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夫:人生为一大事来

2015-04-29 17:20马国川
新传奇 2015年32期
关键词:莫干山双轨制改革

田纪云曾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披荆斩棘,冲破重重阻力和难关,为改革开放杀出血路的年代”。那也是一个改革家群体奋斗开拓的英雄年代,“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张劲夫就以改革家的形象定格在中国当代改革史上。

8月6日上午,七常委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张劲夫。今年夏天似乎成为一个告别的季节,继乔石、万里之后,中国又告别了101岁高龄的张劲夫。随着多位改革家辞世,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渐行渐远,但是也激活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记忆。

站在改革“第一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改革议程,但是如何改革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问题。1979年7月,国务院财经委员会成立“体制改革研究小组”,负责研究和提出体制改革的建议。时任财政部长的张劲夫担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组长。

那一年张劲夫已经65岁。“文革”中他被打倒,长期“靠边站”,直到1975年才得到“解放”,被任命为共和国第四任财政部部长。深知中国经济窘况的张劲夫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走出困境。他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最终形成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意见》。

1980年初,这份文件被国务院财经会议讨论通过。不久,中共中央要张劲夫到国务院工作,职务是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同意”。

张劲夫是中共党内较早涉足财经管理事务的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担任过浙江省政府財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多年历练,经验丰富。

张劲夫在原来的五个部委的基础上,组建了“大经委”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张劲夫还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主持该小组的日常工作。直到1989年秋离休,可见他多么受到改革派领导人的器重。这七年多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在荆棘中前进。

五十年代就被陈毅称赞“劲夫有劲”的张劲夫站在中国改革的第一线,直面一系列改革难题:物价改革、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对外开放、特区是否发行货币、人才引进……

推动“价格双轨制”

八十年代,风险最大、困难最多的是价格体系的改革。

1982年,张劲夫担任物价改革小组副组长。他抓住抓产销矛盾非常尖锐的纺织品价格,进行改革,成效显著。1983年底,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沿用了30多年的布票退出了中国的流通市场。

不过,从整个经济层面来说,计划价格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国务院开了很多次会议,做了多少方案都行不通。张劲夫喜欢了解一些青年学者的思想和理论成果,期望由此得到启发。因此,当张劲夫听说有一批年轻人在莫干山开会,他就让自己的秘书孔丹去参加会议。这次名为“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的会议,今天以“莫干山会议”闻名于世。

在1984年的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登上莫干山,激烈地讨论各种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中国改革建言献策。根据大家讨论起草的一份会议纪要“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被提了出来,也就是被称为“价格双轨制”的改革方案。

孔丹下山,将会议纪要送给正在杭州的张劲夫。很快,他在会议纪要上批示:“中青年经济工作者讨论会上,提出的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极有参考价值。”不久国务院负责人也进行了批示。

就这样,“价格双轨制”开始正式成为价格改革的实施方案。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整个中国经济成为一个双轨制经济。

假如没有张劲夫,“莫干山会议”可能仅仅是一个热闹的学术会议。正是有了张劲夫这位热心听取知识分子意见的改革家,才使得青年学子直接跟改革的决策中枢沟通。以“莫干山会议”为标志,中青年全面崛起,开始影响中国的改革时代,其中包括现在肩膺改革重任的王岐山、马凯等人。

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起步

1988年,中国改革到了一个关口。“物价闯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抢购风”,改革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

国有企业尤其困难,承包制改革路径已经走到尽头,弊端尽显。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被学界呼吁的“股份制”提上了日程,而推进股份制必然要求建立资本市场。

1988年7月份,曾在纽约交易所工作的王波明、高西庆等人回到国内。他们在时任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的王岐山支持下,起草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不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开会,听取张晓彬、高西庆、王波明和周小川等人的汇报。

王波明回忆,在中南海汇报会上,张劲夫坦诚地说,“我多年思索是公有制怎么个公有法,现在全民不如大集体,要改革财产所有权的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股份制本身是核心问题,要探讨,我报名作一个志愿兵。”

张劲夫的鲜明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难能可贵。这次中南海汇报会是对创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推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岐山人等在北京饭店召集九家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资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开始推动中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起步。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停止,证券市场却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下开始形成。1990年12月1日和1990年12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举行开业典礼,中国证券市场就此建立起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推动中国从中世纪走向富裕文明的现代国家,是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终身的事业。其间百折千回,唯有真正的勇者生死以之,愈挫愈奋。

(《财经》2015.8.6 马国川/文)

猜你喜欢
莫干山双轨制改革
莫干山
来野·莫干山民宿
徒步莫干山
改革之路
Mount Mogan and Some Foreigners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