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来华留学教育 服务“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建设

2015-05-03 07:34彭建玲彭志钧
学术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南亚东南亚留学生

彭建玲,彭志钧

(1.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学院; 2.昆明理工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办好来华留学教育 服务“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建设

彭建玲1,彭志钧2

(1.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学院; 2.昆明理工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在云南“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建设中,云南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应发挥主动性,在现有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不断改进,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借助本省现有的资源,进一步开拓进取,瞄准好方向,选择好路径,开创云南来华留学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成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动机”和“推进器”,真正服务好“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建设。

云南;来华留学教育;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2014年底,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主席的指示为当前的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2015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云南调研期间,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在新形势下,云南留学教育工作应怎样依托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的先行作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真正服务于“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来华留学教育的内涵及其源流

“来华留学教育是指我国专门针对外国来华留学生展开招收、培养等活动的高等教育”。[1](P13)中国的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配合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树立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形象,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对外交流,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筹备此事,创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清华大学东欧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开启了新中国留学生教育史的新篇章,专修班不仅为当时的东欧国家培养了掌握汉语、熟悉中国政治文化的人才,也为这些国家培养了第一代驻华外交官。60多年来,我国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教育、外交、管理、文化等各领域的人才。他们中不乏政府要员、驻华使节、文学家、翻译家及汉语教师,如印度资深外交家白春晖(V.V.Paranjpe),将《红楼梦》译成英文的英国汉学家戴维德·霍克斯(David Hawkes),刚果总统约瑟夫·卡比拉(Josef Kabila),埃塞俄比亚现任总统穆拉图(Mulatu Teshome)等。2012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纪念建校50周年时,穆拉图发来了情真意切的贺信,表示要更多地为埃中友谊做贡献,并希望将来能送子女来华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友谊之桥。 毫无疑问,这些曾在中国留学过的学者和官员已成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为增强和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政治、外交、经贸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来华留学生“无一例外是我们潜在或现实的文化传播使者”。[2](P56)

二、来华留学教育与打造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联性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留学教育,把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看成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如英法等国为了维系与原殖民地间的纽带关系而接收留学生。“吸引外国留学生,是德国对外科学与经济合作的投资,那些在德国留学之后回到自己国家承担决策作用的人是德国开启国外经济大门的钥匙”。[3]美国学者Gerald.W.Fry曾针对留学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留学教育对留学国的经济绩效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4](10)因此,美国一直都将吸引他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视为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留学教育也是人文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政治交流和经贸交流相比,人文交流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是国与国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比政治较量更久远,比经贸交流更深刻,它同其他外交交流手段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久性”。[5](P11)没有良好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难以实现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与贸易合作,也很难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合作。此外,留学教育本身就是特定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促进文化认同感,缩短留学国民众与生源国民众间的距离。“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建设不仅仅包括交通辐射、经济辐射,同时也包括文化辐射、教育辐射等内涵。因此,来华留学教育不仅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动机”和“推进器”,在新形势下,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开创云南来华留学工作新局面,真正服务于“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建设。

三、来华留学生在云南的人数与学校分布

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三年以来,来华留学生的国家和地区、人数等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教育部:《2014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载中国政府新闻网http://www.gov.cn,2015-03-19。与京、沪、津等热门大城市相比,云南留学生总人数虽未处于领先地位,却也同样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011年至2013年的三年间,人数从1.5万增至3万多,其中南亚东南亚留学生所占的比例也从2011年的60%增至2013年的80%,除少数分散在部分社会办学机构外,绝大部分就读于省内32所大专院校(表1)。学历生所学专业涵盖汉语言、临床医学、中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理工科所属的众多专业,且主要集中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高校,其中前四所高校的留学生总人数均超过1000人。实地调研的结果也表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历生、非学历生所占留学生的比例均在80%以上。可以说,由于地缘上的优势,云南一直都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大多数学生的首选留学地,云南自1982年起步招收留学生以来,此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盘点过去,查缺补漏,仍存在许多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表1 2013年云南省所有院校来华留学生调查表(不包括社会办学和中学等机构)

注:以上数据来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内部资料

四、目前云南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力度问题

盘点过去,云南省是全国第一家针对来华留学生设立省政府奖学金的省份,该奖学金自2004年设立以来为周边国家培养了一些“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和人才,2004至2008的四年间,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力度也从起初的180万增加至400万,然而,从2008年至今,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额度却原地踏步,一直未得以提升,以400万奖学金可资助140学生计算,2万留学生为基数,只有0.7%的学生能从中受益。[6](P90)2014年,云南省留学生的总数已增至3万人,按照这样计算的话,现在仅有0.46%的学生能获得资助。学生基数增加,而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额度总数却未改变,因此,可以这样说,受资助学生的总数在减少。

(二)有关云南留学教育的宣传力度问题

中国以国家层面宣传中国教育的“留学中国教育展”开始于1999年,虽然目前已举办过13次,涉及30个国家40多座城市,但所涉及的南亚东南亚国家为数甚少,仅有东南亚的泰国(2001年)、印尼(2003年)、马来西亚(2011年)、新加坡(2012年)等四国,南亚国家至今还未涉足,留学生在本国鲜有机会参加来自中国或云南的留学宣传活动或教育展,因此,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各高校层面,目前的宣传力度显然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对云南留学教育的认知需求。

(三)有关留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程度问题

目前云南多数高校留学教育课程设置国际化程度较低,尚未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开发等均与国际化水准有较大差距,除少数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如大理学院医学专业聘请一定数量的外教任课外,多数学校的专业课均由本校教师承担,多数专业课教师都只能用本国语授课,因此存在英语课程、双语课程等开发滞后的问题,“学生要么选择学习汉语,要么只能通过较为艰难的汉语学习后进入专业学习,限制了大量想尽快迈过汉语这道难关而直接进入专业学习的潜在生源”。[7]其次,多数高校开发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的意识不强,缺乏全英文教材。

五、办好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国际化竞争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下大力气提高教育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教育的信誉和地位,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力”。*刘利民.《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载新华网站四川教研在线http://www.scjks.net/Article/jczx/xxdt/201312/10431.html同时,教学质量也是吸引更多潜在来华留学生生源的必要条件和因素。承担留学任务较重的几所云南高校,应带头针对云南各高校的优势学科打造品牌专业,建设对来滇留学人员更有吸引力的高质量专业课程体系。除了着力打造汉语授课品牌专业,还应开设一定数量的英语授课课程,建设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独特学科,加强从事留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使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精通教学、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成为来华留学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构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使领馆及中国驻外国使领馆的联系机制

充分利用外交渠道,积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驻云南使领馆及中国驻外国使领馆建立联系,大力宣传云南,在使领馆的协助下争取更多优质生源,为云南高校选拔和推荐优质留学生生源。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近年来,受益于良好的互通与联系机制,周边国家使领馆及中国驻外国使领馆每年均为学校推荐一定数量的优质生源,为学校招收这些国家的优质生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构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民间等多层次合作平台

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使来华留学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主动寻找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近年来,由于云南在贸易、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开放,南亚东南亚国家从政府到民间都迫切希望与云南在贸易、经济、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云南应利用好这一时机,与国外政府机构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闭门造车,主动走出去,广交朋友,拓展渠道。此外,省政府或教育厅还应支持省内各高等院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研院所开展交流与合作,在这些国家设立教育办事机构,为促进双方学校和师生的交流搭建好服务平台。各高校也可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建立境外合作办学点或合作建设汉语培训中心,实施反向2+2项目,提供稳定生源。还可以依靠高校强大的校友群,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民间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针对留学生的合作项目,设置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和鼓励外国学生来我省进行专业学习,或为企业培训、培养技术骨干人才,为未来中国与外国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四)加大省政府奖学金的投入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留学中国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云南也根据本省情况制定了《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加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东南亚、南亚留学生,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载新闻网.http://news.163.com/10/0901/07。因此,新形势下,政府有必要考虑适量加大或逐年加大省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力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培育更多 “知华、友华、亲华”的人才,助力“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战略建设。

(五)加大政府网络外宣平台的投入

目前南亚东南亚在滇留学生的数量充分说明云南在地域、文化、气候、价格等方面依然存在极大优势,但目前有关云南的对外网络宣传主要集中在旅游方面,留学教育的宣传力度偏弱,没有集中介绍云南各高校留学的外宣平台,仅在“留学中国”网页的院校介绍云南篇中集中出现了云南省的十所高校,且未囊括云南所有招收留学生的大学。为此,云南有必要加大网络外宣的投入,创建“留学云南”网络平台,同时增加其他小语种的招生宣传和介绍,并与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宣传进行链接,这样,不仅能加强赴滇留学的宣传力度,也有助于开创地方文化外宣、旅游外宣与高校招生外宣的有机融合平台,努力实现三赢。

(六)加大留学教育国际化建设力度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留学生在全校学生所占比例,更是衡量一个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云南与国内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大城市相比,教育国际化程度还相对滞后,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评价和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还相对封闭,多数高校至今尚未建立起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云南教育国际化进程,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好“一园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家园及国际教育基础建设平台、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尽快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学分互认体系和学习评价体系,引进或开发国际化教材,开设一定数量的英语授课课程,建设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独特学科,将云南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加入到课程建设中,做到地方化与国际化的结合。总之,云南高校应在国际教育服务的大环境下,加大留学教育国际化建设力度,谋求云南留学教育的品牌发展。

(七)以云南“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生源

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自从2012年第五届落户云南昆明后,在昆明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该比赛以“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 为主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学生,在2014年第七届比赛中,参赛国由第五届的40多个国家增加至76个,海外预赛区达92个,来昆比赛的师生近400名。由于是在云南举行,因此,比赛各场内容的主题均与云南有关,如“相聚彩云南”“展艺彩云南”“追梦彩云南”“绽放彩云南”等,这一国际性的比赛对宣传云南,提升云南、昆明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也促进了云南与世界的交流,助力教育国际化进程。每一届比赛选手们不仅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知识,更与彩云之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为汉语而结下了云南缘。其中一些学生还萌生出以后到中国留学的愿望。因此,这是一个动员与争取更多外国学生来滇留学的大好时机。省教育厅可以组织各高校建立“留学云南”宣讲团,在比赛结束时,针对参赛学生举办讲座,同时,发放宣传材料,介绍云南各高校的特色,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申请,借力这一平台,不仅可以争取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生源,还可以争取其他国家的生源。

(八) 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平台,为云南来华留学教育宣传寻一隅之地

中国—南亚博览会于2013年6月在昆明首次举办,以“促进中国—南亚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宗旨、“相互开放、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为主题,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地区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云南一道亮丽的风景。与会期间举办的南亚商品展览展示活动、南亚国家投资促进会、南亚商品采购大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南亚经贸高官论坛、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中国-南亚智库论坛、投资促进会、GMS经济走廊活动周、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等多项系列活动,为云南赢得了多项商机和合作项目。在这样一个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展会上,云南留学教育何不借此东风而寻一隅之地?在南博会下设立教育展馆,组建推介会,向参会的各国客商、来宾介绍云南的留学政策,各个高校的留学资源、专业特色,重点学科,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参展商和来宾作为我省留学宣传的媒介,还可以在签署商贸协议的同时,签署教育培训或招生协议。

结 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云南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方针,在现有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不断改进,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借助本省的现有资源,进一步开拓进取,瞄准好方向,选择好路径,开创云南来华留学工作的新局面,使云南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使其真正成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更好地服务云南“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建设。

[1]董泽宇.来华留学教育研究[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关春芳.文化传播与高校留学生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3]栾凤池.来华留学教育研究评述[J]. 世界教育信息,2009,(9).

[4]徐俞. 留学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宏观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87,(1).

[5]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合作,开创亚洲人文交流新局面[J].世界教育信息,2010,(12).

[6]杨林,等. 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4,(2).

[7]谭晓健.云南高校发展周边国家留学生教育的策略分析[J].科教论坛,2013,(9).

〔责任编辑:李 官〕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erving the 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the Hub of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PENG Jian-ling1, PENG Zhi-jun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Yunnan, China)

In the 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the hub of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great initiative should be given to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Yunnan , and much can be done to improve it, which includes making up the weakness, exploiting the location advantage of Yunnan, adopting pioneering spirit and making wise judgment and choosing proper ways of development. By fulfilling the foregoing work,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Yunnan can be an “engine” and “propeller” of “constructing the hub of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nd better serve this construction strategy.

Yunn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hub

彭建玲,女,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彭志均,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G648.9

A

1006-723X(2015)06-0152-05

猜你喜欢
南亚东南亚留学生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南亚》教学设计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