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课更高效

2015-05-05 12:06李吟媚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用品作文思维

李吟媚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跳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谈话,只要内容与跳绳有关即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跳的,有的学生分析了跳得快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跳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抓住“时机”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侄女,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地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明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喜爱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打破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势)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以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就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于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式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范文、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如:《我与荷花比美》《我与凡卡比童年》《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家的机器人》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三、扩大课外阅读,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学生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我们要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作负担去对待。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蔡县汉杰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用品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谜语
文具在哪里
鸡飞狗跳的校园生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