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一台戏

2015-05-09 12:59王文静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房间意象

摘 要: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房间”意象具有明显的双重意义,既是女性的现实中的囚禁之处,也是女性释放自我的自由之所。空间意象的“围城”是文学作品中恒久的主题,对人物的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小说将三位不同时空的女性通过“房间”这个意象并置在一起,描述了大半个世纪女性的精神发展史,既是对英国作家伍尔夫的纪念,也是对现代的女性的一种启迪。

关键词:《时时刻刻》;房间;意象

作者简介:王文静,女,籍贯:内蒙古,职称: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1

迈克尔·坎宁安,美国当代作家,在1998年发表了他的第四部小说《时时刻刻》。该书一经发表便受到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获得了1999年普利策文学奖。并于2002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获得了当年的金球奖和奥斯卡多项奖的提名。小说巧妙地把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50年代的家庭主妇劳拉及20世纪末的现代女性克莱丽莎三个女性的故事编织在一起,不同时空的女性通过一个共同的意象“房间”被连接起来。房间这个意象贯穿小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既是现实中女性的囚禁之处,也是精神上女性的自由之所。

1、房间——囚禁之处

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伦敦。由于精神状态不是太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伍尔夫在丈夫的陪伴下居住在伦敦郊区里士满镇的霍格斯宅,一个灰白色的两层小楼。夫妇两人买了一台二手的打印机,在家里建立了霍格斯(Hogarth)出版社。此时的伍尔夫正在创作她的小说《达洛维夫人》。虽然她在这里拥有一间房子,不用为生活等劳心,丈夫也不干涉她进行写作,但是实际上她时刻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在她看来,这所房子就是囚禁人的牢笼,精神康复的病房,或者说更像一座监狱。因此她想方设法逃离这里,回到伦敦。

5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怀孕的劳拉作为一名“屋子里的天使”——家庭主妇,使得房间的囚禁意义得到升级。正值二战之后,战场上幸存的士兵值得拥有这一切,家和家里的妻子。这个看似温馨美满的房子是劳拉精神需求和独立声音的囚禁之处。读书是她最好的消遣,白天丈夫出门上班,房间便是她的空间,但是小儿子理查德又让她处于男性的监视之下。“醒着的每个小时几乎都在她身边度过,始终观察她……他会观察她,确切知道她什么时候失败率,失败到什么程度。”这种时刻处于男性监视以及以男性的标准对女性的衡量是她无法喘息。

20世纪末的另一位女性,克莱丽莎·沃恩是纽约一位书刊编辑,和同性恋女友莎莉住在两个人的豪华别墅,并通过人工授精孕育了女儿。她还是没有逃出家庭及社会给予她的特殊角色——妻子。无论是个人的行为还是外界强加给她身份的界定,在她潜意识里都得到了认同,因此她陷入了他人和家庭对自己内心的囚禁中。

2、房间——自由之所

伍尔夫的房间也是她自由创作的地方,是她的领地。她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内自行思考,创作和塑造。在她自己的房间里,她可以回避丈夫,医生,仆人对她的监视,她可以自由创作。然而对她来讲伦敦才是个足够大的“自由”的所在。“她宁愿在伦敦疯疯癫癫地死去,也不愿在里满士人间蒸发”。只有在伦敦,伍尔夫才能找到自己作为一名正常人,一位作家的存在,伦敦才是他的自由领地。

劳拉的自由之所是她的车子和旅馆的那间房子。汽车这个狭窄的空间构成了一个自我的世界,她可以决定到什么地方去可以再自己的车子内获得短暂的精神自由。“然而她想要的一个她可以看书、思考的幽静的地方——却不容易找到。”最终她来到一间汽车旅馆,这种静谧分隔的气氛使劳拉找到了了久违的安心和自由——她拥有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间房间里,她读着伍尔夫写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打算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但是摸着怀着宝宝的肚子后来放弃了,收拾东西回到家里。在这个房间里,她得到了自由,这个自由足够大到为自己的生命做决定。

得了艾滋病的理查德住在一栋破旧脏乱的阁楼。她来接理查德参加庆功晚会,可是理查德在克莱丽莎的面前从楼上跳了下去。克莱丽莎在理查德死后终于抛开了“达洛维夫人”的称号,也摆脱了理查德带给她的阴影,面对社会这个大“房间”,克莱丽莎没有因为理查德的死去而绝望,相反却用积极地心态去面对,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似乎会有那么一刻突然绽放开来,给予我们所期盼的一切…我们仍然珍爱这座城市,珍爱清晨”。而克莱丽莎在理查德死去后倒掉为晚宴准备的沙拉,在熄灯前的那一抹微笑正是的解脱后的轻松。

通过“房间”这个双重意象,处于20世纪的三位女性被联系起来。一方面,房间作为一个囚禁空间,处于其中的女性个体性被消磨,被吞噬,失去自由;另一方面,这个房间也使其在抵制下产生一种相对自由的领地。这个自由可以存在在想象中,独处的空间里,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存在,然而这种悖论性又使得人们在两者之中做出选择。《时时刻刻》既是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纪念,也是对处于如今社会现代女性的一种启迪。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坎宁安著,王家湘译 《时时刻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黄丹.影片《时时刻刻》结构艺术详解.北京电影学报

[3]马淑娟 《时时刻刻》中的场域意象分析.北方文学.影视文学

[4]王丽莉.解读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外国文学研究.2004.6.

猜你喜欢
房间意象
Chapter 4 Merrick's first home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房间
意象、形神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凌乱的房间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锁在房间里的云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