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让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共融

2015-04-10 04:28王喻燕邹文平
社会与公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工流动

王喻燕 邹文平

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规模急剧扩大,流动人口数量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00多万人激增到如今的1.2亿,并继续呈增加趋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等条件限制,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员普遍面临城市生活融入困难、劳动权益维护能力弱等问题,同时,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群体面临的则是教育缺失等问题,亦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

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一个旨在通过专职社工运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流动人口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增进流动人口家庭亲子关系,帮助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项目“抗逆力视角的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被作为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中的重点示范项目进行立项,由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选取重庆流动人口聚居的重庆微电园第一社区和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两个社区实施。

问卷调研,找准服务方向

虽然知道流动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是社工服务是针对具体的区域,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2014年8月和9月,项目社工便在微电园第一社区和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共对632人进行了问卷调研,收集流动人群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社工发现两个社区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即流动人口存在难以融入城市社区、生活的经济压力较大、职业技能不足、子女学习能力比不上城市儿童、缺失朋友而情感孤独等问题。在社工督导的建议下以及征求机构领导的意见后,社工决定,将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法律咨询服务、流动儿童成长教育和社区融合康乐活动为重点内容。

提高流动人口就业能力

寻求就业机会是大多数流动人口来往迁移的第一动力,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技能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只能在一些收入较低的行业或单位就业,他们的收入普遍低于城市户籍劳动者的收入,另一个问题是,即使在找到工作之后,由于他们法律知识非常欠缺,在遇到自身合法利益被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护,另外融入城市生活是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向往,如何与城市户籍居民的和谐共处又是他们的困惑之处。针对以上问题,社工通过微信公众号、项目QQ的建立,邀请流动人群关注,并及时发布时事政策、就业信息、法律常识、心理咨询等信息,为流动人口构建一个在身边的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各类保险条例、健康知识、安全生产等主题讲座,让他们在城市中安全就业,同时,还特为流动女工开展魅力提升小组、手工艺小组、保健按摩培训,不仅保障了她们在城市更好生活,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技能。

促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流动儿童不愿在老家留守,跟随者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往往面临着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在新的环境中,少了儿时伙伴的陪伴,性格开始变得内向与孤僻,学习上也跟不上教学进度,放学后没有人辅导作业,没有多余的钱参与兴趣培养,都是这一群体面临的问题。

“四点半社区学校”、“开心英语课堂”、“手工趣味小组”、“儿童夏令营”、“亲子互动坊”开始一一诞生。不仅解决了流动儿童的作业辅导问题,更给予了他们在主流教育以外的兴趣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儿童夏令营中,通过带领流动儿童从城市“认知——熟悉——了解——体验”的方式,促使他们快速的适应城市生活,体验到城市生活安全,寓教于乐的服务是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新举措。亲子互动坊则是着眼于流动家庭间的亲子关系,以绘画、烘培的方式鼓励家庭成员间说出爱,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丰富流动人口康乐生活

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康乐服务比较缺乏,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员的偏见,是流动人员融入城市的主要困难和流动人员康乐活动非常少的主要原因。而偏见来自于城市居民不了解流动人口,没有深入与流动人员接触,社工通过邀请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员一起参与元旦节迎新会、圣诞节游园会、冬至包饺子、重阳登山的节庆日活动,以及社区内的绿色兑换、篮球赛、文明养犬一系列活动,促进这两类群体间的交流,促进流动人员城市融入和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员的接纳。

社工的服务也许在社区是有时间限制的,抗逆力视角的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年半的服务即将接近尾声,但社工“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则与服务使命将永恒。微电园第一社区和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一年多的社工服务,促进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长,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另外流动人员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接下来的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中,将重点放在流动人口参与社区管理,促进流动人口地位提升,最终让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共融。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社工流动
青春社工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漫画
社工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