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浅析 ——以南三环、南四环生态廊道为例

2015-03-21 00:40于丹丹
河南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廊道郑州市景观

于丹丹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绿化管理所,郑州 451200)

城市生态廊道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发挥城市风廊、卫生防护、景观改善、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1],因此,在郑州市跃进大都市区进程中,城市发展带来的各种自然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生态城市发展道路成为必走之路,生态廊道的建设也必不可少。为创建优美城市环境,建造城市宜居环境,郑州市近年来建设多项大型生态廊道工程,从“两环十七放射”拓展到“两环三十一放射”,迅速地扩大了市区绿化面积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郑州市进一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郑州市南三环和南四环两条生态廊道为例,探讨了生态廊道的植物配置,建成后整体景观效果及管理养护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该地区或相似生境地区的生态廊道设计、建设提供相关的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17.9℃。年均降水量652.9 mm,多集中在夏季,无霜期220 d。落叶阔叶林为本地区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较多,褐土和潮土所占面积最大,分别达总面积的64.4%和30.17%。

南三环和南四环生态廊道工程为郑州市绿化量最大的“两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三环生态廊道工程全长4.7 km,两侧各宽50 m,绿化面积36万m2。南四环生态廊道工程已建设部分全长约5.32 km,两侧各宽30 m,绿化面积36.1万m2。

2 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踏勘。后期管养时,多次走访调查,咨询现场管养人员。

3 调查结果

生态廊道指狭长条带型生态绿地,在城市中主要是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及防护绿地,形成绿色屏障,起隔离保护的作用[2]。相关学者将生态廊道按形状或功能划分几个类别,根据南三环和南四环的实际状况,应划分为带状的综合型生态廊道。

3.1 植物配置

3.1.1 经调查统计,南三环南四环两条生态廊道共栽种植物84 种(包括变种、变型和品种),隶属于32 科,58 属。至2013年初,宋美玲[3]在郑州市建成区进行园林植物调查得出,共有826 种,隶属于118 科,388 属,对比结果可知,这两条生态廊道有78 种植物和宋美玲调查结果中的植物相同,6 种为新种。

3.1.2 本次统计中,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包含属最多,其次为木犀科。

3.1.3 统计结果显示,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 L.)的种植数量最大,占乔灌木总量的13.1%;其次为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约为9.7%;再次为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约为8.2%。值得指出的是银杏(Ginkgo biloba L.),以前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很少大量应用的树种,本次应用比例达到5.0%。大面积搭配使用的依然为这些常见园林树种,如法桐,女贞,石楠,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雪松(Cedrus dcodara(Roxb.)Loud.)等,与郑州市建成区现有园林绿化骨干树种比较无变化[4],杨柳榆槐等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乡土植物应用很少或者就没有。

3.2 景观效果

郑州市根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原则,按照“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理念进行生态廊道景观建设。南三环和南四环生态廊道从景观效果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3.2.1 从生态廊道的宽度来看,两条廊道分别为30 m 和50 m,在30~60 m 的范围内,虽物种多样性仍然较低,但基本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5]。

3.2.2 从生态廊道的连接度来看,由于全段出入口较多,廊道的断裂处较多,200 多m 长的地方常被分割为3、4个“孤岛”,致使景观连续性减低,边缘物种数量增多,群落的稳定性降低。

3.2.3 从生态廊道景观的变化程度来看,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完成后,南三环和南四环沿线景观面貌显著提升,原来千篇一律、人生嘈杂的沿街商铺改变为绿意盈盈、人鸟共处的园林景色。整体地势无大的起伏变化,较为平坦,人工堆砌的微地形高差不大,均在1 m 左右;青竹复叶槭、金叶复叶槭(Acer negundo‘Aurea’)、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 O. E. Schulz)等植物的应用,丰富了植物多样性,但数量较少,景观效果表现不明显。生态廊道与各道路交叉口处植物配置没有明显区别,没有明显特定植物种类,特色植物群落,景观变化性较低。

3.3 管理养护中存在问题

随着郑州市建成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南三环和南四环成为郑州市东南方和南方的交通要道,道路两侧的居住人口也越来越多,这就对生态廊道的后期管理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1 在一些情况下,沿着廊道边缘种植林带可作为缓冲带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少机会边缘种的侵入,但南三环和南四环两侧的生态廊道,人员庞杂,路口栽植雪松等常绿的大树,片林内部在夜间成为方便之处,环境脏乱差不利于管理。小摊小贩和车辆经常占压绿地,乱扔乱停,管理难度大。

3.3.2 一些大树在设计要求中规格较高,栽种后,成活率很低,少量存活的树势很弱;大部分灌木如石楠、桂花栽植后,为了景观效果,不允许修剪或修剪甚少,也出现前述情况。给后期的养护增加了难度。

4 结论与讨论

南三环和南四环生态廊道的建设,改变了周围单调的房屋建筑景观,改善了都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为了避免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和后期养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在其设计建设时,就考虑到与之相连的方方面面因素。

植物配置应丰富物种多样性,特别是更多种类的乡土植物的应用,表现出明显的本地植被类型特点,呈现出“春意春花、夏花夏荫、秋色秋实、冬枝冬态的中原特色”,兼顾观赏性和景观特征。设计初期一定要实地踏勘,施工范围内存在的片林最好予以保留,并巧妙地将其与设计景观进行衔接。具有景观的自然本底和乡土特性,要回避过于人工化的手法,推行近自然地带性森林群落建设模式[1]。

合理的植物群落要配置在合适的位置。前期的现场工作中,要对周围的地理地貌、民众的生活习俗等社会自然条件了解清楚,对后期的植物配置成败至关重要。

切忌本着“一次成景、提高档次”的要求,盲目配置大树或古树。适宜规格的苗木不仅容易成活,而且生长迅速,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生态效益高。

整体的景观设计力求在统一的大背景下追求局部的优化、细化,呈现精致的园林小品或别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与各大路口交叉口配置相关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标志性园林小品,在统一之中显现特色。

绿化施工过程中,对图纸上与现场不适宜的设计之处,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及时纠正图纸中出现的偏差。

加强对附近居住人口进行爱绿、护绿行为意识的宣传教育。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创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1]肖化顺.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2):15-18.

[2]崔波,李服,马杰. 郑州植物志[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宋美玲. 郑州市建成区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高校植物群落结构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4]王鹏飞,栗燕,杨秋生. 郑州市公园绿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 中国园林,2009(05):84-87.

[5]朱强,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 407-2 412.

猜你喜欢
廊道郑州市景观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景观别墅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