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生活与电子信息专业课堂内外的对接

2015-03-31 10:47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武铂睿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微信生活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武铂睿

互联网经历四十年多年,顺利完成了产生、成熟和壮大的过程,其基本发展阶段已然完成,即适应世界。在接下来更长的时间里,世界即将也必须进入主动去适应网络的过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互联网已悄然成为一种生活模式,我们称其为网络生活。在网络生活方兴未艾的浪潮中,谁把握了网络的颠覆性,谁就把握了未来。因此谁能在网络基础上,开创和构建网络化的教育模式 ,谁就更具持续发展的动力,网络与学科全面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将网络生活注入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意义

1.首先网络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的兴趣有了随时随地发挥的条件。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学习者变更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有效率地完成自我知识面的拓宽和信息的即时更新,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电子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2.网络生活的进驻,可以改变传统师生关系。在网络生活中,对教师这一身份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求教师要从全盘授业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效组织这一工作上。另一方面,在教与学互换日趋频繁的今天,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知识、能力上的不足时,就会产生拓展知识的强烈愿望,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学习者,这种与学生相同的学习身份,也可拉近师生关系,达到共同协作的目标。

二、网络生活在电子信息专业课堂内外的应用

1.把握网络内容在课堂中的引导性。当今网络的相关信息覆盖相当广泛,电子专业相关的信息也非常多,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有效地对应到当下学习的内容当中,从而达到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与现实结合,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会让其觉察到亲切感和真实性,避免了教学“纸上谈兵”的尴尬境遇,这是激发学生兴奋点的有效方法,能更为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将即时信息设置到各种情景中,巧妙提出问题,形成考试中常见的材料题干,从而加深学生的疑问性,让学生在内驱动力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挑战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主动发现,才能使学生减少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增强主观能动性。

2.发挥网络载体在课外自学中的灵活性。在当今的网络生活中,稀缺的、令人头疼的不再是信息量,而是在繁多的信息中如何更加有效地筛选出自己所要信息。“follow 一下”“@一下”等简单而朗朗上口的词汇,正掀起一场网络生活大革命,这其中微博、微信最具代表性。微博、微信都属于草根媒体,正是它的亲民性,可以引起更多民生、民用的草根新闻。

在微博搜索框搜索“电子”条目时,仅相关注册用户就有17,898,704条结果,更不要说内容搜索的数目结果。在这种网络载体内,蕴含着大量有助于电子信息教学的助推力。在正常教学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习、复习、重点整合等大量的工作必然转化到了课下,通过网络载体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随时随地预习和复习,并且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布一些相关课程的信息,甚至生活的观点,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带动教学者与求知者的互动。

另外,微博、微信具有明显异于其他媒介的传播特性,它们的传播方式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这种网状、集群、整合式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点对点”和简单互动的人际传播方式,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出一个课外“小课堂”。当下微博、微信更是缔造出“关注圈” “朋友圈”这一概念,可以进行相关人物的链接,串联出在“电子”这一共同兴趣下的大部队,亦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好这些载体的转发、评论功能,让学生有效参与和进行讨论交流,以协作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共鸣为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切实认识到,网络生活在文化教育方面,还有许多负面因素需要进一步解决,但我们也清晰地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来源于网络生活对于个别个体的无心伤害,如果能将网络生活这一概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合管理,发扬网络生活中对于教学的优秀潜力,那么教学中知识点广度与深度纵横也就可以更好地在课堂内外扩展,也势必为学生、教师、课堂内外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1]程晓莉.网络生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2013

[2]闫利香.青少年网络生活及其学校心理处境、心理适应的关系[D].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大学,2012

[3]王 凡.青少年网络人格培育中的动力结构分析[D].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2013

[4]刘珍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D].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2012

[5]倪萌林,王淑萍.网络生活与自我资源开发[J].成人教育,2010

[6]黄荣怀,王晓晨,周 颖等.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

[7]邹连源.网络建设与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学会月刊,2003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微信生活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微信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