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

2015-05-09 18:31程晓励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

程晓励

摘 要:国防教育基地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邓世昌纪念馆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是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有力保障。邓世昌纪念馆从挖掘国防教育精神内涵、探索创新宣教手段、搜集整理文物史料等方面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教育基地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邓世昌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I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2

我国国防教育实践自古有之,但真正称得上现代意义上的国防教育应是1912年1月,时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主张国民教育应包括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和美育五项,其中军国民主义就是国防教育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防教育一直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并以“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2为目的。目前,依托国防历史文化资源建立的国防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这些纪念场地具体包括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惨案发生见证地、重大历史功臣人物纪念地、军史馆、军事博物馆等。主要依靠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渗透、感化和熏陶作用,使游客尤其是中小学生受到教育,从而增强国防意识,强化国防观念,养成爱国主义精神3。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邓世昌纪念馆正是全国众多国防教育基地之一,通过多年的宣教实践,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教育价值,在我国国防教育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在解构邓世昌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模式的同时,探讨在新时期纪念馆场类国防教育基地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

一、邓世昌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模式建构

邓世昌纪念馆的前身是一座晚清建筑——“邓氏宗祠”,其始建于1895年,即邓世昌殉国后次年(光绪二十一年),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在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一百周年之际,广州市政府拨专款重修邓氏宗祠,现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及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通过国防主题鲜明的固定展览、完善的配套资源、优质的宣教服务等建设国防教育基地,以弘扬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防意识,激发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建设国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1、国防教育主题鲜明,全面展示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彰显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其目的是唤起全民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把维护国家荣誉作为爱国的具体体现,教育人们当国家和民族利益受到威胁、侵犯和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利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黄海之战,邓世昌与北洋水师官兵,抗击日倭,捍卫海疆。其在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2010年,邓世昌纪念馆举办《民族英雄邓世昌》固定展览,该展览由“前言”,“生于海珠,少怀壮志”、“投笔从戎,报读军校”、“海军勇将,黄海殉国”,“名垂青史,后人敬仰”五个单元组成,充分挖掘邓世昌鲜为人知的史料,全面立体展示邓世昌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在《民族英雄邓世昌》展览中,多处展示了邓世昌的爱国言论,成为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依托。19世纪60年代初,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在黄浦江边,常看到外国军舰在中国海口任意进出,畅行无阻,慨然叹道:“中外通商日盛,外舰来华日多,中国的弱点都被外国人探知,假使中国不用西法建立海军,一旦强邻挑衅,何以御之?”自此,邓世昌萌发了投身海军、保卫祖国海疆的思想,立志为中国的海防和海军事业奋斗终生。

同时,展览通过对邓世昌一生报国的事迹,展现出在国家危亡关头的民族精神,也不断的警示我们居安思危。正是近代旧中国的落后,导致外辱不断,《马关条约》的签订,把近代中国进一步拖入深渊。游客们可深刻感受到国家命运对城市和个人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虽然战争失败,但致远舰仍然是中国海军军魂的象征,在作战中全体官兵跟随邓世昌冲撞日军吉野舰,虽然没有成功,但体现了中国军队在以弱敌强的情况下依然顽强不屈的精神。

2、人员队伍齐全、配套资源完善,夯实国防教育基础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防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领导班子队伍、讲解员队伍、研究员队伍的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只有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交流的机制,依靠人才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国防教育基地的整体水平。邓世昌纪念馆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讲解队伍,并且定期通过举办学术沙龙、读书会、讲解培训等形式提高讲解员专业知识水平。此外,还有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两者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纪念馆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社会服务能力。

同时,完善的基础建设施及丰富的展览手段也是纪念馆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托。邓世昌纪念馆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为479平方米。馆内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并设有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免费讲解预约、导游和接受游客监督投诉等服务,设有方便残障人士参观的绿色通道,配备有参观指示标志和中英文介绍的展板,也设有游客休息区,供市民游客休憩。该馆展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图片、文字、实物、模型、蜡像、触摸屏、多媒体播放、电子沙盘地图、互动游戏等,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参观体验。

3、制度完善、经费充足,助力国防教育基地长期运作

把国防教育基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是加强其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实现制度创新,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真正把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邓世昌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接受单位团体的讲解预约,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单位、团体、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同时,邓世昌纪念馆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正常的经费保障,能确保资金到位及时、资金来源稳定、基地运行和维护有保障。

二、新时期如何加强邓世昌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邓世昌纪念馆如何在新形式下,利用展览馆现有资源,结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新要求,在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宣扬邓世昌精神、普及海洋知识、增强海防意识,已经成为决定纪念馆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敦促其在各个方面不断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1、深入挖掘国防教育精神内涵,透过展览增强国民海洋意识

中国长期作为一个农耕国家,缺乏海洋意识,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全民海洋意识的培养,进而树立海洋强国的观念。国防历史教育需同国防形势教育结合起来,既要讲历史经验教训,也要讲现实威胁。只有一方面讲历史,一方面讲现实,才能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思想,使他们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威胁中充分认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邓世昌纪念馆目前关于国防教育精神内涵的挖掘,应注重海洋知识及海防意识两个方面。在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间,西方国家从海上入侵中国470多次,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中国,海防衰则国弱,落后就要挨打。海洋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硬道理。而目前,中国海洋形式并不乐观,建设海洋强国也是在“岛礁被蚕食,资源被掠夺,海域被瓜分,主权受到侵害”的形式下提出的。深挖与海洋意识、海洋国土安全有关的国防教育精神内涵,对邓世昌纪念馆更好的开展爱国主义、国防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2、创新宣教手段,提高宣教水平

国防教育基地是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各具特色的国防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防教育基地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4,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中普及国防知识,使国防教育“入境、入心、入脑”、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5使其教育功能与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邓世昌纪念馆的在创新国防教育形式上,多年来一直在抓住纪念馆国防教育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增强与共建单位合作、拓宽教育途径,实现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如利用邓世昌逝世120周年的契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邀请军事科学院的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围绕“中日甲午海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主题举行现场讲座;从广州出发,沿邓世昌求学——入伍——训练——作战——殉国路线,探寻英雄的足迹拍摄纪录片;举办《海军发展史图片展》,以图片、实物为主要形式,以北洋海军与中国近代海军为对照,回顾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及海军舰艇的发展情况,让人们了解中国的海防建设,激励中华儿女关注海防、重视海防;面向海珠区中小学校学生进行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征文活动、战舰船模竞赛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教育基地的展出或陈列的内容,又提升了教育基地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使邓世昌纪念馆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载体,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

3、深入挖掘邓世昌相关文物史料,提升展览层次

文物史料是国防教育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基地的长远发展还需在征集文物史料、挖掘教育内容方面练“内功”。基地工作人员需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同时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

邓世昌纪念馆在文物史料的挖掘方面,以丰富主题思想、挖掘精神内涵为目的,以搜集邓世昌及致远舰后人口述历史以及征集反映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文物为主要方向。多年来,纪念馆采访了邓世昌及致远舰官兵多位后人,通过致远舰后人口述先辈活动,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近年来还征集了一批从日本流回国内的,日本政府当年记载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画报、文献。众多口述史资料、甲午战争相关文物,一方面丰富了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教育基地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

注释:

[1]吴温暖,论国防教育学科的创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2]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5

[3]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模式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

[4]丁祥艳,新时期应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J] ,《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1

[5]沈岩,充分利用军事类博物馆开展国防教育[J],《国防》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
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重要性探究
新常态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方向探究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校军事理论课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企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的三大策略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国防教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