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医病书》论调治脾胃在诊治月经病中的运用

2015-04-16 02:51裕杨
江苏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吴鞠通吴氏胃气

苗 裕杨 进

(1.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大连116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医医病书》乃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74岁亲手所订,共72则,其目的一是补《温病条辨》之不足,二是针砭时医、俗医所误。全书短小精悍,读后收获颇丰。吴氏乃温病大师,也是辨治内伤杂病的高手,在论治妇科疾病方面也颇具特色,观其医案中有关妇科32案,案案皆有特色,彰显大家风度。

1 从《医医病书》论吴氏对“中焦”论治调经的重要性

《医医病书·经闭论》[1]59中这样写道:“经闭一证,俗名干血劳,今人概用四物、八珍、当归养营之类。不然,则用三棱、莪术、大黄、桃仁,大攻大伐,以致不起者,不可胜数……女子不月者,中焦受气,饮食入胃,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阳明虚则饮食少,血无以生,月事从何而来?故调经先以胃气为要。”吴氏指出,女子闭经之证,与脾胃密切相关,不可概用四物汤之类,尤其是攻伐之品,需谨慎使用,以免伤正。此篇完全宗《内经》之说,闭经之证,首当责之阳明,阳明乃气血生化之源,源充则血脉旺盛,故调经应以胃气为要。由此再观《吴鞠通医案》中有关调经的五案,皆强调“中焦”调经的重要性,用药均离不开姜半夏、益智仁、白蔻仁、生薏仁、广皮、生姜、干姜、桂枝、苍术炭之类健脾和胃、通阳除湿之品[2]。吴氏强调,因胃最恶浊,驱阴正所以护阳,通阳正所以驱浊,待浊邪去,胃受纳腐熟,则月经自然调也!大通胃阳,胃阳得开而健食,健食而生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又谓营出中焦,阳气充满,则血无阻滞也。同时,吴氏指出,大凡胞宫累及阳明者,治在胞宫;阳明累及胞宫者,治在阳明。临床常见胞宫、阳明同时受累,用药须兼而有之。

2 《医医病书》为医者纠偏指错,对当下医者临证仍有警示作用

《医医病书》[1]33中有关“三因皆以胃气为要论”的专篇,吴氏写道:人之十二经,皆取决于胆,皆听命于心,而皆受养于胃。予之所以恶人之一以六味补虚,立数地黄丸,如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之类者,黄柏燥湿而泄相火,知母泻阳明独胜之热,可暂服而不可久服。久服胃气必伤,必致不食也,试问人之后天,岂不食而仅服六味丸可活乎?鞠通重视顾护胃气,认为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丹溪之论,补阴不补阳,各种地黄丸,都有苦寒之品,不适宜补益之用,更不适合长期服用。提出,有真阴不足,相火过甚之证,补以甘咸,如淡菜、海参、鲍鱼、龟版、乌鸡等类,甘多咸少,介属潜阳,血肉有情之品,又能收纳相火,水火既济,而必极苦泻之乎?世人皆知温病学家重视养阴,由此可见吴鞠通非常重视人生之阳气,鞠通提出本观点近200年,批评盲目补益、不求真切的医生。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部分媒体借机恶意宣传,小部分医者为讨好大众,推崇六味地黄丸是补益之品,在妇科领域广泛应用,月经不调的用,崩漏的用,更年期综合征的用,男子阳痿不举的亦用,甚至美容养颜,为延年益寿者也用,实属错误之极。如遇真阴不足,相火过甚,吴氏推崇甘咸之物,血肉有情之品,育阴潜阳之意;同时吴氏并非全面否认地黄丸之类,告诫医者此是苦寒之品,不可久服。

3 其他医家从脾调治月经病的学术观点

不仅鞠通调治月经重视养护脾胃,历代医家均有调理脾胃治疗月经病的经验。宋代陈沂(素庵)撰《陈素庵妇科补解》中云:经血应期三旬一下,皆由脾胃之旺,能易生血。若脾胃虚,水谷减少,血无由生,始则血来少而色淡,后且闭绝不通。此论述与鞠通之说如出一辙。同时提出“经水不通有属积痰者,大率脾气虚,水谷不化精,生痰不生血,痰久则下流胞门,闭塞不行,或积久成块,占住血海,经水闭绝。此因脾虚生痰,阻滞冲任,凝阻胞宫,而致闭经。治疗需健脾化湿、温阳通经。又有《诸病源候论》指出: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不化,大便难,得之房内,月事不来,来而频并。此属脾失运化,胃存积滞,血无化源,发为闭经。李东垣则在《兰室秘藏·妇人门》中提出,月经不调原因之一为: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吴蓉茹[3]筛选了秦汉到近现代治疗闭经之方药文献,包括本草、医案、医论、医话、方书、综合性医著等,统计治疗闭经的药物归经,发现涉及全身各个脏腑,肝经位居第一,脾胃经次之,其后依次是肺经、肾经、心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可见归脾经的药物在调经中的广泛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脾论治月经病渊源已久,吴鞠通虽为温病大家,对妇科病的诊治亦颇有心得,调经强调中焦脾胃,用药重视养阴,亦加强脾胃养护,顾护阳气。《医医病书》虽成书于1831年,目的为当时的医生纠偏指错,但对于近200年后的现在,依然具有警示作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1] 卜开初.医医病书点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59

[2] 严冰,主编.吴鞠通医书合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514

[3] 吴蓉茹.中医诊治闭经的学术源流探讨.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吴鞠通吴氏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钩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