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求突破 EAP来助力

2015-03-03 22:13苗利娟
企业文明 2015年2期
关键词:变革改革心理

苗利娟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各项重大改革。财税改革重磅推出,价格改革稳步前行,国企改革全面提速,金融改革拉开大幕,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坚冰,司法体制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车轮加速向前。

面对汹涌袭来的改革,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费尽心机去驱赶一群青蛙?的确,你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倍受挫折,甚至于内心狂躁不安。最糟糕的是,这种充满着挑战性、不期而至的变革往往会沉重地打击你的自信心,让你绝望透顶,就像在驱赶一群青蛙一样无所适从。

挑战,还是机遇?是战,是逃?在一切不明晰的前景面前,我们如何才能华丽变身、实现优雅的转变?

适应,进化史上的永恒主题

从刚出生那一刻起,人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来适应时刻变化的环境。从小的来说,我们每天都经历白天和黑夜。晚上,从光明处走进一间黑漆漆的房间时,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渐渐地,就能看清屋内陈设的大致轮廓。为什么开始看不清,后来就清楚些了呢?原来,视网膜上的视细胞会帮助我们适应黑暗的环境。“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嗅觉适应。

实际上,适应不仅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还有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周围环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或开心接受、或伤心排斥,但通过调整将心理回归正常状态就是心理适应;社会适应是一个人表现出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后两种适应对人来说更为重要,也是能通过主观意志改变的。你面对变化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是接受还是排斥、是期待已久还是漠然对待、是主动还是被动?

对“变”的未知——对“变”的恐惧

永远不要忘记:人往往有一种很强烈的捍卫自己已知的和熟悉的事情的愿望。

当改革来临,人们对其抗拒的原因正是对原先熟悉事务的依恋,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恐惧。没有什么比“不知道”更让人感到恐惧和焦虑。变革引发的失衡会促使组织成员心理聚焦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他会产生各种疑问:“改革改的是什么?范围和深度如何?”“会涉及我吗?我的工作会被调动吗?”“好不容易才熟悉了现在的工作,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怎么办啊?”等等。

根据国内某央企2014年度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面对改革,77.9%的员工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应对改革;而对改革对自己造成的压力,77.4%的员工认为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所以,员工怕的不是“变”本身,而是对“变”背后的未知产生的焦虑、不安和恐惧。

企业变革下,员工的心理变化规律

从心理学角度,人类的心理和生理会很容易处于现状满足的状态,因此组织内员工产生抗拒是对原有状态的偏爱、心理行为惯性的反作用力表现。如:

变革中情绪问题——失落感

焦虑、烦躁:面临变革可能引发的涉及生存和发展前景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在人事调整方案明确之前,工作心不在焉、被动退缩。

忧虑、不满:变革对个人职务、利益有一定影响时的心理反应,比如从一重要部门调任不重要部门,由一经济发达区域调任不发达区域,会消极怠工、绩效降低。

最严重的失落感还经常与绝望、轻生、自杀等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 。

变革中情绪问题——不安全感

愤怒、怨恨:变革对个人职务、利益有重大影响时心理反应,比如降职,会对组织恶言相加、人际关系恶化。

仇恨、失控:变革对个人生存有重大影响时的心理反应,比如解聘、待岗,会对抗组织,引发冲突。

变革中情绪问题——剥夺后的焦虑

当变革直接剥夺了员工的原有利益时,产生的焦虑惶恐的心理反应,不知道以后将要怎样,焦虑、彷徨、不平、愤恨等。

面对改革,这些情绪和心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可否认,变革中员工的心理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以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关注支持或心理援助。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郑华辉先生认为,员工在变革期的心态变化有一个过程,具体如图所示:

1)否认期:

员工表现为:怀疑、冷漠、麻木、行动但无进展。觉得“改革的力度不会有这么大吧?不用当回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那样得了”。

此时的关键词是,适应。如何做到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乐观、积极地看待问题,消除心理丧失感等。

2)抵制期:

员工表现为:愤怒、沮丧、固执、谴责、旷工。“我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凭什么……”“算了,今天请假不去了”。

此时的关键是要明白“成长是必然趋势”,应进行自我调适,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3)尝试期:

员工表现为:兴奋、开始准备、想法很多、对工作重要性理解不当、很多行动不连贯。

此时,一方面要学会压力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要增强时间管理观念,提升工作效率。

4)接受期:

员工表现为:着眼于结果/效果、清楚下一步工作、工作满意度高、对适应变革的能力有信心。此时是进行充电、自我提升的好时机。

EAP可以让组织和员工“变”得更好!

“在变革中适应最好的人,既不是最健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心理最健康的员工”。

当员工在改革过程中产生压力、情绪方面的种种心理问题时,EAP计划在缓解员工压力、疏导员工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国内某央企一直将员工心理关爱工作作为切实解决员工困难的重要环节坚持开展,力争做到员工与组织双受益,提高员工的心理资本,进而促进改革的平稳进行和组织的和谐发展。EAP能助力这样的成长:

健康的员工个人

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要从心理和身体两个维度来衡量。身体的健康保障了人充沛的精力,而心理的健康则影响人生活的状态和品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拥有一支身心健康的员工队伍则是最重要的资产。实施EAP,正是企业站在关爱员工的角度,在员工身体保健上强化企业的作为,在心理保健上促进企业的投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员工身心健康水平,保障企业拥有一支健康的员工队伍。

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宪章上明确指出:“健康是一种生理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标准如下:

1.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2.能正确认识他人,接纳他人。

3.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

4.能够自立,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5.能恰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基本上保持积极乐观状态。

6.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够经受挫折。

7.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

8.热爱生活,有生活审美能力。

9.人格完善和谐。

心理健康=就是适应良好:在变化中找到平衡、在危机中保持乐观、在变革中保持良好沟通、在变革中有效处理自己的情绪。

与其哀叹,不如行动,你可以转换积极思维:

1.消极是一种不服责任的行为,我要为我负责任。

2.人有绝对选择的自由。

3.任何时候都不要完全否定自己。

4.永远不要忽视自己正面的特质:自信、正直、希望、乐观、勇气、大度等。

5.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

6.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最重要的人看待。

7.寻找每个人身上最美好的东西。

任何负面的情绪只是不同程度的借口或逃避,不愿负责任。我们不是环境的受害者,而是要做自己生活的创建者、建造师。

因为在任何环境下,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即使在可怕的环境下,人类也能保持自由与心灵的独立。迈向健康心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借口,100%的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高效的企业组织

任何一个高效的企业都得益于员工队伍高昂的士气和员工整体高效的生产力。EAP的落地是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纳入到企业发展的大框架中,关心员工心理健康状态、关注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关怀员工身体健康水平,帮助企业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状态,拓展企业发展维度。通过将对员工的关心由整体细化到个体,对员工的激励由物质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帮助企业释放组织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成长;员工的成长需求,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之一。实施EAP,是公司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具体体现,是公司与员工和谐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企业和员工相互滋养、更加成熟的标志。健康的员工,高效的企业,这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美丽的珊瑚礁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有时会打得我们措手不及。然而,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听说过闻名于世的“大堡礁”吗?从几内亚到澳大利亚绵延1 800英里,稍微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泻湖一边的珊瑚礁看起来很苍白,没有生气;而海洋一边的珊瑚礁却艳丽夺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泻湖一边的珊瑚礁一直在水里,生存环境很稳定,它们不必为了生存而去斗争,因此它们早早地就失去了生命;而海洋一边的珊瑚礁则要不断接受风、海浪、暴风雨的考验。每天,它们都要为了生存而斗争,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它们唯有把自己变得健康、强壮。

生物适应自然环境,具有普遍性。生物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才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很好地生存下来。各种植物花的形态、构造都有利于其后代的繁衍。虫媒花的构造、颜色、花蜜、香气等特征极易吸引昆虫为之传粉受精;风媒花花粉粒小而轻且数量大,这些特征与风的传粉相协调;蒲公英的种子上生有毛茸茸的白色纤维,适于被风吹走;凤仙花种子成熟后,被风一吹,立即裂开,里面的种子便被弹射出来……

这些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包括各种植物和动物,无论是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行为习惯,无一例外,全部囊括其中。因为这是每一个生命有机体存活的方式——适应。

该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挑战和考验同样可以让我们生机勃勃!我们成长着,就如同被大海撞击的、美丽的珊瑚礁,生存的需要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强壮;思想和情感的压力能够让我们的意志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

(作者单位: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郝幸田)

猜你喜欢
变革改革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变革开始了
改革创新(二)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