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研究

2015-03-20 13:18覃春华
文化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重莎士比亚戏剧

覃春华

(河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莎士比亚是欧洲最著名的戏剧家、作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的宙斯。他为世人留下经典戏剧37 部,十四行诗154首。这些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题材,并展现出作者天才式的语言驾驭能力、无以伦比的戏剧构思和众多杰出的艺术形象,也由此创造出全新的莎士比亚文学研究领域。从莎士比亚生活时代至今,学者对莎士比亚文学领域的研究热情始终如初,研究的内容涵盖从莎士比亚生平到作品的各个层面,其中最根源的研究内容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创作中展现出的时代特征。

一、莎士比亚作品的遣词特色

首先,虽然莎士比亚本人只接受过短暂的正规教育,但其作品中的词汇量令人吃惊,总共超过16000 个。值得称道的是,莎士比亚对词汇的驾驭也显现出卓越的天赋。最引人瞩目的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中转换词性的创作技法,他采用不同形式的词汇用法,让作品中的语言更加鲜明生动,譬如在“which the fales man does easy”中的“does”用“easy”修饰,体现出其副词的修饰效果。他常常用人称代词“it”替换形容词性物主代词“its”,譬如“It hath it original from much grief.”他在“grace me no grace,nor uncle me no uncle”将“grace”和“uncle”用作于句子的动词和动词的宾语,其体现出“荣耀”与“带来荣耀”以及“叔叔”和“被叫做叔叔”等意思。此种创作理念言简意赅,显著增加台词的朗读效果。

其次,莎士比亚在创作中赋予很多词汇全新的意思,譬如“For Brutus,as you know,was Caesar's angel.”的词汇“angel”不仅具有“天使”的原因,同时也涵盖着“a bosom friend”和“a decent person”的含义[1]。

莎士比亚独具匠心的词汇创造展现出最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他常常根据创作的需要创造出既符合人物个性又符合上下文语境的词汇。在丰富英语词汇用法的过程中,体现出无可替代的语言创造力。莎士比亚创作词汇的灵感来自于拉丁语,譬如在“These things,indeed,you have articulated,proclaim'd at market-crosses,read in churches.”创造的“articulate”就是根据拉丁词汇“articulus”衍生出来。莎士比亚不仅精通拉丁语,还能够从其他语言中广泛寻找创作灵感,在作品中引入更加丰富的英语词汇。譬如,丹麦语中“krant”表示着花环的意思,莎士比亚在“Yet here she is allow 'd her virgin crants ,her maiden strewments,and the bringing home of bell and burial”中使用的“crant”,表达“带着花环的美少女”以及“美少女的纯正可爱”的两重内涵。

二、莎士比亚作品的结构及修辞特色

首先,莎士比亚喜欢在作品中使用双重结构,其作品中常见双重结构的创作模式,譬如双重修饰词、双重否定句、双重前置词等。莎士比亚不仅愿意使用双重结构,而且能够独具匠心地使用双重结构,譬如用双重否定句式表现绝对否定,这与现代英语表示绝对肯定的用法截然相反。譬如,在“Nor do not saw the air too much with your hand”所使用的双重否定,却表示否定的意思,在“The scene wherein we play in”中使用了双重前置词[2]。莎士比亚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构设出双重修饰的效果,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譬如“with the most boldest and best hearts of Rome”和“How much more elder art thou than thy looks!”等句子。

其次,莎士比亚诸多作品中出现多种不规则句子。譬如,在“With a bare bodkin?Who would these fardels bear,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but that the 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表现出的“Who would do…if not for”的句子用法。莎士比亚使用“Neither…nor…”表达出“both…and…”的意思,譬如在“He waived indifferently 'twist doing them neither good nor harm.”中选择“…no…nor…but”表达“neither…nor…”的意思,如“Smells wooingly here:no jutty,frieze,buttress,nor coign of vantage,but this bird…”此句所示。

作家创作想象力和个性化风格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作者对语言修饰能力的掌握和控制。莎士比亚所展现出高超的修辞驾驭能力让人叹为观止,这既体现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大量修辞方法,又表现在修辞手法运用的多元化和精巧性。莎士比亚在修辞手法创作中有着句式上的呼应,譬如名句“Not that I lived Caesar less,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3]同时,他还大量使用连珠法、并列法、倒装句、反复法和交错法等,其中反复手法中涵盖着结句反复和间隔反复,在押韵手法中存在着押元音韵,押辅音韵、押头韵,还运用明喻、双关、暗喻、拟人、转喻等手法。

三、从伊丽莎白时代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发展看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

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刻反映出其生活时代的背景,即英国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历史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程度并不吻合,这也是英国文学史的革命时期,同时也是英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当时欧洲的文化、思想、艺术等诸多领域影响深远,当时提倡的以人为本和复杂情节的探索成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灵魂。英国社会风靡戏剧表演,客观上推动着西方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这让莎士比亚的作品具备多元化题材,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对人性的分析达到新的历史高峰,语言特色呈现出大量口语化特征。打破传统英国文学语言格式化的规范,激发出语言自身所含具的生命力,使莎士比亚创作的语言具备显著的时代特点。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正由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华丽转变,是英语发展的重要时期,[4]。在莎士比亚作品中显现出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英语特点,两种不同体系的英语发音也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特色,这是现代英语掌握者需要了解的内容。此时期英语元音的发展出现多处重大转变,产生现代英语各式的发音规则。莎士比亚押韵技法的运用更多的是半元音押韵,譬如“prove”和“love”等,客观上影响着莎士比亚修辞技法的运用,在“If reasons were as plentifulas blackberries,I would give no man a reason upon compulsion.”选用“blackberries”构造出“reason”的语义双关。这是需要了解当时英语发展的时代背景,才能发掘出读音中的双关含义。当时“reason”的发音和“raisin”相类似,在表示“原因”含义时又体现出“理智”的艺术。在莎士比亚作品中,主动态和被动态、人称代词中的主宾格等划分不明显,出现句法和词法的宽松规范,在“That is deceivable”的表语阐述的意思是“deceptive”。动词和宾语无需遵守一致性原则,不定代词没有单复数的要求,出现一词多义的效果,譬如“that”,在莎士比亚作品中此词既是指示代词,也是引导从句的连接词,可以替换“in that”“so that”“when”“why”等。

四、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对英语语言及文学发展的影响

在英国文学史上,常用“莎士比亚时代”替换“伊丽莎白时代”,这是对莎士比亚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力推动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创造出大量英语词汇。现在英语中有很多莎士比亚自创的词汇,譬如“mimic”“cold-blooded”“accused”“fashionable”等。还有来自于莎士比亚创造的警句和谚语,譬如“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The survival or death,this is a question”等。伴随着英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力持续拓展,这也就意味着莎士比亚文学的影响力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对莎士比亚文学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对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研究,现在世界文学研究领域中已经出现莎士比亚文学研究的独特领域。作为众多文学创作者共同的偶像,莎士比亚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肖学农.浅析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J]. 长城,2010,(12) :36.

[2]郝家荣. 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例分析戏剧的语言特点[J].时代文学( 下半月) ,2009,(11) :19.

[3]杨勇.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05) :89.

[4]王丽莉.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的莎学研究实践[J].国外理论动态,2007,(04) :74.

猜你喜欢
双重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素描)
有趣的戏剧课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