对顺层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也更为显著。

自然斜坡的变形破坏是在长期地质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定坡体结构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产物,研究斜坡变形破坏的控制性边界是稳定分析的前提和基础[1-3],尤其是在软硬相间、开挖规模较大的顺层斜坡中,对控制性边界的准确确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

某水电站左岸坝后顺层边坡高度400 m余,边坡岩性为砾岩、砂岩、泥岩软硬相间,且开挖边坡坡脚揭露有缓倾断层。边坡开挖过程中曾有过变形、拉裂,此段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站厂房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安全。为此,深入研究大坝左岸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边界条件,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1 工程地质概况

某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河段,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和土石坝组成:左岸、河床、右岸低高程的部位均为混凝土重力坝,右岸中高高程为土石坝。电站正常蓄水位1 134 m,库容约20.72×108m3,电站装机3 000 MW。坝址岩性为中生代侏罗系蛇店组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分布。

左岸坝后顺层边坡不仅高度大(430 m)、有软岩、溶蚀岩体分布,而且坡脚有缓倾断层。现场调查表明,坝后边坡范围内岩层倾向范围为94°~130°,倾角范围为33°~69°,优势产状为126°∠76°;边坡平均方位为N86°~89°E,坡度20°~35°,优势产状88°∠25°,利用层面与坡面的优势产状绘制关系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研究区边坡为纵向谷,工程斜(边)坡范围内岩层走向与河谷走向的交角较小,与河流交角约为13°,属于层状边坡亚类中的层状顺向结构。

图1 某水电站坝后高边坡岩层与边坡关系

2 边坡破坏的边界条件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成果,坝后边坡地段开挖揭露了一条规模较大的断层,产状平缓,这一断层的发育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对断层、层间挤压带等弱带开展空间分析,研究开挖边坡的破坏边界。

2.1 开挖揭露的平缓断层展布特征

左岸开挖至1 020~1 010 m高程初次揭露的平缓断层F1(图2),断层破碎带宽度40~50 cm,为断层泥、细角砾,产状281°∠29°,倾下游偏左岸山内。后期在开挖面多处地段出露。

图2 1 010 m平台揭露平缓断层F1

测量获得开挖面各部位平缓断层的坐标、产状等基本信息,见表1。表中数据反映了断层弯曲起伏的特征。利用实际测量获得断层基本信息,在AUTOCAD中建立断层空间展布的三维模型(图3)。根据建立的三维模型,获得F1平缓断层在开挖边坡的发育位置。

表1 平缓断层F1实测坐标及产状信息数据

图3 F1平缓断层空间展布模型

对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剖切分析,可以获得F1平缓断层坝后边坡的分布位置。图4为近河床处F1的分布位置。

断层在坝后边坡将从地表延伸至坡内,尽管断层倾向坡内偏下游,倾向方向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但因其倾角较缓,在如此高陡的开挖边坡中,有构成底滑面可能,因此应分析平缓断层F1与其他弱面或长大结构面的组合特征。

2.2 顺层边坡中层间挤压带发育特征

图4 平缓断层F1剖面展布特征

边坡所在区域为软硬相间互层分布的层状岩体,组成物质为较软泥质物的层间挤压带发育,因层面较陡,且为顺层边坡,因此层间挤压带可以形成后缘拉裂面,与底部平缓断层组合,形成滑移边界。

现场测量结果表明,开挖边坡中平行发育6条层间挤压带,测量其出露点坐标及产状信息,建立空间模型,获得层间挤压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图5)。

图5 层间挤压带展布及与F1断层组合关系

2.3 以断层和层间挤压带为边界的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前面分析的组合边界,利用刚体极限平衡计算软件,根据试验获得的强度参数,针对边坡不同部位挤压带与断层的组合情况,分别计算不同组合状态下所形成的不稳定块体的稳定性系数。仅列出发育深度最大的第六条错动带与平缓断层的计算结果(图6)。

计算结果表明,上述边界条件下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最小,量值为1.597,边坡稳定性较好,在不利工况下仍保持稳定状态。

图6 第六条挤压带与F1断层组合计算模型

3 结论

本文根据开挖边坡揭露的平缓断层及层间挤压带,分析了平缓断层与6条层间挤压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相互见组合形成的破坏边界。根据确定的边界开展了稳定性计算分析工作,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在特定边界不利工况下稳定性系数最小值为1.597,边坡稳定性较好。

[1]周德培,钟卫,杨涛.基于坡体结构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687-695.

[2]罗瓒锦.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初探[J].广东公路交通,2001,(7):11-14.

[3]李树森,任光明,左三胜.层状结构岩体失稳机理的力学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6(2):24-29.

[4]严明,陈剑平,黄润秋,等.岩质边坡滑移-弯曲破坏中间状态的工程地质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41-44.

[5]刘红星,苏爱军,王永平.软弱夹层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5(2):766-770.

猜你喜欢
顺层产状岩质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开挖稳定性研究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基于数值分析法的岩质边坡开挖应力状态分析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
预应力锚索在公路顺层岩质边坡中的应用
红砂岩顺层边坡监测及变形破坏探究
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思路构架
基于Ansys的岩质滑坡滑动过程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