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2015-04-29 15:19魏柳楣曾宁波苏晨珺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生态

魏柳楣 曾宁波 苏晨珺

摘要 分析了当代园林景观以及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总结出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人性化、体现地方差异、师法自然以及注重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9-166-02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引发了不少城市问题,如“热岛效应”、城市内涝、交通问题、人口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此,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走进园林。城市园林景观带给人们清新自然的体验,使人们在园林中找到归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尊重生态环境,保留地方特色,体现人文关怀为设计原则,把握自然规律,顺应发展趋势,实事求是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为今后园林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人类未来城市景观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试从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角度,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以人的体验为视角,分析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

1 当代园林景观存在的问题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就可以看到许多失败的园林案例。一些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包括城市绿化急于求成,设计风格上崇洋媚外,园林主题上哗众取宠,缺乏内涵,设计理论脱离施工实际,园林规范法制体系不健全,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等。

有些设计师习惯用外部概念形式“美”来控制方案的整体布局,使方案的平面图出类拔萃,但实际建成后空间体验空洞单调,使人行走其中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而这往往是过去的设计师很容易犯的错误,如大连市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建造的“星海广场”。

2 景观设计问题存在的原因

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不紧密,景观设计与实际施工脱节,是导致景观状况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归结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景观设计师对于人的体验感把握不准,没有把人作为实际对待的主体,设身处地地为人本身创造更为合适的环境。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设计师局部片面的知识体系也是导致景观建成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另一重要原因。

3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3.1 注重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开始越来越重视其自身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这种日益增长的变化趋势不仅体现在国家政策、企业管理、产品设计、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而且体现在生活服务、休闲享受中。

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行业,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应该深入人心。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是指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并且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当代人的需求也该是多元的、广泛的,即包括人类对于社会、自然、人文、科技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应当在充分尊重自然、文化、历史和地方差异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设计师在方案构思时,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受,把人本身以及人的体验放在最核心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为方案的使用主体“人”思考,创造更为人性化,更加舒适的环境。分析人的视线关系,设计符合人感知尺寸的竖向地形,增加园林景观的体验感、趣味性。比如长沙市韶山路与劳动西路的交叉路口东塘道路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就注重桥体和墙面的垂直绿化设计,用易于贴附墙面的种植格将植物配置从平面引入立面空间,并且根据周围道路的观赏主体、行进速度等进行不同距离的绿化空间营造。

3.2 尊重地方差异,体现区域特色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并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就在于世界各地存在地方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为地方特色,包括当地气候条件、地质状况、水文、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以及景观效果。在众多体现地方差异性的因素中,地方的景观风格对于树立当地景观个性特征起着直观而重要的作用。当代的景观设计师应当充分尊重并合理利用各地景观的差异。

从美学的角度说,这种景观的差异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体验,增加了其他地区的人们来此旅游的可能性。从气候学的角度说,景观的差异性有利于更好地使不同类型的景观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水文、文化,使景观的存在自然而然,合情合理,有理有据,不生硬,不突兀。

近年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事业不断发展,但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始终未能形成。这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情况的制约,另一方面在于中国设计师常常受到西方文化入侵影响,在进行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时,抛开我国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区域特色、民族文化,而不假思索地照搬西方园林的造园手法,使现代中国园林景观丧失了个性价值、民族特色。

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要想取得突破,必须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人类的环境需求,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国园林景观。就中国而言,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充分展现当地历史积淀,体现本土文化气息,保护当地现存的古建筑村落,注重体现各地区域文化价值,让岭南文化、湖湘文化、西北文化都能在中国大地上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3.3 把握规律,师法自然 人类来源于自然,必然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谋求自身更长远的发展。一名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矩,维护生态价值的前提下,才能做出绿色环保,富有生态内涵的景观设计。说到底,园林景观环境的本质是人类凭借其劳动和智力在城市中模拟的“自然”,即“第二自然”。从这一层面上理解,园林景观的出现弥补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渴望。人类对于出色景观环境的向往实质是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

人,毕竟是自然的人,尽管现在提到的人的概念往往被赋予了社会属性。因此,未来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必然回归自然,回归生态。这种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应当涉及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大之呈现布局结构的生态形式,小则体现景观小品、建造材料的生态环保。深化生态设计可以达到用设计来改善生态的目的,而初步生态要求至少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维持自然原有生态平衡为底线。

尊重生态,应当把自然作为人工利用的互补面而非对立面,要求设计师把生态造园的思想贯彻于景观设计的始终。比如,合理利用屋顶空间开创经营屋顶花园,并积极利用屋顶花园进行雨水收集工作,进而逐步建造水资源循环系统。

3.4 营造纯净空间,注重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造景手法。传统的植物造景以“乔灌草”相互搭配营造植物立体空间的方法为主。这种植物造景的手法也广泛运用于现存的园林景观中。尽管这种高中低搭配的植物配置手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空间的层次感,但是对于纯净开敞的空间本身是一种干扰。试想一片干净纯粹的树林,例如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成排成景的柳树本身就是空间的主题,其干净裸露的效果已经达到空间的丰满,围合场地的需要,就不再需要一些大小不等的灌木来作为底面面域的补充。相反,如果在线条感很强的纯净空间里加以零星灌木球的点缀,不仅不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反而使空间杂乱无章,让游人置身其中而不知所措,感到迷茫。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必然朝着突破传统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向发展,以简洁的植物造景带来空间的体验效果,把树杆的序列感留在纯净的蓝天背景下,把草坪的开阔感以远处高大乔木的林缘线做围合,用清晰的逻辑组织植物的搭配应用,使其更为合理地服务于空间环境的打造[2]。

4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设计学、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建筑学、土壤肥料学、气候学等多学科知识。这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应当以尊重生态环境,保留地方特色,体现人文关怀为设计原则,把握自然规律,顺应发展趋势,创作出舒适合理的园林景观环境,在弥补人类对于美好自然环境渴望的基础上,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79-6581.

[2] 唐孔,杨艳.论西方景观园林营造思想和手法——以法国古典景观园林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127-145.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园林生态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生态养生”娱晚年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