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文学中的“玫瑰”意象

2015-05-09 12:59李婷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玫瑰

摘 要:“玫瑰”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传统意象在西方文学中频频出现。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创作思想分别分析了“玫瑰”在这些文本中的不同涵义。

关键词:文学意象;玫瑰;蕴意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2013级研究生,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1

文学意象是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在文艺作品中意象指的是作家主观情感意志与事物具象的有机统一体。(赵萍,虞文华,2006)“玫瑰”作为西方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传统意象,作家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其倾注了错综复杂的人生情感和生命体验,使其成为具有多重涵义的意象载体,承载了深厚的象征意义。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的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感情真挚,脍炙人口。该诗采用苏格兰民谣的形式,大胆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诗的第一节中,“啊!我的爱人是一朵红红的玫瑰,在盛夏的六月里苞放;啊!我的爱人是一支美妙的乐曲,乐声婉转、悠扬。”诗人把爱人比作玫瑰和乐声,生动地描绘了爱人的可人形象,是如此的美丽端庄、文雅高贵,让自己陶醉和沉迷。纵观全诗可知,诗题“一朵红红的玫瑰”中“玫瑰”象征着诗人的爱人。此处用“玫瑰”来象征爱人,不仅把爱人美丽可人的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坚贞不渝,就算到生命终结,相隔万里,也依然不会动摇对爱人的一片痴心。

创作有《玫瑰》诗集的英国爱尔兰诗人、戏剧家和散文作家—威廉·勃特勒·叶芝同样对“玫瑰”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叶芝《玫瑰》诗集的最后一首诗《致未来时代的爱尔兰》中,叶芝三处都提到了“玫瑰”。“知道吧,我愿被视为∕一个群体中的真兄弟,为减轻爱尔兰的创痛,大伙把谣曲民歌唱诵;而不愿比他们差毫分,因为她那红玫瑰镶边的长裙……人类永远与它们一道前进,追随着那红玫瑰镶边的长裙。啊,在明月下舞蹈的仙女,一个巫者的国土,巫者的乐曲!……一道追随那红玫瑰镶边的长裙。”其中,“她”是指爱尔兰,“他们”指的是英国殖民者,“它们”代指的是“她那红玫瑰镶边的长裙”,指的是爱尔兰整个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我”愿“追随那红玫瑰镶边的长裙”,“舞蹈的仙女”、“巫者的国土”和“巫者的乐曲”代表的都是爱尔兰民主的真实生活写照。由此看来,这里的“玫瑰”明显地象征着爱尔兰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诗人也借“玫瑰”表达了诗人将永远追随爱尔兰,并将继承和发扬爱尔兰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强烈爱国情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文学作品中,绝大一部分都体现了现代西方人面对世界的悲观失望的情绪。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小姐的玫瑰》中,“玫瑰”只在小说中出现了一次。虽然作为南方战争后已没落的南方旧贵族的化身—女主人公艾米丽,与来自北方的筑路工头霍默·巴伦邂逅了爱情,但后来霍默抛弃了艾米丽,然而艾米丽并没有像一般女人那样痛不欲生,而是用砒霜毒死了霍默,好让他永久陪伴她度过此生。从此之后,艾米丽就像“褪了色的玫瑰色窗帘,阴暗的玫瑰色灯光”一样,从一个“浑身素白、身材苗条”、心灵纯洁的少女变成一个体态臃肿、与世隔绝、思想僵化的老女人。福克纳之所以以“献给艾米丽小姐的玫瑰”为小说的篇名,表达了作为美国南方人的福克纳对艾米丽所代表的没落的旧南方的依恋,以及当时美国南方的陈腐思想、门第观念和社会压力对艾米丽所造成的痛苦和不幸的怜悯与同情。

在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中,“玫瑰”作为一个神秘而又特殊的意象,同样也蕴含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寓意。首先,“玫瑰”是死亡的象征。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四次葬礼,前三个葬礼都提到了“玫瑰”。在卡森的葬礼上,玫瑰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梅吉的弟弟夭折后,祭坛上放着迟开的玫瑰;帕迪与斯图尔特不幸葬身于火海之中,大火把玫瑰园中的玫瑰烧光了;在戴恩的葬礼上,他的棺材身上面也放满了玫瑰花,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玫瑰”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其次,“玫瑰”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在卡森72周岁的生日宴会上,梅吉穿了一条裙子“颜色略有些发暗,灰中带着浅粉的玫瑰灰”。教父拉尔夫说:“她是个我永远也不会得到的孩子,是我生活中的一枝玫瑰花”,玫瑰已成为梅吉对拉尔夫爱情的象征。在德罗海达火灾后,梅吉把仅幸存的一朵浅粉色玫瑰作为自己的爱赠送给了拉尔夫,拉尔夫临别前对梅吉讲了他保存在弥撒书中的玫瑰:“每一次我看到那种颜色的玫瑰时,就想到了你。你就是我的玫瑰,是我生活中最美丽的人的形象和最美好的怀念”。但是教父拉尔夫注定永远无法给予梅吉完整的爱情,他给予梅吉的爱是一枝带刺的玫瑰,既美好又残酷,爱之愈深,痛愈尖利。

“玫瑰”作为西方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又深刻的内涵。以上所举例出的文本只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玫瑰”所象征的较为特殊的一小部分,作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当时复杂的人生情感和生活经历,赋予了“玫瑰”更加丰富的蕴意。

参考文献:

[1]赵萍,虞文华.文学意象: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华[J].江西社会科学,2006.

[2]高娟.美丽的背后—威廉·布莱克《病玫瑰》的多重象征意义[J].文教资料,2008.

[3]韩兰.《荆棘鸟》中“玫瑰”意象的象征意义研究[J].语文建设,2013.

猜你喜欢
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刺玫瑰
刺玫瑰
刺玫瑰
刺玫瑰
刺玫瑰
刺玫瑰
刺玫瑰
刺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