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大地重铸中华民风

2015-05-09 18:31刘彤彤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

摘 要:《远方的家》作为一档外宣节目,不仅在国外收视喜人,在国内更是家喻户晓,其内容在国内各大社交平台均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将就《远方的家》栏目热播原因,节目内容,收视率,核心文化几个方面对《远方的家》节目的成功之处做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如何依托电视节目对当代青年观众价值观施加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关键词:《远方的家》;拍摄内容;青年观众;爱国情怀

作者简介:刘彤彤(1993.1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1

《远方的家》一直是中央电视台主打的一套电视节目,包含了《沿海行》《边疆行》《北纬30度中国行》等一系列上百集。《远方的家》本身作为一部以对外宣传为主题的,在中央第四套播放的节目,却意外的在国内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大受赞扬的品牌节目,这可能出乎出品方的意料之外,但细细想来,却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无情冲击,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涌入城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缺少传承,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同时,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迅速崛起。它以实时性、互动性、碎片化传播方式、跨越时空界限、传播能力强大等特点对传统电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受到青年群众的热捧。【1】而且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渗透,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慢慢被削弱,加上民众对于外国文化与节日的好奇,导致了中华传统民俗,传统节日在百姓中的影响力更是江河日下,重要性大不如前,甚至不如一些外国文化受众面广泛,所以,如何固守电视节目传播方面的影响,更坚守住传统文化的传承,来促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新唤起他们对传统民俗民风的喜爱与传承,无疑是当今文化宣传领域的重中之重。

《远方的家》这一栏目,恰巧填补了在中国大型电视连续节目上对中国传统民俗展示,中国民族多样化宣传,以及推广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丰饶特产的空白,为直观的展示了中华民族土地上诞生的伟大奇迹。

为什么《远方的家》受到了如此高的关注度,又是为什么,让一向否定传统媒体的年轻人所喜爱?实际上,还是节目的内容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角度选择来看,《远方的家》并没有选择以非常严肃的,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中国,也没有选择用浮华的娱乐节目来号召人们重新认识中国,而是响应了党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召,以非常流行且清新的小资风格,启用了一大批的新鲜年轻的主持面孔,这样的风格与特点无疑是迎合潮流的,三部曲的主创人员不到60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绝大多数是80后。【2】不仅如此,传播到电视机前之后,更唤起了年轻人的身份与年龄上的共鸣,年轻的节目与年轻的内容,直接对接了时下青年的审美品位和节目需求。

从拍摄的内容来讲,摄制组的拍摄不仅仅浮于城市表象,而是真正的下入了基层,走到了群众中去。仅仅是《边疆行》一个栏目的摄制,摄制组便在六个月的时间里爬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密林,走遍了中国陆路九个省区,一百多个市县,五百多个乡镇,采访了三十多个不同民族的群众多达三千多人,总行程长达22800公里。【3】

在收视率上,不仅在国内屡屡飘红名列前茅,在外宣电视台的播放中上,更是一直稳居收视前三。这充分说明了这个栏目的成功。但是这更说明国内外,广大的华人群体对这类节目的需要与热爱,在这个中国元素甚嚣尘上的日子里,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国情结也正在被唤醒。

作为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节目的追求不仅仅是高的收视率,用真挚的情感与真实的内容作为核心的节目,需要做的,则是将自己的文化真正的推送出去,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千家万户,在这一点上《远方的家》做得也相当成功。节目强调记者独特的体验和发现。节目萃取了新闻、纪录片、专题节目形态的优点,同时又区别于这些节目。它包含新闻事件,但在报道的容量上要大大长于普通的新闻报道,同时在追求客观的基础上多了一些交流和人情味,更加深入普通老百姓,从而更深挖掘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4】但是这个节目却真真实实的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饮食。让人们从大不同之处找到相似的地方,从参访群众问答中的一字一句感受到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从而唤醒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民族的责任感,少年强则国强,唤起青少年的爱国之心,也等于挺起了未来中国的脊梁。

在节目播出后看网络上各年龄段观众群体的反响,从微博到博客,从博客到贴吧,每一个社交媒体上面都有属于《远方的家》自己的圈子,这些圈子中只能感受到观众对祖国大地的热情与爱,这是一个电视节目所能做到的极致,通过一部剧,影响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这个社会。《远方的家》虽然只是一部外宣类型的旅游节目,但是他真正的表现了每一集自己所定下的目标:《边疆行》的“壮美,质朴,爱国”让观众重新燃起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沿海行》的“开放,活力,创新”鼓励了广大观众走出家门,走上锦绣河山;《北纬30度中国行》的“自然,家园,文化”真正的将广袤河山众多民族的生活民俗展现出来。《远方的家》让观众感受到那种久违的熟悉感与归属感,让他们的心真正的从远方,走到了自己的家,可能这也是《远方的家》真正的意义。节目的路虽遥远,但只要上了祖国的路,天下都是中国人的家,这种从心底的启发,避免了形式与俗套,剩下的只有真诚和爱。

《远方的家》让中国人更爱中国,让年轻人更爱中国,让中国真正的属于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张心怡:《<北纬30°中国行>的探索与启示》,《电视研究》,2012年第9期,第53~54页.

[2]杨霁 徐晓斌:《<远方的家>三部曲创作谈》,《当代电视》,2012年第8期,第88~89页.

[3]张立勇:《从<边疆行>谈“走转改”的国际传播意义》,《电视研究》,2012年第5期,第32~34页.

[4]杨霁 徐晓斌:《<远方的家>三部曲创作谈》,《当代电视》,2012年第8期,第88~89页.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
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策略
如何在八年级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以爱国情怀为主的郁达夫散文的现实意义
以爱国情怀为主的郁达夫散文的现实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