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2015-03-29 05:07刘思麟单秀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都市型农业院校农科

□文/刘 峥 王 建 刘思麟 单秀敏

(天津农学院 天津)

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农业的主要发展形态,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服务意识、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农业专科人才。如何提升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对提高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根据问卷分析来看,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但对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识模糊,其中有76%的学生认为培养自身核心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在提升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方式上,62%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上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实习,参加课外学术活动和公益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24%的学生认为阅读相关书籍、查看就业网站提供的技巧、通过学校提供的就业培训、关注职场的经验和经历、向长辈、师兄师姐和朋友取经、在实践中自行摸索是提高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8%的人认为还有其他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有6%的人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方面的调查来看,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其中65%的企业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部分缺失,需要学校和学生自身加强对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原因分析

根据学生反馈的问卷统计,在选择就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原因上,好高骛远、忽视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占42%,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占27%,没有忧患意识的占14%,世俗化影响、以兼职赚钱为能力标志的占17%。其中女生认为大学生缺失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好高骛远,忽视基础知识的夯实,而男生则认为主要原因是世俗化影响,以兼职赚钱为能力标志。

根据企业反馈的问卷统计,他们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原因依次是:在校期间不能够认真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忧患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够充分利用校园资源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认识,导致在求职时不能准确定位,进入职场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三、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一)学生方面

1、客观认识自我,树立就业信心。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种种障碍,走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误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农科院校有一定程度的偏见,因此学生要客观理性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树立求职信心,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拓宽就业思路。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无所谓好坏贵贱之分,个人的选择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农科类大学生要树立“学农为农”的就业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社团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等,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此类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地理条件,很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据有关调查显示,农业院校大学生中,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比例为67.35%,选择“中小城市工作”的比例为28.57%,只有3.61%的毕业生愿意到“城镇和农村”就业,仅有0.47%的毕业生愿意到“边远地区”工作。因此,拓宽就业思路,转变择业观念也成为了毕业生提升自身就业核心竞争的途径,尤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路径更加宽广。

3、根据企业需求,有的放矢,夯实就业基础。根据用人单位问卷的分析,他们在聘用员工的时候尤其看重应聘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据企业的相关素质要求,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学校方面

1、加强职业指导,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强职业前瞻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找准职业定位,根据相关职业的发展路径,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课程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和行业特点,合理地调整专业教学培养内容,提高课程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升工作所需能力知识的掌握,从多个维度推动学生的能力知识增值,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帮助其增强岗位竞争力,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3、根据地域特点和农业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都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沿海的资源优势使得毕业生大都愿意留在学校所处的城市发展,较大的城市、丰富的资源往往也是毕业生云集的地方,竞争就比较激烈。学校应该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农业院校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到能够施展农业才华的地方就业。

4、加大社会实践力度,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岗位专业知识不太了解、工作经历欠缺等因素成为困扰学生求职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课程、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等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各类项目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企业方面。涉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规划要求,主动与农业院校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或农科类学生实习的第二课堂,让自己参与到农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制定培养计划,确定研究项目,到接受学生到企业进行论文研究,企业全程参与。企业为学生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企业实习,学生也能了解企业运作和管理的内在规律和相关规定,更好地接触工作实际,从中学到进行一般实验工作的基本方法及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就业核心竞争力对农科类大学生来说,犹如一支足球队的“前锋”,极为重要。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我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根据市场需要、企业要求培养出具有农科类特点、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人才。

[1]孔祥志.都市型现代农业[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7.

[2]蔡海生,陈文新,张挚玲.对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3]杨碧瑜.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窥探及对应之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4]王伟,孙瑜.农业院校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都市型农业院校农科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上海市都市型工业空间组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