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有效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以首要教学原理为视角

2015-03-30 10:59陈颂
地理教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梅里学习者多媒体

摘要:根据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对现阶段初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国内外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追求。当今,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如同增添了一把神兵利器,取得了阶段性和实质性的成果。但是,这种介入和运用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效果,还远未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期望,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困扰,也有面对新的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植入缺乏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首要教学原理”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尔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或聚焦完整任务”,由不断重复的四个阶段——“激活相关旧知”“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掌握”构成。“首要教学原理”的提出旨在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和主动性强(More Effective,Efficient and Engaging Learning)3E教学。

本文结合初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从“首要教学原理”出发,对影响多媒体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

问题一:关注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不是学生的学习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初中地理课堂,其极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极大地刺激和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以生动性、直观性和可控制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效率。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所构建的富有意义的刺激环境和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能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媒介和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认同,并对后续学习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如果地理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强调和依赖多媒体,过于追求表面的视听效果,而忽视初中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思维过程和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对于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这一状况,梅里尔指出媒体仅仅是表征内容的一种手段,单靠媒体不能决定教学的效果 [1]。仅有媒体技术漂亮的包装或界面而不符合教学原理,是不可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不必要的例图、插图对教学作用甚微,学生通常不去注意它们,有些还会起到干扰的作用。多媒体的某种组合方式(例如文本与插图相配),恰恰是在争夺注意力,因而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另外一些多媒体组合方式(例如声音与图表相配)则能起到彼此补益、相互促进的作用 [2]。”

梅里尔认为,“当媒体起到一种恰当的教学角色并且没有使学习者眼花缭乱干扰分心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3]如果媒体同教学相匹配,那么可以起到促进教学的效果,否则就可能起到干扰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匹配,显然不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为技术而技术,将课堂由“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媒体为中心”,削弱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也不是把心思大把地花在对媒体进行花里胡哨地包装或喧宾夺主地堆砌各种媒体素材上,转移学生对重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使教学更有效。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就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面对多种媒体,从学习者的角度选择内容,而不是根据媒体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也就是说,媒体形式的选择遵循这样的顺序:学习者分析→内容确定→媒体选择。如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地球运动演示是一种相当好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状况,但是,演示的过程和侧重则因学生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而异。如果是初中生,只需要演示出如地轴的倾斜、昼夜更替及其引起的不同地方的时差、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及其所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等即可,而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高中阶段才作要求的内容,则应忽略和舍弃。这样,多媒体因切合了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其优势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

梅里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不仅要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应关注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问题二:关注的是信息传递和呈现而不是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地理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初中地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传统地理教学中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语言、文字、图像和模型,并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传播的,除了教师的语言之外,文字、图像和模型等多为静态的、无声的,显得单调呆板,索然无味,缺乏直观性、生动性和系统性,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甚至超出学生的生活感知范围,难以用语言、静态地图表达,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介入和运用,可以说大大克服了传统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局限性,通过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集成,将书本信息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生动、丰富多彩,使地理知识的传递和获取变得简便有利。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植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并降低了难度。

然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其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改变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而已,充其量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优秀的传递和演示工具。问题就在于有些教师对什么是信息和什么是教学存在着很大的误解,错把信息传递当作教学,“课堂信息容量大”似乎也代表了课堂教学效率高。针对信息传递和教学混淆这一现象和问题,梅里尔教授指出,信息决不等于是知识,传递信息也不等于教学。教学中组织信息、练习与反馈、提供学习指导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活动,信息不具备这些要素 [4]。

梅里尔的“教学策略效能的不同水平”一文,对教学策略的效能水平进行了等级划分,“呈现相关信息”被定为底线水平0。在呈现信息(水平0)加上展示论证新知和尝试应用练习,可以由水平0达到水平1和水平2,教学的效果、效能和学生主动参与度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而达到水平3的,则是聚焦完整任务,配以展示论证新知和尝试应用练习 [5]。

举例来说,如“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的教学,呈现山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学生得到的只是表面肤浅的信息,知道有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不同部位。但是,如果通过Google Earth软件,将真实的山地地形呈现出来,让学生先看到真实地理图像,再看到相关的等高线地形图,两者既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分别呈现,从真实的山地地形到等高线地图,还可以将两者叠加呈现。这样,通过展示论证,新知的呈现突出了重点,并运用多种视角,展示不同方面,对不同的表征作出明确的比较,强化了对等高线的认知,如果再增加尝试应用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所以,多媒体课堂教学关注的不只是信息的呈现和传递,而更应聚焦于实现教学的功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问题三:关注的是教师教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的过程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地理课堂中“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和一幅挂图”的模式已逐渐被改变和超越。但是这种变化有些仅仅是形式,变的只是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大量的课件内容也不过是对课本原有知识的复制和转移,教学随着鼠标的点击,按照教师原先的预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变成了“课件解读”,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和以接受知识为最终目标是一种“现在进行时”。

梅里尔认为,教学应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最终目的,这一点也真正体现了当代教育领域的价值取向,其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所有工作的唯一核心。并指出,一个教学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其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

(下转第36页)

猜你喜欢
梅里学习者多媒体
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既下山·梅里酒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用爱坚持创造奇迹——读《梅里山鹰》有感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