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扬州段沿运灌区用水情况分析及管理建议

2015-03-12 09:58
中国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巡查扬州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225200,江都)

南水北调东线京杭运河扬州段沿运灌区,位于我国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气候区,光能充足,热能富裕,雨热同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京杭运河扬州段沿运灌区也是江苏省大中型灌区较为集中的地区,但水资源严重紧缺,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多年来,主要靠江水多级北调来解决用水紧张问题,是全省发展节水的重要地区。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环境的差异,南水北调沿运灌区还存在南部里运河片水资源相对较丰富,骆马湖以北中运河片比较短缺的状况。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试运行,沿运灌区用水矛盾越显突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干线,京杭运河的用水管理应提上议事日程,用水高峰期的用水计划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杭运河扬州段沿运灌区用水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协调解决用水矛盾的方法与机制,对今后顺利实施南水北调正式向北送水或将有所启示。

一、京杭运河扬州段沿运灌区基本情况

京杭运河扬州段南起扬州市江都区,经高邮市,北至宝应县,共有3个自流灌区,各灌区基本情况如下:

昭关灌区:建成于1959年,是沿运自流灌区的第一站。总面积232.5 km2,设计灌溉面积20.51万亩(15亩=1 hm2,下同),涉及扬州市江都区6个镇,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4,属中型自流灌区。

高邮灌区:建成于1958年,南与江都区相邻,北与宝应县接壤,东临三阳河,西傍京杭大运河,总面积649 km2,耕地面积63.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8.89万亩,属于大型自流灌区。

宝应灌区:由原来的泾河灌区、临城灌区、庆丰灌区、永丰灌区合并而成的。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灌溉面积约44.93万亩,属于大型自流灌区。

京杭运河扬州段沿运灌区水资源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及京杭运河、淮河入江水道的过境水组成。灌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50~1100 mm,年际年内变化较大,由于汛期雨量集中,调蓄库容有限,形成了大量的废泄水,雨量的有效使用率低。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沿运灌区扬州段,正常年份可利用总水资源量21.4亿m3,其中引外来水量19.1亿m3,可利用量18.0亿m3。该片历史上以引用淮水为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淮水在上、中游被层层拦截,1978年蚌埠闸关闸断流219天,洪泽湖入湖水量只有28亿m3,是正常年景的1/10,里运河片灌溉水源被迫面向长江,由70年代前以淮水为主过渡到80年代江淮水并用互济,逐步发展到现状扎根长江,通过江都站抽江水入京杭运河,经沿线闸洞引水灌溉。通过多年实践,一般年份,均可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在干旱年份,尤其用水高峰季节,一旦淮北遭遇严重干旱,京杭运河水源虽然稳定,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用水的需要。

二、近期沿运灌区涵闸洞实际用水管理检查情况

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京杭运河沿线供水管理及用水计划的落实,根据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的工作部署,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从2014年6月份开始协助省防办开展了京杭运河扬州段沿线22座涵闸供水管理巡查工作,并制订了《里运河扬州段沿线涵闸供水管理巡查制度》。管理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织召集处水政科、湖泊管理科、工程管理科、水文站等多个职能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巡查工作小组,将所有巡查人员分为6个巡查小分队,指定负责人,配备必要的巡查工具,落实巡查车辆,做好巡查保障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巡查报表的整理与上报工作,及时、准确地上报巡查信息(巡查记录见表1)。

表1 里运河扬州段自流灌区渠首涵闸运行情况巡查记录表

三、沿运灌区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京杭运河扬州段灌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普遍老化,年久失修严重

沿运灌区普遍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部分工程经过陆续改造,但未改造的工程老化失修,堤身单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工程管护不力;灌区农田田间工程薄弱,斗农渠道多为土渠,配水时间长,大部分工程无信息化系统,不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2.管理能力薄弱,用水观念陈旧

目前,沿运灌区普遍存在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渠道不畅、管理队伍涣散、管理能力削弱的状况;灌区农民普遍存在“水从门前过,不用白不用”的陈旧观念;存在以实现“流量代替管理”的浪费现象。

3.灌区经济基础差,灌区环境有待改善

灌区管理单位大部分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灌区经营收入依赖于农业水费,行业外经营收入几乎没有,经济基础薄弱,管养分离改革不彻底。近年来,灌区水稻栽插时间大幅度缩短,农业生产农药、化肥使用量较高,面源污染影响河道水质,迫切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减少流失,减轻污染。

4.农业灌溉用水季节高度集中,矛盾突出

沿运灌区位置独特,供水水源来自京杭运河,是南水北调主动脉,在每年的栽插秧大用水季节用水矛盾突出,用水管理难度增加,加之农民节水意识不强,科学种田水平不高,部分农田因利益驱动改为养殖,其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供水需求高。

四、解决南水北调与沿运灌区用水矛盾的思考

1.加快沿运灌区工程加固改造的步伐

目前,新的一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即将启动,给沿运灌区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灌区改造应该按照现代化灌区的总体目标,从节水、生态、现代化三个关键点入手,通过改造,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灌区和管理模式。

2.切实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灌区节水意识

江都水利枢纽4座抽水站建成后的提江水能力达480m3/s,自1995年4座泵站陆续改造后,泵站的实际抽水能力达530 m3/s,但沿运灌区用水加上沿程损耗已达400 m3/s,造成南水北调向北送水的目标不能顺利实施。沿运灌区必须实施节水工程,提高节水意识。由于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巨大,且面临南水北调通水运行的有利形势,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灌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沿运灌区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

3.严格实行定额用水管理,改变粗狂用水方式

沿运灌区扬州段的主要用水有农业灌溉用水、养殖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城市环境用水等,农业灌溉用水按亩收费为18元/亩,养殖业水费25元/亩,工业用水3.53元/m3。要严格实行定额用水管理,改变粗狂用水方式。要执行“水权统管、分区轮灌、定时供水、制度节水”的灌溉用水管理模式,在水权调配上要坚持“水权统管,分级监控”;在水量分配上要坚持“分区轮灌、以供定需”;在用水纪律上要坚持“制度约束,考核挂钩”。

4.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真正实现管养分离

灌区用水管理要走多元化之路。逐步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式管理的模式。沿运灌区从分级管理而言,要做好干渠级工程的管护,包括对引运涵闸、干渠及建筑物做好养护,对干渠管理范围做好工程保护与环境维护,对灌溉制度做好执行,要达到“工程运行良好、用水调度优化、全程实施监控”。要推行市场化工程维护。对工程养护、渠道清障、环境保洁,要引入市场服务机制,真正实现管养分离。

5.实施全程监控,确保水质水量

信息化管理是沿运灌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根据调查,高邮灌区已初步实现信息化。信息化系统包括水情自动采集、水闸运程控制,信息便捷查询等功能。可根据系统现状,在现有基础上更新升级各中心站点设备,优化建设引水闸洞网络,新建主要建筑物控制系统,以提高灌溉调度水平,促进信息化管理。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排水,在保障南水北调东线供水的同时,消除水质污染。因为当前灌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未被作物吸收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随着农田排水流入河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恶化,影响南水北调供水质量。

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借鉴江苏省湖泊管理中初步探索建立的湖泊管理与保护信息系统模式,建立推广灌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GPS巡查管理、灌区工程运行、水质水情自动采集、终端用水、动态管理等子系统,以电子化、分布式网络信息资源为基础,实现灌区的空间信息化管理。

6.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达标管理

要研究解决灌区用水与南水北调向北送水矛盾的方法与机制;研究灌区现代化的建设方向以及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调水中的节水与生态保护。灌区渠道断面采用复合断面衬砌、有限衬砌以及植生型衬砌等,在保证节水效果、输水能力的同时能够节省工程投资,提高渠道的安全性,降低对生态破坏的程度。此外,采用护坡不护底、缓坡作缓冲,可保持渠道内植物生长,线路布局遵循自然走向,在强调节水、安全、稳定的同时,兼顾生态、景观、自然和亲水,实现节水与生态的统筹发展。

7.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立有效的节水激励补偿机制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污染扩散。可利用树脂覆盖表面的缓效性肥料,使养分暂时不会流出,并使用测条施肥插秧机在土壤中局部施肥,因此肥料极少流失到田间。在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要出台节水灌溉激励补偿机制,通过建立水权、水价激励机制增加超计划用水成本,控制用水总量,并对节约用水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和奖励。

8.加强沿运灌区用水管理检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实施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关乎农业发展、社会进步和国计民生。应尽快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灌区,建立有效的节约用水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灌区服务农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要求,而且能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为切实做好沿运灌区供水管理,应根据不同季节供水需求制定供水计划,制订完善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沿线涵闸供水管理巡查制度,建立一支有效的用水管理队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合理、有序用水。

[1]陈菁,水谷正一,松井宏之.日本的农业用水管理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5).

[2]陈文江,曹成麟.改善中国农业用水管理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

[3]陈菁,朱克成.农村水利管理模式理论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巡查扬州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建设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扬州绒花”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