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师的备课与有效课堂

2015-05-05 02:11李阳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备课有效课堂

李阳飞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历史教师备好课与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历史学科;备课;有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中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如何备课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每个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怎样认识历史有效课堂

首先,学生在这节课堂学会了多少基础知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没有受到启发、提高,一切的标准应该从学生出发,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要结合高考,在现阶段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高考,历史课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高效课堂应该向高考靠拢,课堂中应该注重历史特征的分析、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再次,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受到启发。历史教学,不单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应该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历史学习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责任意识、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有效的历史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也是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向。

二、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部队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教学更是如此,根据有效课堂的特点,本文认为备课务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备教材时,首先把握历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分析历史特征,通过分析特征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本质。现在的历史高考几乎没有知识点的重现,更多体现的是历史特征的迁移。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把握不同历史事件、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

其次,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现在的历史教材都是按照专题史编写,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学生往往孤立地认识某一时期的政治,单一地认识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为了避免知识显得凌乱,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这样才能在上课的时候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在讲课中要指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别是什么,然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

再次,重视教材中的图片、导言、延伸阅读。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补充,而这些文字和图片往往会成为考试中的材料。在备课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文字和图进行深度挖掘,这样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还能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

最后,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备课应该细化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准知识停靠点、思维激发点、参与切入点和能力发展的增长点。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哪些能力这些都必须明确。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既要从中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又要从中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研究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备课中应该充分调查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我们就能知道哪些知识尽量少讲或不讲,哪些知识要下功夫处理,哪些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在课堂上不再盲目地问学生哪里不明白,不再盲目地拔高知识了,这样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的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帮助他们设计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教师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要巧设疑问。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惑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易过于难,要适中,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上老师的点拨能够找到方向。其次,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历史教学要求深求透,多角度审视,多层次挖掘,多形式设问,全方位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吃透历史,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本质的分析揭示。再次,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习惯。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思维定式,一切用史料说话。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要根据材料中的观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自己的观点来想当然的做出结论,所有的结论都应从具体的历史材料分析得到。

4.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历史是一门较特殊的学科,在情感教育上有其他科目不可企及的优势。在教学中,应根据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充分地发挥历史应有的价值。要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有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历史的本质特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教师提前精心备课,备课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教师备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2009.6.

2.王巧莲,孙延英.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策略[J].学周刊,2012(29).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三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备课有效课堂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