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应激的影响

2015-03-31 03:04张岩军王文超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军人官兵调节

张岩军,王文超,丁 魁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心身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抑郁或焦虑等心身症状,影响个体健康。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管理和调整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并通过某种策略,情绪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改变[1]。情绪调节能够对交往、工作、学习及心身健康等产生显著影响[2],情绪调节功能的改变可诱发负性情绪[3],产生情绪、认知、行为等应激表现。为探讨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4]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5]进行调查,以期为开展驻疆官兵情绪调控训练提供科学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驻疆南北部各2个点官兵8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样本一般资料是否完整进行筛选,得到有效问卷757份,有效率为94.6%。年龄16~36岁,平均 (19.7±1.7)岁,均为男性、异地兵源。所有受检对象均排除心理和心身疾患、药物及酒精依赖史。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被试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评前由主试详细讲解说明,要求被试者在理解量表条目的情况下如实回答,被试者独立答卷。为解除被试者的心理顾虑,采用不记名方式。军龄分组按军队服役时间来划分。

1.3 测评工具 (1)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4]:共有10个条目,平时可用于筛查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个体,反映个体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异常。问卷为单维问卷,采用3级评分,算总和,得分越高心理应激程度较高。经检验:本次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2)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包含22个条目,有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行为抑制、情感求助4个维度,采用Likert5点式记分。经检验:本次量表测查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其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38、0.767、0.757、0.76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分采用 描述;不同军龄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与不同应激组的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采用多元成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0.05;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应激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逐步回归法筛选自变量,纳入检验水准是P≤0.05,剔除检验水准是P≥0.1。

2 结 果

2.1 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总体情况分布 4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最高分是17.29分、最低分是13.01分,平均得分由高到低均分依次为:自我安慰(17.29±2.83)、行为抑制(16.14±3.02)、情感求助(15.70±3.19)、认知重视(13.01±2.98),见表1。

2.2 不同军龄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的差异比较 按不同军龄将官兵分为1年、2年、3~5年、6~12年四组进行组间Scheffe法比较。由表1可见,军龄6~12年组认知重视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1年组(P<0.05);1年组自我安慰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3~5年组(P<0.01)。

表1 不同军龄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的差异比较 (±s, n=757)

表1 不同军龄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的差异比较 (±s, n=757)

项目 组别 认知重视 情感求助 行为抑制 自我安慰总体情况 13.01±2.98 15.70±3.19 16.14±3.02 17.29±2.83军龄 ①1年(n=95) 12.63±2.91 15.78±3.29 16.44±2.79 18.04±2.79②2年(n=69) 13.03±2.72 15.69±3.78 16.14±3.26 17.45±3.31③3~5年(n=88) 12.87±2.91 15.57±3.02 15.50±2.90 16.68±2.63④6~12年(n=168) 13.85±3.22 15.78±3.06 16.66±3.38 16.93±2.76 F 2.560 0.095 2.710 4.916 P 0.055 0.963 0.045 0.002 Scheffe ④>①(P<0.05) ①>③(P<0.01)

2.3 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应激 按心理应激测量值进行子群分组,以心理应激得分高于所有被试在该量表得分平均数加上一个标准差的,作为高心理应激组;低于上述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的作为低心理应激组,其余为中间组。由表2可见,高心理应激组在认知重视、行为抑制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应激组(P<0.01)。

表2 情绪调节方式的心理应激程度比较(±s)

表2 情绪调节方式的心理应激程度比较(±s)

项目 应激高分组(n=92)应激低分组(n=59) t P认知重视 14.51±2.73 10.93±2.91 -7.558 0.000情感求助 15.50±2.82 15.95±3.30 0.893 0.373行为抑制 16.64±2.48 15.15±3.63 -2.764 0.003自我安慰 17.03±2.96 17.73±2.58 1.484 0.140

2.4 情绪调节方式对驻疆官兵心理应激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心理应激为因变量,以情绪调节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见,自我安慰和情感求助对驻疆官兵心理应激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认知重视对驻疆官兵心理应激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个预测变量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其标准化回归方程为:心理应激=0.440×认知重视-0.121×自我安慰-0.108×情感求助。

3 讨 论

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属于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认知重视和行为抑制属于消极的情绪调节方式[6]。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分布表明,驻疆官兵自我安慰得分最高,说明当官兵遇到困惑或挫折时,愿意寻求帮助和获得支持,主动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韧性[7],适应部队环境。行为抑制得分排在第二位,可能与军人职业特点有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

本调查结果表明,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军龄差异。6~12年军龄驻疆官兵认知重视得分最高。根据舒伯年龄理论[8],可能此类个体还处在个人兴趣与能力匹配期,职业理想与军营现实还没有形成匹配,认知上反复思考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同时面临转业、复员、恋爱、购房等实际问题,心理压力增大,影响情绪体验。提示:这种方式往往会增强负性情绪体验的程度,要给予积极的干预。3~5年军龄驻疆官兵行为抑制得分最低。3~5年军龄驻疆官兵适应了准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学习,训练压力下降,完成了“义务兵-士官”转变,往往不需要采用压制的方式,让年轻张扬的个性和情绪体验不外露在外界环境,以适应学习、训练、人际等外界关系的调节。提示:在搞好驻疆官兵学习、训练的同时,也要倡导年青人的个性发展,消除消极情绪调节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部队发展。1年军龄驻疆官兵自我安慰得分最高。1年军龄驻疆官兵刚入伍不久需要面对参加军事训练、学习政治理论、搞好人际关系等,心理负担加大,只有通过降低事件的重要性,自我勉励,以使事件与自身承受能力相统一。提示:1年军龄驻疆官兵的情绪调节是积极的,应给予丰富的社会支持,加强情绪调控训练,完成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情感求助使用频率上,各年军龄驻疆官兵无显著差异性,提示驻疆官兵情绪调控积极有效,有了学习、训练压力或负性事件都能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通过向身边战友、干部、亲人倾诉,寻求帮助,能主动宣泄自己的情绪,表现出驻疆官兵良好的情绪状态。

本调查中的心理应激主要是应激细砾模式,认为驻疆官兵在面对日常严格的军事训练、紧张的专业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个人事务等应激源作用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既能使人有利的,也能使人损害的心身紧张反应状态[8]。处于应激状态下(损害)的个体,通常表现出消极情绪明显增多,积极情绪明显缺乏。本调查表明,相对于低心理应激组而言,高心理应激组对消极情绪则表现出更多的认知重视、行为抑制。这表明,存在心理应激反应的驻疆官兵对积极情绪更倾向于减弱性调节,而对消极情绪更倾向于增强性调节。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认知重视是影响心理应激发生的首要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440),表明应激者面对应激事件态度情绪调节方式消极,事件发生后,采取消极情绪调节的方式较多,这种消极应对的情绪状态更容易导致心理应激。相对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两种积极情绪影响力减弱,且具有负向作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能够缓解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负性体验和感受,对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缺乏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个体具有积极的效应,对心理应激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表3 情绪调节方式对驻疆官兵心理应激的逐步回归分析

通过驻疆官兵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应激的影响及因素分析,尽管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应激的变异解释量并不大,但也不能忽视其在心理应激干预中的作用,以及普及应激和情绪调节知识的重要性。应鼓励心理应激者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来改善负性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应对的能力;增加社会支持水平和心理弹性机能[9],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确保驻疆官兵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1]宋新涛,冯正直,王立菲,等. 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 19(2): 159-161.

[2]Garnefski N, Teerds J,Kraaij V, et al.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J]. Pers Indiv Differ, 2004, 36(2): 267-276.

[3]Mennin D S, Heimberg R G,Turk C L, et al. Applying an emotion regulation framework to integrative approaches to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J]. Clin Psych Sci Pract, 2002, 9(1): 85-90.

[4]王立菲, 郭 成, 冯正直, 等.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的编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4): 369-371.

[5]李权超, 何英强, 解亚宁, 等. 我军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的编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3, 21(4): 256-258.

[6]王立菲, 郭 成,汪 涛,等.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9): 834-835.

[7]席居哲, 左志宏, WU Wei. 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与情绪自我调节方式[J]. 中国心理卫生志, 2013, 27(9): 709-714.

[8]钱 明.健康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06-107.

[9]孙仕秀, 关影红, 覃滟云, 等.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1): 114-118.

猜你喜欢
军人官兵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军人“四有”歌
汽油机质调节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