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侗族大歌人才传承基地

2015-05-09 18:31潘昌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潘昌新

摘 要:对于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应该建立侗族大歌人才基地。做好保护、传承、存档、组织会演、交流、培训、研究等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能歌善舞的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再加上没有资金投入这项事业,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文化机构来统一管理,仅靠每年的民族活动来传承,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尽快成立侗族大歌人才传承基地,挽救侗都大歌面临失传的危险.

关键词: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人才传承基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1

一、侗族大歌保护和传承价值和意义:

侗族大歌自2009年9月30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它负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流行音乐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有着千年历史的这一文化瑰宝,从侗乡侗寨,唱到了多彩贵州、CCTV青歌赛、央视春节晚会舞台,唱到了中南海,还漂洋过海唱到了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以其无伴奏多声部的演唱形式,产生了轰动效应,被称为“天籁之音”、“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在国内外演出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侗族大歌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疯狂席卷,使得侗族文化的保护面临严重挑战。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我们不得不对侗族大歌的保护感到责任重大。谈到保护,在此之前无论在贵州侗族大歌发源地的从江县还是在榕江县,黎平县两县也纷纷采取了侗族大歌进校园,尝试让学校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孵化器。由此可说,对于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应该建立侗族大歌人才基地。做好保护、传承、存档、组织会演、交流、培训、研究等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能歌善舞的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再加上没有资金投入这项事业,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文化机构来统一管理,仅靠每年的民族活动来传承,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尽快成立侗族大歌人才传承基地,挽救侗都大歌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建立侗族大歌人才传承基地的重要性

“侗族大歌”是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的总称,包括大歌、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侗族是从古到今就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样,极为独特,一般都是一人领唱,众人合唱,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侗族大歌形式至少都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整地演唱,否则不能够演唱出侗族大歌的风味出来。它是侗民族生产、生活、哲理、道德、智慧的载体,传递着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侗族大歌塑造了侗民族以人为善、团结和睦,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对推动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侗族大歌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模式,具有世代相袭的稳定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给人以某种制约与塑造,对社会具有一种整合、凝聚与规范的功能,对侗族地区保持文化特色产生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侗族大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观念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党和政府极为重视非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举国的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贵州省侗族大歌发源他和保护地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精神,保护侗族大歌遗产提供更科学的生态环境,使其艺术特色及文化成就得以世世代代的传承。

科学认识保护、继承、弘扬侗族大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抓紧抢救侗族大歌传统曲目、曲调和加快传承人培养,制定并实施侗族大歌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计划,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建立大歌继承与发展的激励机制为重点,大力扶持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传习活动为主链,把贵州境内侗族大歌流传的中心区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保护贵州侗族大歌人才传承基地之一。建立侗族大歌研究中心,开展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学术研究,打造侗族大歌之乡和激活群众性侗族大歌社会习俗活动,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集思广益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做好侗族大歌电视专场专题以及建立侗族大歌网站和侗族大歌演出传播、海内外交流中介机构,制定侗族大歌地方性保护法规,开展侗族大歌宣传,逐步形成侗族大歌遗产保护与继承、普及与提高,以及加快侗族大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整体资源优势,使侗族大歌充满生机和活力,融入到贵州各县、县委政府打造现代化旅游县城建设战略,使各县侗族地区文化成为侗族大歌最具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