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2015-03-27 01:20周鹏生杨娟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教养藏族

周鹏生 吕 欢 杨娟娟

中国.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心理学系(甘肃兰州) 730030 E-mail:730030zhou-ps@163.com

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与教养有关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的综合体[1]。父母通过合适的教养方式引导子女如何学习外界知识,为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获取新知创造条件。学习投入是个体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学习之中的一种充实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2]。学习投入也是认知、情感和行为投入相互作用的统一体[3]。学业成就与学习投入之间关系密切,内外主客观因素通过影响学习投入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学业成就。

王燕等人指出,权威型教养方式通过影响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而间接地影响其学业成就,专制型教养方式则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4]。俞玲珍认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5]。邓瑾等人发现,不同年级傣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等因子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6]。前人已经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7-9],如李金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周鹏生等人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因素能够共同预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此外,还有研究涉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高中生心理健康和自信等因素的关系[10-13]。但以往国内研究测试的主要是汉族学生,侧重于教养方式与一般心理因素的关系,那么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宗教信仰的藏族初中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方面有哪些特点,二者之间又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因此本研究探讨藏族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学习投入的关系,这对正确认识父母角色、帮助藏族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甘肃某藏族聚居区的藏族初中学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2份。其中男生499人,女生483人;初一到初三分别为292人、243人、447人;来自牧区和县城的分别有871人和111人。

1.2 方法

1.2.1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该量表是由岳冬梅根据瑞典C.Perris等人编制的量表修订而成的[14]。共66个项目,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维度中6个因子和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中5个因子。采用4级计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4分)。某一因素的得分越高,表明在该因子上父母教养其子女在此方面的程度越深。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8。

1.2.2 学习投入量表(LES) 以W.B.Schaufeli的工作投入量表[15]为依据,借鉴舒子吁的问卷[16],并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对个别题目修改而成。共有23个项目,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收益、自我要求、专注和学习计划5个因子。采用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分1~5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投入程度越高。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4。

1.2.3 质量控制 借鉴以往研究[17],本研究主要采用程序控制法,如测试时采用匿名测评、不同的回答方式以及使用反向题等方法。此外,将量表中汉语句子翻译为藏语,同时因为藏族学生以前没有做过此类测试,从而达到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目的。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F检验,并进行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得分总体情况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平均得分分别为(2.132±2.110)和(3.309±3.261),均高于理论中值(2.0和3.0)。其中,积极教养方式因子和学习投入中的学习态度因子得分最高。

藏族初中男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显著大于女生(t=4.169,P<0.01),男生在父亲惩罚和严厉因子、父母亲过分干涉、父母拒绝和否认、父母偏爱各因子的得分均显著大于女生;女生在学习投入的得分显著大于男生(t=4.024,P<0.01),分别在学习态度、自我要求、专注、学习计划4个因子上显著大于男生,见表1。

表1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性别差异

注:**P<0.01,下同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方式总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7.820,40.563,P<0.01),初一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总分显著大于其他年级学生,而学习投入得分显著小于其他各年级学生。

从父母亲文化程度的作用来看,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分别在学生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F=4.240,P<0.05),而母亲文化程度对学习投入贡献更大。

2.2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相关显著,见表2。

表2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简单相关(r)

具体来说,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学生学习态度因子、学习收益、自我要求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P均<0.01),而与学习计划之间的负相关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态度因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更为密切。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439(P<0.01),学习投入变量的变异可被自身和相对的典型变量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7.3%和9.1%。父母教养方式的第一典型变量所反映的母亲拒绝和否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分别与学习态度因子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显著负相关(P<0.01)。

2.3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投入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养方式变量的11个因子共同解释学习投入17.1%的变异。采用逐步剔除回归法后,仅有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拒绝和否认、母亲偏爱因子进入回归方程,三者共同解释学习投入16.4%的变异,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58,P<0.01),母亲拒绝和否认因子、母亲偏爱因子均可负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47,P<0.01;β=-0.098,P<0.01)。

以学习投入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拒绝和否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偏爱3个因子共同解释学习态度因子14.9%的变异、学习收益因子9.2%的变异。

3 讨 论

3.1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基本状况

从得分来看,藏族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表现出的程度是适度的,藏族家长更多地倾向于关心子女的成长。藏族初中男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消极教养方式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其他民族的中学生研究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18-19]。汉族父母对子女期望均较高,而藏族父母对男孩的期望较高,传统藏族社会对女性的很多限制也表明了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可能对男孩更多地采用惩罚和严厉的教养方式。

藏族初中生学习投入状况是比较好的,为中等偏上。女生学习投入程度超过男生,尤其反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收益等方面。这与汉族中学生的测查结果具有一致性[20]。从随后的访谈中可知,藏族女孩学习更努力一是因为她们想通过学习摆脱艰难的劳动生活,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二是因为周围女孩都在努力学习,自己不能落后。

藏族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来自父母亲的关怀较多,受到的影响更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影响逐渐增加,因而初一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较高。初一学生尚未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带来的收益可能不及学习之外的事物,而初三学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他们目标更明确,因而藏族初一学生学习投入得分较低。

藏族父亲文化程度对积极教养方式的影响很明显,而母亲文化程度对藏族初中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的影响更大,这也是与汉族中学生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的特色。

3.2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与汉族被试测查结果一致[8]。积极的教养方式是有利于藏族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而过分关心、过分干涉将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从典型相关来看,二者的相关情况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反映积极教养方式的因子与学习态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反映消极教养方式的因子与学习态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汉族学生在消极教养方式变量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上是不同的[21]。学习投入是学习动机和策略的运用程度的反映,因此可从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中反映学习投入的部分情况。这一结果可能与藏族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有关,与汉族父母相比,藏族学生父母的惩罚或指责可能相对宽容,这些要求会在藏族初中生学习态度、学习计划等方面表现出来。

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能够解释学习投入17.1%的变异,表明教养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与汉族被试测查结果不同的是,藏族学生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拒绝和否认、母亲偏爱因子起着主要的预测作用。表明在藏族聚居区,藏族学生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投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汉族社会,汉族学生父母尤其是父亲教养方式具有高控制水平的特点,与父亲的家庭角色关系密切[22];而在藏族传统文化中,藏族母亲在完成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要教育子女。如在安多藏族牧民地区,藏族母亲要和男子一样从事畜牧业生产,另外要操持家务,还要负责教育子女[23]。母亲的教养方式自然而然地对藏族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藏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藏族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变化。不管是进行何种教育活动或者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要在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更多地发挥母亲角色的积极作用,为提升藏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1]Prevatt F F.The contribution of parenting practices in a risk and resiliency model of children's adjustment[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21(4): 469-480

[2]王思思.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初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3]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2):83-92

[4]王燕,张雷.儿童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风格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05,26(2):186-192

[5]俞玲珍,俞爱月.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224-225

[6]邓瑾,符明弘.西双版纳州傣汉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02-104

[7]周鹏生,魏芸梅,杨奎.中学生教养方式、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31(2):88-90

[8]李金娥.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学习倦怠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9]范金刚.高中生学习投入与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4):227-228

[10]张亮,张国臣,谢守付,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288-291

[11]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8-20

[12]马存燕,邹泓,左占伟.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79-283

[13]刘丽娟.高中生自信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4(6):661-664

[1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161-166

[15]Schaufeli W B,Salanova M,Gonzalez-Roma V,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71-92

[16]舒子吁.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7]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18]杨亚黎,王新源,玉素甫江,等.维吾尔族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4):292-293

[19]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6):87-93

[20]陈国海,冯德艮,刘振会.中学生学习投入与学校心理气氛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25(4):244-246

[21]冯海英.中学生学习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8(2):83-86

[22]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98-304

[23]陈庆英.西藏部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439-441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教养藏族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