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2015-04-21 16:08王清
财经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服务贸易

王清

[内容摘要]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分别从总体和分部门的角度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异,进而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与美国相比在通讯、金融保险、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领域处于竞争劣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高等生产要素缺乏、外商直接投资贡献率低、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等。加快建立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充分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制定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对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一、引言

当前,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全球经济良性循环和各国利益均衡成为后危机时代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长期维持的两大基石。如何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增长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而经济平衡增长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趋于合理。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以及金融、信息技术革命的全球化浪潮,世界经济与贸易重心出现了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倾斜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服务经济的特点。

多年来,美国服务贸易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服务贸易顺差,服务贸易出口持续增长,竞争力持续攀升,服务贸易利益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在全球外贸价值链中的比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能否有效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分析中美服务贸易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比较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找出我国处于比较弱势和竞争弱势的部门,结合当前开放条件下的机遇,借鉴美国经验,探讨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从关于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的状况来看,现有文献主要从整体上和特定类型服务贸易行业两个领域展开研究。尹国君、刘建江运用RCA指数和CA指数对中美两国11大服务贸易部门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中美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的具体差距。张英从服务贸易发展总量、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竞争力指数三个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两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在高附加值知识紧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中国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拥有相对优势。陈继元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的结构及内部贸易情况,指出中美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不协调,中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存在较大逆差,中国跨国公司在中美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很弱。张蕊运用TC指数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李晨、张琦运用关联分析法,比较和分析我国与其他9个海运强国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出从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上看,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梁美华、罗聃对中美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对美国来讲,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金融服务贸易对中国的服务贸易贡献较小。洪娟、张博对中美电信服务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美国电信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而我国仍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相当薄弱。

可见,国内不乏关于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研究,但结合总体和分部门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和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美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总体和分部门比较人手,探讨其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和作用机理,力图找出我国服务业的弱势所在,进而提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

(一)中美服务贸易规模和结构比较

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来看,美国服务贸易2001-2012年进出口总额由5029亿美元增长到10918.8亿美元,增长了1.17倍,年均增长率为7.16%,且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顺差,从601.7亿美元扩大到2068.2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在2001-2012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进出口总额由719亿美元增长到4706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0.6%,增长率较高,但净出口长期逆差且逆差趋势逐步扩大,从61亿美元扩大到897亿美元(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大于出口,处于贸易逆差,且有扩大趋势,而美国一直贸易顺差,且规模大并逐年增加;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快。综合来看,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小、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服务贸易结构来看,美国不仅在旅游、物流运输及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出口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新型服务贸易上独占鳌头。在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率的现代服务贸易项目上,美国的出口远远超过中国;此外,仅在版税和许可证使用费这一项出口额上,美国就是中国的数百倍。2011年,中国在该项目的出口额为8.30亿美元,而美国在该项目的出口额达到1037.97亿美元(UNCTAD统计)。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上,出口收入来源于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和交通运输三个传统部门。而像资本密集型部门(建筑、通讯)和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版税与许可证使用费)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近几年有所增长,但出口规模总体小、贡献弱。由此可见,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且以传统、落后的方式增长,难以适应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使其更加完善、合理,这将是今后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中美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根据有关数据,2000-2011年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值为15.78%,远远高于中国的3.19%。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11年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高于中国,但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而我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缓慢增长。由此可见,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总体上与美国比处于比较劣势,二者存在显著的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endprint

三、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评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首先需选取合适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用到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来看,各学者构建和选用的指标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笔者结合服务业的实际特点,对已有的指标进行筛选,选取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来评价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平均为0.927,在2007年为0.970,接近于1;而美国平均值为O.866,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比美国高。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

图2反映的是中美服务贸易总体的竞争力指数。美国TC指数一直为正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0.14下降至2004年的0.08最低点后,2005年开始出现回升,2011年达到新高0.2,服务贸易顺差逐步扩大,发展态势良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明显。我国的TC指数仍是负值,虽然在2000-2007年基本保持上升势头,逐步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2007年之后又出现向下趋势。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弱,与美国差距大,处于比较劣势,且还有进一步减弱的趋势,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表2各部门具体的TC指数得出,2000-2011年中美两国的运输服务和保险服务的TC值都是负值,说明运输服务和保险服务两部门在两国都具有较弱的竞争力;然而通过横向比较,美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和保险服务贸易的TC指数略大于我国,表明美国在两部门的竞争力强于中国。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TC指数几乎一直在0上下波动,但2010-2011年的两年间TC指数从-0.02067上升到0.070375,有了较大提升,说明中国从金融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的转变。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TC指数近12年来一直是在0上波动,表明美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除了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显示出微弱的竞争优势,其他服务项目如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的竞争力指数都小于0,体现出较大的比较劣势。由此可见,美国是一个服务贸易净出口国,TC指数总体处在平均水平之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而我国服务贸易大多数部门的TC<0,服务贸易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整体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小。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由表3可知,美国服务贸易总体的RCA指数在2000-2011年间的均值为1.4429,介于1.25-2.5之间,表明美国的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服务贸易不仅规模巨大,而且竞争实力雄厚。虽然截至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的RCA指数2000-2011年间的均值为0.5165,小于0.8,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与美国相比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由表4可知,中国除了旅游业的RCA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他服务贸易项目的RCA指数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逐步改善。其中,中国在旅游业、建筑业和其他工商业服务方面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交通运输业的RCA指数近几年也维持在1左右,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有了较快的发展,其RCA指数从0.39上升到1.21;而其他各部门的RCA指数几乎都在0.8以下,表现出比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金融服务、专利和许可证使用费、文化娱乐服务三项处于较低的水平,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美国服务业各部门的RCA指数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2000-2011年美国服务贸易各项目比较优势稳定中不断加强。在各项目中,版税和许可证费用及政府服务的RCA指数大于2.5,甚至一度超过3,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在文化娱乐服务、金融服务、保险和旅游、其他工商业服务的RCA指数超过0.8,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其余各项目均低于0.8,因而相比其他部门竞争力稍显逊色。

通过对中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建筑业显示了极强的比较优势,交通运输业、旅游、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和其他工商业服务方面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超过了美国。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依然集中在密集使用劳动和资源的部门,而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的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参差不齐,有存在极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部门,也有像金融、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弱势明显的部门,而美国则发展比较平衡。

(四)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的CA指数在1992年之前为正,1992年之后除了1993年之外都为负,且这30年多的CA指数年均值为-0.05;而美国同期的CA指数均为正,其均值为0.56,由此可以认为我国的服务贸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具有竞争优势,与美国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相比,处于弱势地位。

从表6可以看出,中国的交通运输、保险、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使用费的CA指数在2000-2011年长期为负,表明我国在这四个项目上表现出较大的竞争弱势;同时建筑、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的CA指数由负值转变为正值,逐渐由竞争劣势转换为微弱的竞争优势;旅游、通讯、其他工商业服务、政府服务表现出微弱的竞争优势。

美国在交通运输、通讯、保险、政府服务四个项目上的CA指数在2000-2011年长期为负,表明美国在这四个部门不具有竞争优势;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有竞争优势转变为竞争劣势;旅游、建筑、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CA指数为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和文化娱乐服务的CA指数大于1,表现出极强的竞争优势。

四、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高等生产要素缺乏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比较优势依然集中在密集使用劳动和资源而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小的部门,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少。即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集中在基本要素上,而高等生产要素相对缺乏,投入和规模小。美国在顺应世界服务贸易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基本要素比较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以出口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产品为主,其高等要素投入和规模明显超过我国。所以,高等要素的缺乏成为我国服务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低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endprint

(二)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流入额度对服务业进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国资本的不断流入会扩大对本国市场的开放度,并极大地推动一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1982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17.2亿美元,美国利用外资额从1982年的124.74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197.37亿美元(UNCTAD统计),从绝对量来看,美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要高于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因为美国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制度安排等优势,这些创造出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条件,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同时,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作用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增长0.0758%,而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增长0.5804%(UNCTAD统计),说明美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其服务贸易出口的贡献较大,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生产的相当一部分产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对出口贡献小。这也是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所在。

(三)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的模式、构成以及贸易量等方面的影响是很直接的。服务贸易的参与者是人,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服务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所以一国的人力资本越高,相应的服务贸易产品竞争力水平越高。中国1989-2010年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提升幅度比较平稳,从1.66%增长到7.29%,年均值在4.22%(UNCTAD统计)。美国服务业是典型的人力资本型,服务业的增长方式是内涵式和集约型的。因此,服务业中受中高等教育的就业人数较小幅度的增加就能够带来服务产品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美国服务业中受中高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从1989年的46.7%增长到2010年的58.9%(UNCTAD统计),虽然增幅不大,但仍然带来了较大幅度的服务产品出口。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导致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低于美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尽管出现持续快速增长,但对于中国而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还是比较新的领域,而且主要以进口为主。目前中国正将教育服务业向产业化方向调整,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这将为中国服务贸易参与未来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重要基础。

(四)政策法规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放宽了对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逐步扩大服务业市场,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在160个服务贸易分部门中,我国已开放了102个,覆盖率超过60%(国研网统计),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但是政府过多的管制和约束束缚了服务企业的发展,使服务贸易的自由开放度不够,很难顺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此外,我国服务贸易法律和制度等的制定和实施还不是很健全。这些都是造成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薄弱的原因。

五、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结合上文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从而促使我们正视问题所在,并结合当前开放条件,寻找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1 制定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整体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考虑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根据竞争力的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巩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优势;同时着眼培养新的竞争优势,以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为导向,确定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升整体竞争力,缩小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2 加快建立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市场供给能力。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向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为适应世界潮流,提升服务行业竞争力,在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时就要求加大高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升投资效益,培养高级人才;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要素的市场供给能力。

3 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中国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首先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业市场秩序。政府应该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对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给予适当的保护,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的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救济机制,以适应中国国情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另外,有选择、有步骤地加大开放服务业的力度,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局面,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同时引入完善的竞争机制,将服务企业推向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从根本上提高中国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 稳步推进国内服务消费需求的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做大做强国内服务产业。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带动国内服务业做大做强,同时减少进口、扩大出口。

5 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引进高素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服务贸易人才,引进外资。同时贯彻“走出去”战略,支持有竞争力的服务产业走出国门,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邵华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贸易
内蒙古旅游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