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又可《温疫论》关于升降出入辨证的理论

2015-04-03 16:14梁丽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表里邪气温病

梁丽君,冯 明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吴又可《温疫论》关于升降出入辨证的理论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Wuyouke′s Wenyilun

梁丽君,冯 明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升降出入的辨证论治体系首先由蒋星墀提出,最后由周学海综述整理而成。吴又可治疗温病注重辨邪气的升降出入态势,据其态势或截断、或扭转、或因势利导,以给邪气出路为宗旨。治疗以调畅气机为主,希冀通过调畅气机达到祛除病邪、恢复人体正常功能的目的。因此,《温疫论》中处处体现着升降出入的辨证思想。

温疫论;升降出入辨证;主客交

升降出入的辨证论治体系以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历代医家的实践为依据,首先由蒋星墀(清代医家,名廷秀,字沁如,江苏吴县人)提出,最后由周学海(清代医学家,字澄之)综述整理而成。综合历代医家运用升降出入的辨证方法治疗温病的要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认为温邪侵袭人体,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即气机)受阻,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产生各种病症,在辨证时应注重辨何邪郁阻何部位气机,治疗上强调以调畅气机为主,希冀通过调畅气机达到祛除病邪,恢复人体正常功能的目的;第二认为温邪的种类不同,侵入人体的部位也不尽相同,邪气或升、或降、或集、或散,有一定的来路,也有一定去路,辨证时应注重辨其升降出入态势,治疗上强调据其态势或截断、或扭转、或因势利导,以给邪气出路为宗旨[1]。

吴又可的《温疫论》作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温病学的发展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后世温病的主流学派如王孟英等或嫌其驳杂,或嫌其粗陋,多不予收编己著。因而客观上形成了温病与温疫之争。那么,《温疫论》用的什么辨证?果然驳杂粗陋吗?笔者在研读《温疫论》时发现吴氏除采用金元时期医家气血辨证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升降出入的辨证方法治疗温疫,其条理清晰,试简述如下。

1 温疫的传变体现着温邪的升降出入

温疫之邪由饮食或呼吸而传入人体,吴氏认为“邪从口鼻而入”,“戾气大半属温,从吸入者为多”。吴又可认为温疫之邪侵犯人体的部位主要是膜原,所谓“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温疫的传变,多从半表半里的膜原开始。但由于感邪有轻重,伏匿有深浅,体质有强弱,以致传变方式很复杂。“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有但表而不里也,有但里而不表也,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2]。虽然疫有九传,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温邪出表、温邪入里、温邪表里分传。

1.1 温邪出表,自内而外

包括“但表而不里者”和“表而再表者”,二者均为邪气外达,为出。“但表而不里者”,指邪气郁阻肌表气机,宣畅失常,腠理闭塞,出现头疼身重、发热而复凛凛等表证。“表而再表者”,指邪气未尽发,膜原尚有隐伏之邪,或二三日后,四五日后,依前发热,邪气未向里传变,仍向表传变,故而温邪郁阻的部位仍在肌表。

1.2 温邪入里,自外而内

包括“但里而不表者”和“里而再里者”,二者均为邪气内传,为入。关于里的位置,吴氏认为在胃家,《温疫论·辨明伤寒时疫》中指出“盖疫邪每有表里分传者,因有一半向外传,则邪留于肌肉,一半向内传,则邪留于胃家”,“胸膈痞闷,欲吐不吐,虽得少吐而不快,此邪传里之上者”,“邪传里之下者,心腹胀满,

不呕不吐,或燥结便闭,或热结旁流,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从文中可以看出里的位置为胃肠。“但里而不表者”,即只出现里证而没有表证,温邪郁阻胃之气机,以致中焦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出现心腹胀满、不呕不吐、不欲饮食等症状;若温邪郁阻肠道气机,则出现燥结便闭、或热结旁流、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即温邪入里后又有升降,升于胸膈,胸膈气机不畅,该降不降,而吐出;降于胃肠,胃肠气机郁滞,该升不升,而泻下。“里而再里者”,指里证愈后二三日,或四五日,依前证复发。此为膜原伏邪未溃,邪气转盛又向里传入。

此外,温邪入里可出现黄疸,乃由于胃家热邪不去而下降,移热于下焦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便不利,致表里气机壅闭,经气瘀滞,而发为黄疸。此为降。上述温邪传变均在气分,若胃实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泻,血为热搏,其有喜忘如狂,至夜发热者,此胃热波及于血分。这是温邪由气分传于血分,此为入。

1.3 温邪自膜原向表里分传

包括“表里分传”“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表胜于里者,里胜于表者”“先表而后里者,先里而后表者”,有出、有入。“表里分传”,指始则邪气伏于膜原,之后邪气平分,半入于里,邪留于胃家,此为入;半出于表,出现发热等表证,此为出。“有先表而后里者”,指表证未愈,因正虚,或邪盛,或复感邪,又出现里证,表里同病,此为邪气先出再入;“先里而后表”,指里证未愈,因正气充足,邪气由肌表而解,或复感邪,又出现表证,表里同病,此为邪气先入再出。

2 温疫的治则与治法体现升降出入的辨证论治思想

吴氏对疫病的治疗强调“逐邪”“客邪贵乎早逐”“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即辨明邪气郁阻的部位,及早治疗,截断邪气的发展,扭转病位。温疫初起,邪伏膜原,气机郁滞,出现寒热交替或寒热起伏、头疼身痛、舌上白苔如积粉等症状。其治疗不可采用汗、下之法,汗之徒伤表气,下之徒伤胃气。吴氏创制达原饮,旨在疏利透达膜原,“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巢穴,使邪气溃败,远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

疫邪向表传变为顺,由肌表而出有两种方式,或从癍消,或从汗解。癍者有癍疹、桃花癍、紫云癍;汗者有自汗、盗汗、狂汗、战汗之异。治疗上,用白虎汤、举癍汤之类托邪外出,给邪气以出路,此为出。癍消汗解后,邪气尽出,疾病转愈。

疫邪向里传变为逆,治疗应因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温邪入里,邪传里之上者,宜瓜蒂散吐之。此为升,为出。邪传里之中下者,宜承气辈导去其邪。此为降,为出。客气一除,本气自然升降,胀满立消。吴氏认为“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因此主张“逐邪勿拘结粪”,通大便只是一种手段,逐邪外出、截断病势发展、扭转病位才是真正的目的[3]。

疫邪表里分传,吴氏认为“里气结,表气因而不通,于是肌肉之邪不能即达于肌表”,“表里俱病,内外壅滞,既不得汗,而复不得下”,宜承气先通其里,下后里气一通,表气亦顺,向者郁于肌肉之邪,方能尽发于肌表,或癍或汗,然后脱然而愈。即“里通表和”。若下后热不退而无表里证者,宜三消饮,此方既可透达膜原,又外散表邪,还可泻在里之热,所谓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也,可宣畅表里气机,使表里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转为正常,有效地控制了病邪炽张,促使疫邪溃败,或从外解,或从里下。

3 正虚邪恋,扶正与祛邪并举

《温疫论》中还有一种情况,即主客交。若病人平素正气虚,或有其他虚损性疾病,“或久疟,或内伤瘀血,或吐血、便血、咳血,男子遗精、白浊、精气枯涸,女子崩中带下、血枯经闭之类,以至肌肉消烁”,若此时感温疫之气,医家虽以治疫之法治之,症状稍减,但不能痊愈,是以不知病人正气虚。“盖但知其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不知正气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也”。“夫痼疾者,所谓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浑交”。“主客交”可以理解为疫病病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指正气而言,包括元气、阴精、脏腑、血脉等;“客”指邪气而言。“主客交”指素体正气虚衰,阴精耗竭,复感外邪,正虚不能逐邪外出,客邪留恋,不得外解,与虚竭之营血相互胶固,留滞于血脉而成的一种变证[4]。此为温邪由气分入血分,邪气与正气交争,主客浑交,正气虚弱,无力宣畅气机,而出现身疼发热、胸膈痞闷、彻夜不寐。治疗用三甲散,方中鳖甲、龟甲等血肉有情之品,既逐阴分之邪,又可滋养精血;合穿山甲、地鳖虫、牡蛎、僵蚕以通络、搜邪、散结;当归、白芍、甘草以益气养血,共奏驱邪扶正之功。

综上所述,吴又可《温疫论》中升降出入的辨证思想为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疫邪的传变、治疗等方面处处体现着升降出入的辨证思想,只要认识到气机郁滞的部位、传变的态势,采用或升或降或出或入的治疗方法,给邪气以出路,就能截断病势的发展。

[1]冯明.试论温病学中的升降出入辨证[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1):50-51.

[2]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林慧光,芮立新.《温疫论》“截断扭转”学术思想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3,18(3):131-132.

[4]林宁.温病名方三甲散的源流探析[J].中医研究,2007,20(1):52-53.

(编辑:梁葆朱)

R241.9

A

1671-0258(2015)05-0006-03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与临床研究计划[2011jc08]

梁丽君,在读硕士,E-mail:524109607@qq.com

冯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fengming5981@163.com

猜你喜欢
表里邪气温病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浅谈温病特色诊法之舌诊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