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设计小组在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培养中的示范辐射作用研究

2015-04-29 20:42王文斗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9期

王文斗

摘要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绘图与设计综合能力,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教学实践资源,鼓励并吸收有一定绘图基础的学生,以自愿的方式,采取自主管理、自主约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成立课外设计小组,通过“实战演练”强化训练小组成员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结果表明:课外设计小组的组织与活动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园林规划设计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 课外设计小组;园林规划与设计;绘图设计综合能力;示范辐射作用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9-378-02

园林设计与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在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占重要地位[1]。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绿地的功能分区、设计技术规范、现场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正确表现设计内容与形式,提高绘图与设计的综合能力。

笔者本着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教学实践资源,成立了课外设计小组,示范并推动班级学生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的提高。

1 课外设计小组成立的目的与原则

1.1 目的 培养学生对园林设计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课外设计小组示范辐射全体学生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快速手绘能力、计算机辅助制图能力和独立对各类园林绿地类型规划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原则 课外设计小组采取自主管理、自主约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通过“实战演练”强化训练小组成员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

2 课外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课外设计小组作为一种提高园林专业本科生园林规划与设计综合能力的途径之一,是园林设计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学习的延伸与扩展。

在园林设计课程开课之初,先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外设计小组的意识培训,然后根据学生兴趣,采取自愿的方式,吸收有一定手绘基础的学生,每班构建1~2个课外设计小组,每组6~8人,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及计划的实施,组织、协调小组活动相关事宜,定期召集小组成员进行作品交流,及时向教师反馈小组活动情况[2]。指导教师不定期对小组成员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指导,汇集优秀设计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对设计理念、园林要素的布局、园林艺术效果的表达进行详尽的讲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1 活动计划与内容 在开课初期,教师根据报名情况,按班级划分小组,根据每个成员平时的学习与工作能力,选拔组长。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由指导教师安排前两次活动内容,后期活动计划与内容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根据教师的授课计划制定。

园林1102班第2组(7人)的具体活动计划与活动内容见表1。

2.2 活动内容的实施 活动计划和内容制定后,前两次活动由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带领所有小组进行活动。首先,带领所有小组成员参观了临汾最具特色的古城公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讲解:

活动时间地点负责人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简介

9月15日古城公园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公园设计背景介绍、设计构成要素建成后效果的分析

9月22日校内莳英园指导教师小组成员介绍莳英园设计背景、艺术体现、总体布局

10月13日汾河公园汾水古韵、磐石组长小组成员参观汾水古韵、磐石的假山与植物配置,对假山的基础进行测量

10月20日园林制图室组长小组成员绘制磐石及周围的各要素平面图

11月3日校内莳英园组长小组成员现场观察亭与园桥的结构,量测实际尺寸,了解建筑材料的类型

11月10日园林制图室组长小组成员按照观察与实测的尺寸手绘四角亭、石拱桥平面图、结构图

11月24日汾河公园九州广场组长小组成员公园主入口参观、设计效果分析

12月8日园林制图室组长指导教师小组成员活动总结与交流、教师点评

2.2.1 设计主题。临汾古城公园以“古城”为主题,旨在向游客展示临汾的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古城的形象。

2.2.2 设计构成与主要景观。

古城公园以“古城”为主题,以历史人文景观(古城墙)、自然景观(湿地)保护和生态绿化为出发点,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回顾、游览、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设计构成:自然水面、曲桥、小型雕塑、廊式藤架、亭榭和仿明代小型古建筑等。

主要景观:古城雄姿、古城大院、鼓舞雕塑、卧牛碑亭、遗址纪念等。

集中讲解后,各小组自由活动,游览古城公园,感受并学习古城公园的设计理念,对古城公园的设计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各小组的活动主要以临汾规模最大的汾河公园为主,进行游览、学习、观察、测量,绘制各要素平面图,练习并提高手绘能力。进行模拟“实战演练”,自选题目进行公园或广场规划设计。指导教师不定期检查课外设计小组同学的作品,对比较好的作品进行课堂讲评。学期结束前,由各小组组长组织进行交流总结,教师对所有作品评定打分,成绩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部分手绘作品见图1~5。

3 课外设计小组的示范辐射作用

园林设计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时间有限,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绘图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成立课外设计小组,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并收集城市广场、公园等设计实例,体会其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并通过绘制广场、公园设计要素的平面图,使手绘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提高了设计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课外设计小组的优秀作品,或者对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专题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讲评,引领学生的思维进入“实战演练”,“重现”小组成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激发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兴趣。课外设计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于热情,营造了自主学习的良好气氛,对学生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

4 结语

课外设计小组的组织与活动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1)增强了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外设计小组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参观城市广场、公园的优秀设计作品,感受园林规划设计的魅力,陶醉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汇的和谐之美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对自己实际设计能力的渴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察、学习,积极发掘新思路,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2)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课外设计小组的活动要求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明确分工,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了园林规划设计综合能力。

课外设计小组成员通过收集、参观、学习优秀园林设计作品,手绘各种景观透视图、剖面图、绿地设计平面图、鸟瞰图等,并通过“实战演练”,自选题材,进行模拟规划设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园林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

(4)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课外设计小组成员的优秀作品可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通过讲评,使学生了解小组成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他们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创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课外设计小组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园林设计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而且对同类课程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得东,李卓冉.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92-96.

[2] 胡金花.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1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