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衔接理论在中高考英语阅读题解析中的应用

2015-04-08 23:55王月平
首都外语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词汇量短文语篇

王月平

词汇衔接理论在中高考英语阅读题解析中的应用

王月平

本文从语篇角度出发,运用词汇衔接理论对如何有效地剖析中高考英语阅读部分的难点篇章及阅读题进行了探讨。文中针对近两年中高考试题中的相关部分对如何运用相关理论详加论述,以期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词汇衔接阅读中高考

一 引 言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近些年来针对如何组织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很多,但从语篇高度,运用词汇衔接理论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词汇量有限的制约,以较快速度改进阅读的相关研究仍很有限。本文试从这一角度,结合近两年北京中高考阅读考试题,探讨如何将相关理论运用于中高考英语阅读难点部分的分解,以便快速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词汇衔接理论

衔接是语篇分析中的重点。所谓衔接指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纽带关系。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自Halliday和Hasan①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在其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它是语篇衔接五种手段之一。另外四种为语法手段,分别为指示 (reference)、替代 (substitution)、省略 (ellipsis)和连接 (conjunction)。其后Hoey②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的研究强调了词汇衔接的重要性,指出研究书面语篇的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在研究词汇衔接。对词汇衔接手段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乃至整个语篇的语义关系。

词汇衔接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分类有复现 (reiteration)和同现 (collocation)两种。复现又分为四小类:重复 (repetition)、同义词或近义词(synonym or near-synonym)、上下义词 (superordinate and hyponym)和概括词(general word);同现又分为反义词 (antonym)、部分与整体 (part-whole)和搭配关系 (collocation)等。Hoey对词汇衔接手段的分类略有不同。Hoey引入了简单释义 (simple paraphrase)和复杂释义 (complex paraphrase)两个概念。笔者认为Halliday和Hasan的分类法各有所长,可在语篇分析时灵活加以应用。

词汇衔接理论在国内理论界也已引起广泛关注,已有多位学者 (黄国文③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胡壮麟④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朱永生⑤朱永生:《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外国语》,1995年第3期。,张德禄⑥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外国语》,1999年第6期。等)对其深入研究并有所创新。在应用层面该理论也已被用于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阅读写作技能的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中高考英语阅读部分的解析。众所周知,学生对中高考试题都会高度关注。以中高考试题为突破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词汇衔接理论,帮助他们突破词汇量限制这一多数学生面临的瓶颈,将起到快速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多重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加深对英语课本的理解,使测试起到促进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 中考阅读例题解析

中考由于其选拔性特征,阅读材料和试题的难点自然呈梯度分布,即阅读短文及选择题一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这就意味着排列靠后的部分对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而言难度变大,这有很大部分是由于他们词汇量的积累有限,阅读的相关技巧掌握不充分或不熟练,面对短文和试题感到无从下手,许多人甚至放弃尝试。难度大的部分对于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虽不至于高不可攀,但也并不是十拿九稳。词汇衔接理论的应用将有助于处于中低水平的广大学生有较大把握地推测出词意、句义,进而做出正确选择;更能令水平较高的学生依短文中的意义、逻辑关系信心十足地做出判断,提高正确率。

下面以2013年中的一例深入分析词汇衔接理论如何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

2013年中考英语阅读部分的C篇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遇到的多位一线教师曾明确表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办法是避而不讲,学生有能力就做,感觉困难就放弃。该篇词汇量略大,但其难度大主要是由于文中有大量抽象感念的词存在,令许多学生感到费解。下面将依据词汇衔接的分类详加分析。

该短文以“assertiveness”这一抽象名词开篇,且该长句 (22个单词)中还包含“confidently”,“opinion”,“attitude”和“infringe”等数个多音节的表达抽象概念的词语。该句给这一抽象名词下了一个定义。无论从词汇还是从句式看该句难度对初中生而言都不小,这当头一棒,加上文中随后出现的其他多个抽象词很容易令学生气馁。“assertiveness”一词虽然陌生,但它以简单词汇重复和复杂词汇重复两种形式多次出现。所谓简单词汇重复即原词或它的变位形式出现,如名词单复数变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不同时态形式等;复杂词汇重复多以具有相同词根的一组不同词性的词语形式出现(见Hoey①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在文中“assertiveness”以原词形式出现两次,以“assertive”这一形容词形式出现六次,以“assertively”这一副词形式出现一次,即简单词汇重复和复杂词汇重复全部共九次,这在共三百多字的短文中重复的频率已很高,通过审视这些词出现的语境可有效推断该词含义。那么该如何推断呢?

首先,在短文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一组显示同现关系中反义关系的词语:“…your opinions,…rights…”,“our own needs”,与 “…the rights of others”,“…those[needs]of others”相对。这一反义关系对于学生理解“assertiveness”这个抽象词非常重要。这些词为学生熟悉,由它们可推导出“assertiveness”的大致含义。

第二条线索来自复现关系中的上、下义词使用。短文中第一句包含“feelings”一词,在第四段论述如果不能做到“assertive”的后果时,“anger”一词两次被提到。 “feelings”与“anger”构成上、下义关系。学生如果对“depression”,“resentment”和“frustration”这三个抽象名词不熟悉,由“anger”可推导出它们是与“feelings”相关的消极、负面的词汇。那么,做到“assertive”就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了。

第三条线索在第五段以释义的形式出现。第五段第一句中提到“assertive”,在第三句展开说明时用了“hold your ground”这一短语。从该短语的字面意思学生也可推导“assertive”的含义,即“坚持立场”。如果学生掌握了释义这一写作手法通常是抽象的、多音节词汇先出现,具体的、文体意义更通俗的简单词汇或动词短语后出现这一规律,那么学生就能将“assertive”与“hold your ground”联系起来思考,用后者破解前者。

短文的最后部分以同现关系中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做到“assertive”。文中列出的五条建议具体表现了“assertive”这一抽象素质在与人交流时如何展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C篇短文中含有四条较为明显的词汇衔接线索帮助学生推导“assertiveness”这一抽象名词,只要静下心来加以分析,就不难做出正确判断。

针对这一短文的阅读理解题中前两道略难。53题的要点是要看出选项A中的“response”是一个泛指概念,即复现关系中的概括词。它涵盖了短文前几段中提到的各种反应。若能看出这一概括关系,正确答案就显而易见了。54题的要点是“hold your ground”与选项B“insist on your point”构成释义关系。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教师在向中学生介绍释义这一词汇衔接手段时,不必纠缠于何为简单释义、何为复杂释义这一细节,只要学生能识别A与B构成释义关系就阅读能力培养而言就可以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中学生能够识别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就能克服词汇量有限这一障碍,快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一方法的训练对广大中等水平的学生更有意义,值得一试。

四 高考阅读例题解析

高考试卷由于同样的选拔性功能试题也有一定难度。在指导高中生做阅读理解部分时也应依循同样的思路。下面以2014年北京高考阅读C篇为例分析如何将词汇衔接理论加以应用。

与上面论述的中考2013年的C篇相比,高考2014年的C篇粗看好像不存在词汇量难题,但细读之后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难点在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辨识,正确理解并非易事。

首先,短文的题目中包含“resolution”这一抽象概念,会令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把握。短文第一段同时包含了“resolution”和“goal”这组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现关系中的近义词。文中的第一句“Millions of Americans began 2014 with the same resolution they started 2013 with,a goal of losing weight”使用了英语写作中的一个常见手段,即先使用一个多音节的抽象的拉丁词(“resolution”有四个音节,源于拉丁语),紧随其后附上一个简单的词(“goal”为单音节,源于中古英语)便于读者理解。教师如能在日常训练中令学生熟悉这一写作手法,短文的题目就很容易破解,文章的主旨就容易把握。题目中的“resolution”一词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显示该篇文章多半会涉及抽象的内容,读者应做好心理预期。

紧接着,短文第二段以复现中的重复手段用“goal”一词引出一组抽象、反义的概括词“output”和“input”。对这组概括词及其相对应的具体行为的正确理解是本文的关键。在短文的第二、三、五自然段中以对比形式出现了许多实例,对应不同的“output”和“input”。在识别抽象概念与具体实例的过程中第三段靠近结尾部分有一个关键词“general”。该词暗示学生要依笼统—具体轴线区别输入、输出的不同结果。笼统与具体构成了同现关系中的反义关系。该文的难点在于在正文中只出现了“general”一词,与之相对的“specific”一词是以第66题中的正确选项 (C.pick specific actions that can be turned into good habits)形式出现。学生如果能在见到“general”一词后,有意识地搜寻它的反义词及其具体表现形式,那么第65、66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general”一词在第五段又出现了两次,这一复现关系中的简单词汇重复进一步起到强调作用,指示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

事实上,虽然与“general”相对的“specific”在随后的阅读题中才出现,与之相关的复杂词汇重复形式“specified”作为“too general”的反面在第五段即被呈现。教师如能在日常训练中强调建立搜索复杂词汇重复形式的意识,学生就能更早将其捕捉,正确理解短文内容。

短文第三段中出现的“incentives”这个抽象词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但由于在随后又出现了四次,将抽象概念与具体实例相对比,借助复现关系中的简单词汇重复这一手段,对它的正确理解就变得容易了。

通篇看来,该短文的难点设在“resolution”、 “incentives”、“output”和“input”、“general”和“specific”这几组抽象概念上。只要借助词汇衔接理论加以分析,短文的脉络和意思就能较快加以把握,阅读正确率就能提高。

随着高中阶段英语课文和测试难度的加大,学生要面对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教师如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适当介绍一些理论,即便学生只能粗通,也会极大地提高思维判断能力和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阅读教学中逐渐渗透进词汇衔接的概念,培养学生站在语篇的高度抓住阅读篇章的脉络、词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有规律可循,并帮助学生克服词汇量的制约、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词汇量短文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KEYS
Keys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词汇量测试对语言水平的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