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2015-03-17 22:03吴雪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检验

吴雪花

(巴州卫生学校,新疆 库尔勒 841000)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吴雪花

(巴州卫生学校,新疆 库尔勒 84100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新项目、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开发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与临床接轨,课堂和岗位衔接,是生物化学检验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对本地区医疗机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医疗机构;课程设计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研究测定人体体液化学成分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应用化学、生物化学的理论,实验诊断技术,对人体组织和体液的各种化学成分与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了解人体在生理或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为疾病诊断、病情观察、治疗效果、预后判断及预防提供依据[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广泛应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已经从过去的手工滴定、比色分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自动化微量分析时代。同时,临床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日益增多,新项目、新技术不断涌现,这都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与临床接轨,课堂和岗位衔接。

1 教学现状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各个项目的检测方法、原理、步骤与临床意义,实训教学以刻度吸量管、微量加样枪的相关生物化学测定操作为主。整个教学安排相对侧重于方法学的讲授和手工操作实训,以板书、多媒体课件为手段,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我校学生多来自偏远落后的南疆地区,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是他们精力充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

2 医疗机构现况分析

我们对本地区各级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的检验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无论是二级甲等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基本一致,从标本的接收、处理、分析、检测,到审核报告,每个环节都能够规范操作,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另外,自动化操作已基本替代了原有的手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教学更符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笔者结合我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对本地区医疗机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3 教学改革初探

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诸多方面,比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3.1 课程设计上,体现“三个结合一个贯穿”

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教学内容的组织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岗位需要为准,达到课堂和岗位无缝连接。

课程设计上,注重“三个结合一个贯穿”:(1)结合岗位:加强与临床的衔接,以适应岗位需要,将临床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转化为本课程的4个工作项目,以适应实际工作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为1∶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结合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一个贯穿:将质量控制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将临床工作中的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内容渗透在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等职业素质。

3.2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根据岗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设置,重新设定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设有子项目,分别对应若干知识点。第一工作项目:以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技能和仪器为中心,介绍试剂的配制、常用移液器、光谱分析、电位分析、电泳、离心、酶活性测定等分析技术和自动分析仪的应用。本项目的重点是生物化学检验的各分析技术、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操作。第二工作项目:以人体物质代谢为中心,介绍各种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如糖、脂类、蛋白质、电解质的测定。本项目的重点是各种代谢物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第三工作项目: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如心、肝、肾功检测等。本项目的重点是合理选择相关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四工作项目: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介绍质控图的绘制、质控规则及失控的处理。本项目的重点是生物化学检验质控图的绘制、质控规则、质控结果的判断及失控的处理。

3.3 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打破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

(1)理论教学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以下方法:

①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肝功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病例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肝功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错误的报告会带来哪些危害?学生通过讨论、参与巩固了记忆,也进一步强化了职业道德培养。

②PBL启发引导式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采用PBL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比如在本课程的多个工作项目教学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如讲肝功检测项目中的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已学习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此时提出问题:肝功检测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2)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大班授课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①点对点分组式教学法:为了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原有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要求的缺陷,我们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和仪器设备,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带教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模式实施教学。

②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对任务进行设计,将以往的实验项目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将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在任务之中。比如在血浆葡萄糖检测实验教学时,教师模拟临床工作环境,将工作任务(血浆葡萄糖检测)下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讨论、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按照临床工作流程完成任务: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处理—血糖检测—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废物处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③角色扮演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质量意识,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检验人员,演绎患者诊疗、检验人员工作的全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通过对检验人员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掌握了临床工作流程、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能够感性地看待医患沟通,培养沟通能力,有助于将来适应临床岗位要求。

4 结语

以上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基本能满足临床对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当然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临床检验科配备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自动化仪器并不是每个教学单位都有,要使学生掌握所有仪器的原理、构造、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保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

[1]沈岳奋.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G420

B

1671-1246(2015)01-0067-02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检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