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亲,大家同成长”关爱外来工壹家亲计划

2015-04-10 04:28赵树熠邓月花刘小柏
社会与公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仲恺外来工曙光

赵树熠 邓月花 刘小柏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作为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这些外来工因忙于生计无或是个人文化水平有局限,无法经常和自家的孩子促膝谈心,难以给予孩子学业方面的指点。久而久之,亲子之间可能因缺乏沟通而产生代沟,孩子们也可能因得不到有效的课后辅导而学习吃力。存在一个问题是,很多外来工下午6点多才下班,但孩子们4点半就放学了,中间近两个小时都没有大人照看。孩子们安全问题如何保障?怎样才能让外来工孩子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位于慈朋社工发展中心通过“一家亲,大家同成长”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10月14日,记者来到曙光社区慈朋社工发展中心,了解该社工和孩子们联手打造的创新项目——“壹家亲学堂”。

2013年4月,“壹家亲学堂”正式成立,在册登记人数35人,主要为曙光社区儿童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周四影院、周五主题活动日常规服务,注重引导社区青少年消除本地和外地之分的思想,一起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快乐的社区成长环境。仲恺慈朋社工中心总干事张晓丹说,“壹家亲学堂”开办后,孩子放学后可来做作业,并在社工带领下参与国学课、手语操等活动。社区内8至12岁的小学生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孩子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愿前来看书写作业,或者参加社工开展的“弟子规”、“手工活动”、“歌唱活动”、“绘画活动”以及“电影夜”等主题活动。

慈朋社工发展中心对社区青少年的关怀无微不至,经常为孩子们开展花样繁多的活动。孩子们收获颇丰。其中,有两场活动已经被民政部列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有一场是今年7月12日开展的亲子家庭手工绘画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社区外来务工者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不少孩子表示,以前很少能有机会能和父母一起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次有父母陪伴,很开心。本次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另外一场是了月28日开展的暑假青少年兴趣小组之棋赛,这种智育类活动帮助孩子们锻炼了逻辑思维,与此同时,他们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什么要取名叫“壹家亲学堂”呢?社工陈畅给记者解释道,曙光社区户籍人口有2800人,外来务工人口20000多人,占总人口的87.7%。由于外地孩子多于本地孩子,为了让他们从小不产生地域偏见和排外思想,让本地孩子与外地孩子和谐相处,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论来自何方,如今都是曙光社区的一员。大家彼此应当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亲似一家人。所以,才取名叫“壹家亲学堂”。

记者走进活动室,听到孩子们用不同口音的普通话在交流。他们三五成群,合作完成手工艺作品。活泼但不调皮,用心地制作,陈社工在一旁时不时地指点一二。他们还热情地请记者观赏作品,察觉到记者在给他们拍照,一个个都捧着自己的作品凑上来,希望记者可以帮他们拍一张和作品的合影。

到了放学时间,又有孩子们陆续来到这里写作业,陈社工又开始给他们辅导功课。“姐姐,请过来一下”、“姐姐,帮我看下这道题”,写作业时遇到困难,需要点拨,孩子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陈畅。听到有孩子在叫她,陈畅就走到他们桌前,俯下身子,耐心地答疑释惑。孩子们很喜欢在这里做社工的哥哥姐姐们,家长们对各位社工的辛勤付出也是看在眼里,并对他们给予充分肯定。陈畅表示,对于自己选择做社工,刚开始家人是不太情愿的,后来,家人的态度发生转变,慢慢从理解到支持。做社工,虽然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顾不过来这么多事,但是,自己一直用心在做,也很喜欢这些孩子,心甘情愿付出,从没后悔选择这条路。

曙光社区慈朋社工发展中心成立于2013年1月,是仲恺高新区社会事务局指导并扶持成立的首批本土专业社工机构之一,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心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担负起“以助人之慈心,做专业之朋伴”的使命,以解决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为导向,结合仲恺高新区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特点,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服务内容,推出有针对性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打造慈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服务特色,为惠州文明名城再添一笔亮色!

猜你喜欢
仲恺外来工曙光
曙光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仲恺旅游发展初探
一道竞赛求值试题的探究
杨曙光作品
曙光
充电桩行业扭亏曙光初现?
强强联合 仲恺高新区波士顿孵化器迈进2.0新时代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心系外来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