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2015-03-20 04:43夏红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河南省协同

夏红云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夏红云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背景,本文分析了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的突出经验,提出为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应加强协同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产学研合作相对接的有关政策建议,实现平台运作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

经济新常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1 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基于国家战略意义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快速提升我国经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新常态更加依靠改革创新释放创造动力。不断整合创新资源,以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有效引导外部需求,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创新动力和活力,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积极创造有利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已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决定性举措。

1.2 基于区域战略意义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南省面临着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低层次竞争模式难以为继的现实问题。河南省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在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明确提出,河南省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创新要素与创新资源的整合,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摆在重要战略地位,突破现行体制机制的壁垒,实现创新主体间深度合作,以成果转化为重点,加速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 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2.1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现状

2006年以来,河南省启动了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活动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已经建成一批高校基础研发平台、企业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及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平台网络,为创新型河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平台体系规划相对滞后

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了一系列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培育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4个、建设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1],而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间的高层次合作如共建研发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还比较少,且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依托高校院所的应用基础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和试验基地、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没有明确的规划,比例不协调,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创新平台的整体协同效应偏低。

2.2.2 平台体系运行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环境有待于完善,缺乏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的利益共享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平台,往往因企业以效益最大为目标,平台的资源、信息共享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建设的研发平台,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由于存在产学研合作形式化和短期化的现象,有时甚至脱离企业实际创新需求搞科研,使得科技资源优势不能完全转化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

2.2.3 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

由于创新平台评价制度及其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滞后,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协同创新中心在技术对接、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往往参照同行业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没有遵循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统一标准与分类评价的原则,因此难以及时准确把握平台建设的真实水平和创新能力。

2.3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制约因素

2.3.1 法律法规等政策体系不完善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效率与制度环境密切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河南省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方面仍存在宏观政策较多,可操作性政策较少;政策之间的互补性整合性不足,没有形成产学研协同的政策推动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在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方面与国内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相比还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到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开展,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影响。

2.3.2 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形成

目前河南省产学研合作投入经费来源单一,过度依靠政府投入,且投入严重不足,总体上存在“量少面广”的问题。以2012年为例,河南省共投入R&D经费310.8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各省市中排名第20位[2]。目前河南省尚没有设立用于产学研合作的专项资金,产学研合作缺乏风险资金保障,严重制约了一些高新技术研发项目的推进。由政府、风险投资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等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还未建立起来,没有形成政府主导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和模式。

2.3.3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内部治理机制建设不完善,创新平台载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融合机制,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三者之间缺乏横向和纵向的融合和协作[3],因此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3 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践经验

3.1 国外实践经验与启示

美国政府作为协同创新的发起者,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协同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导[4],搭建各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合作的平台[5],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提升了协同创新各方的竞争力以及整体实力。欧盟注重不同组织的大范围和高深度产学研交流与合作[5],为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环境,通过欧盟各国产学研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在不同国家流动,通过各国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来攻克科研领域难题,拉近各国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3.2 国内实践经验与启示

北京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资源,构建了研发试验服务基地、领域平台及工作站三位一体的体系[6]。充分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优势资源,始终坚持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主体地位,在互动发展中构建共嬴的创新格局,充分发挥了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上海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构建的开放性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平台直接面向用户的四大模块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体制、机制与法制三位一体推进的良性发展的合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共同服务于科技企业。广东省为确保科研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科研方向的持续性,对公共资助实施稳定而有效的监管;以科研合同项目为依托,带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保证协作和科研成果转化,保证政府、社会、企业对科研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与区域创新布局相衔接,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深层次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4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4.1 推进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路

加强平台体系建设的科学规划,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平台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及长期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和比例,形成各创新主体相互依赖、互助共享的整体协同效应,成为加速科技、产业、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经济新常态下,围绕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以及企业发展需求,改革完善平台体系运行体制机制,增强平台创新活力和服务能力。分析产业特点,科学、合理构建面向不同产业的创新平台,建立围绕支柱产业的科技研发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平台、围绕社会民生和创新创业的研发创新与服务平台,着力于各创新平台之间的互补和有机结合,为提升河南省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促进河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4.2 推进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创新环境的营造中去。通过政府的力量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区域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有效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更多地成功合作。通过财税、融资和存进人员流动等政策,有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行业协会、行业会议、政府组织的产学研活动等,密切企业间以及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间的联系;通过紧密持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中的催化剂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供给和需求的信息流,并利用信息的流动促进创新知识转化和转移,加速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通过建设新型金融服务组织,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融资体系,完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引入国外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协同创新项目,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基于平台的信息共享性、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特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评估考核体系,确保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高效运行。根据协作主体在功能与资源上协同与整合过程,本文认为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维度:第一,能够反映创新主体的行动协同性指标维度;第二,能够衡量协同创新水平的发展能力指标维度;第三,能够衡量协同创新绩效的综合效益指标维度;第四,能够反映协同创新环境状况指标维度。根据不同类型平台的特征,在上述四个指标维度中可加入差异化指标,如科研服务平台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和成果推介对接效果测度。

[1]马骥.河南省促进协同创新政策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焦科研,卢方元.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分析[J].河南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5(2):46-48.

[4]蓝晓霞.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4-52.

[5]武学超.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4):47-50.

[6]王庆金,马伟,马浩.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3-40.

On the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System of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Economy

XIA Hong-yun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0, China)

With China's economy entering the period of new normal,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system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has been the important way fo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entral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strategy perspective, the paper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utstanding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it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adapt the strategic demand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new normal,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condition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dock with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co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virtuous circ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operation.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economy;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2015-08-11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5B070);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1219)。

夏红云(1972- ),女,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管理规划与决策、区域创新管理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5)12-0192-04

猜你喜欢
产学研河南省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