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15-03-31 10:47广东省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经管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内容

广东省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经管系 张 帆

总体而言经济法是一门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繁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内容相较于民法而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经验性常识性的认识较少,教学难度更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前,案例式教学、法律诊所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模式都被引入了经济法的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永无止境。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一种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结合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探讨在教学中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内涵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林地高中,经过可汗学院的大规模专业化发展,目前翻转课堂已形成一套理论体系。翻转课堂的定义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的学习,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师生在课堂上以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为主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包含教学过程、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学资源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过程。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在课下复习,在课堂上以听老师讲解为主。翻转课堂则要求学生做好提前预习,充分利用好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源,在课上主要做到知识的应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合作教学、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

2.师生角色的转换。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学生的教练,而学生则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翻转课堂上,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在总体上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不能坐以待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程。翻转课堂有助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

3.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教学单元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解,达到“一点通”的效果。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操作,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与教学设计模型简介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积极利用老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学习,将上课时间用来解决问题,参与到合作性教学中,将概念进一步深化。很多人都认为翻转课堂等同于网络课程,这种想法是比较狭隘的。网络视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教学,但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教学。翻转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互动环节。 换句话说,就是在翻转课堂的综合教学模式中并非单独的视频在起作用。

三、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和经济法课程的普遍特点

大部分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自律性较差。课上很难长时间专注听讲,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课后的书面作业独立完成的极少。学习缺乏主动性,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和动力。

经济法本身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从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来看,经济法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法总论、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计划法、产业政策法、金融法、财税法、国有财产法等)、微观规制法(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和经济法责任及其诉讼程序等,这些内容中很大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而且有的专业性非常强,对学生而言不仅枯燥而且难懂,很难引起兴趣。虽然现有的经济法教材基本上都将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等民商法的内容纳入进来,这部分内容虽然实用性更强,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依然无法摆脱法学本身具有的强理论性重逻辑思辨等特点,若不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被消磨掉。

结合国内高职学情分析和实际教学条件,在现有资源允许的条件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是比较现实的,可以参照格斯丁四阶段模型来做教学策略的设计。

四、经济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以劳动合同法部分为例,该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琐碎,但难度不大,如果全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是内容十分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教学效果大为不同。比如,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好学习小组,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案例,分发给每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分角色将案例以小品的形式,在课前先排练好,课堂上再展现出来,每组表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可让一个学生扮演老板、其他学生扮演劳动者,将现实生活中签订劳动合同时容易违法的地方再现出来,如对劳动者先试用,根据试用期表现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不买社保;劳动合同的期限只有一年,试用期却有6 个月;劳动合同中对报酬约定不明确等。 然后老师提问,这个老板的做法有没有违法的地方,大家如何帮这些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让其他组讨论并回答(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提示),时间控制在15 分钟左右。然后表演组针对其他组学生的回答作出分析评价,大概5~10 分钟。老师最后综合评价,就答错的部分做重点讲解,若学生完成情况很好,还可就某些知识做延伸讲解,如违法的部分应该如何处罚等。

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再现案例,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课前熟悉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独白式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不同,这里完成了一个课堂翻转,即在一节课内,将教学内容的学习放到课前进行,课堂上则只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检验与评价,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或者进行知识的延伸讲解。当然,这种教学样式对教师也有一定的挑战,那就是如何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完成课前的自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课前要完成哪些内容的自学,可能真正去学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认为是老师将本该完成的讲授任务转移给学生自学来完成。这就需要老师尝试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去布置任务,如寻找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视频短片或将案例制作成动画让学生观看,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表演案例等。另外,还可以设置恰当的评分机制,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如上面的例子中让其他组给表演组评分,而表演组则根据其他组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其评分,最后每组综合表演分及答问分,作为一次平时考核的成绩。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老师大多数时间只是一个旁观者,引导者,甚至有一部分讲授的任务也由学生自己来承担(表演组的同学需要针对其他组的回答作出分析评价,其实也是一种知识的讲解)。也就是,在这里其实还有一种角色的翻转。就是老师更像是学生,处于观看者、倾听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了小老师,演示案例,表达观点,分析评价。通过这种角色的互换,学生可以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传达、讲解知识的方法来领悟和应用知识。或者应该说,这种新的角度其实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不仅要理解知识,还要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传达知识应用知识,这无疑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进一层。而且这种翻转模式的运用比较灵活方便,可以是小老师讲,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先学习,然后小老师答疑。当然,在使用这种模式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如果知识点过于深奥复杂,学生理解不透的话,采用这种方式,则会影响整体教学进程。

五、对翻转课堂的课后评价及思考

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存在风险的。课前的观看视频和答疑是关键,但过程极难控制。如果激励机制失效,课堂上的行动导向教学就可能失败,结果很难控制。设置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措施是翻转课堂得以真正发挥成效的新课题。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3]顾明远.教育技术学与二十一世纪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猜你喜欢
经济法案例教学内容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