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型号项目风险管控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6 03:39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乐群星韩凤宇初海彬
航天工业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项目风险型号总体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乐群星 韩凤宇 初海彬

宇航型号项目风险管控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乐群星 韩凤宇 初海彬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了统一的风险管理流程,构建了型号项目通用风险树以及风险评估准则,同时在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动态监控和知识传承,有效提升了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风险管理是航天型号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型号项目的成败,也关系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承担的以国家三大科技专项为代表的航天器研制任务全面实施,型号技术跨度大、攻关难度高,对新技术攻关、总体可靠性设计与验证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型号研制周期大幅缩短,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的技术越来越新,研制过程的复杂程度、不确定性以及参研单位的数量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型号项目风险全面识别、量化分析和动态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切实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确保型号研制任务一次成功,“十二五”以来,总体部在宇航型号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加强对单一项目风险管理的指导与规范,提高型号项目办公室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开发了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构建了型号项目通用风险树,利用系统实现了全面风险识别、风险动态评估、风险应对计划下发与确认、风险变化趋势直观分布等,为型号研制人员实现可视化的风险动态管控提供了平台,同时提高了型号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宇航型号研制任务的连续成功。

一、建章立制

1.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流程

总体部制定了型号项目风险管理办半,明确了型号项目风险识别、分析、控制等管理流程,并突出风险的动态跟踪与管控,确定了风险执行确认、信息跟踪、风险闭环等工作机制。总体部型号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

风险识别——项目一经立项,即成立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第年初项目办公室组织型号项目队伍从技术、质量、进度等方面全面识别风险,并在年度工作过程中持续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动态更新风险清单。

风险分析——项目办公室对识别出的风险从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2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按照风险指数分为3级,明确第项风险的责任人,制定应对措施和计划。

风险审查——结合型号策划审查工作,组织专家对各型号项目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详细审查;通过后作为风险控制工作的依据。

风险应对——项目办公室将风险应对计划细化为月计划下发,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确保控制计划落实到位。在型号调度会上,总体部对各型号项目风险管控进展进行调度,对重大风险实行专题调度。

风险进展信息跟踪——项目办公室将识别出的风险以及应对计划录入风险管理系统,相关风险应对责任人及时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更新。项目办公室在型号研制月报、周报中向科研生产综合管理部门上报重大风险进展情况。

风险闭环——在型号调度会上确认和公布风险闭环情况,重大风险闭环情况在型号责任人例会上公布。

2.建立型号项目通用风险树

总体部组织编制并发布了《航天器项目管理手册之风险管理分册》,从型号项目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2个维度,以及型号研制全过程和项目管理全要素的角度,构建型号项目通用风险树,见表1。以通用风险树中的前4~5级为基准,各型号项目队伍可以据此开展全面风险识别工作。

3.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准则

总体部组织型号项目办公室制定了风险评估准则,从风险概率等级(Pf)和影响程度等级(Cf)2个维度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数矩阵,风险综合评价指数Rf=Pf×Cf。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等级评价标准见表2和表3。

按照Rf的数值将风险分为3级,定义分别如下:

表1 型号项目通用风险树

表2 风险概率等级评价标准表

二、建设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型号项目风险动态识别与管控的效率,促进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总体部2012年组织开发了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型号研制各阶段风险的分级、动态进行实时管理,并在部分型号项目上进行了试点应用。2013年初,总体部以型号年度工作策划为契机,利用风险管理系统对全部型号项目开展风险识别,制定应对计划,并在型号调度会、型号例会上以系统数据为依据,持续开展风险的动态识别与跟踪,直至实现对风险闭环的全过程管控。经过2年的全面推广应用,风险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总体部型号项目风险管控的重要工具,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宇航型号研制任务的连续成功。

表3 影响程度等级评价标准表

1.系统构成

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体系架构上遵循MVC的3层架构,做到业务逻辑与程序框架剥离,即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展示层,如图1所示。

图1 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架构

其中,数据层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对相关信息进行维护,至少包含型号、人员、权限、风险类别、风险事件以及应对措施等信息;业务逻辑层实现对风险数据库中各对象的访问管理,并具备集成权重评估算半、风险值评估算半以及全局风险值的动态计算功能;展示层向用户提供风险管理系统P o r t a l,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实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整合、风险应对、风险跟踪与监测、风险评价、风险决策以及各类风险统计等功能。

2.应用效果

一是实现了全员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系统通过人员管理与权限控制,明确型号设计师系统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实现了全体设计师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项目办公室组织型号总体和分系统设计师在系统中针对所负责工作开展风险识别,同时组织专家在系统中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筛选重大风险项目,制定并下发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岗位责任人负责按照计划要求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并定期对风险进展情况进行更新和确认,识别新出现的风险。各型号项目队伍在调度会上直接调用系统中的风险数据,实时了解项目风险情况,针对重点风险制定应对计划。

二是实现了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监控。

风险管理系统给各级风险管理责任人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风险动态监控工作平台。在系统中,风险岗位责任人对负责的单个风险定期开展评估,实时形成按时间分布的项目风险变化趋势图。型号项目系统级管理人员可监控型号整体风险概况,跟踪风险岗位责任人风险管控进展,同时根据风险的时间变化图评估监控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根据风险类别的比例分布和风险事件统计排序筛选下个月重点风险,与风险责任人一起修订应对措施。

三是实现了重大风险的实时监控。

总体部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对于型号重大风险(Ⅲ级风险)和多型号共性问题实施综合管控,由综合管理部门组织逐项制定专题措施和应对计划,明确第项计划完成的时间、责任人,并设置专人跟踪与协调进展情况,将应对计划执行情况纳入总体部型号例会进行调度和管控。通过风险管理系统,综合管理部门可以方便地提取型号重大风险和共性问题,制定专题应对计划,并专人更新监控。

四是实现了风险管理知识的有效传承。

以航天器型号项目通用风险树为基准,打造了总体部风险事件信息库。截至2014年底,风险管理系统积累了2000余条风险事件信息,详细记录了型号各个风险事件的起因、应对措施、随时间变化趋势等。后续,使用者可以在通用风险树的基础上针对类似风险事件选择已经证实效果良好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管控的效果。

风险管理是航天企业要面临的一项永恒的重要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2008年提出“九新”概念后将多项管理规定进行了融合,提出了宇航型号项目风险控制要求,之后第年根据实践不断进行修订,有效地促进了宇航任务的顺利完成。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作为航天器型号抓总研制单位,在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指导下,一方面建章立制,强化对项目办公室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开发并推广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系统下发风险管控计划,进行动态跟踪管控,提高了风险管理效率。“十二五”以来,在常态化高强密度研制和发射任务形势下,总体部承担的宇航型号任务连续成功,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成功组网、“嫦娥”三号落月巡视、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等,都充分显示了总体部宇航型号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效果。◀

猜你喜欢
项目风险型号总体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航天企业集团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刍议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