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开展作文创新教学的路径

2015-05-28 07:08李祖志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创新

李祖志

摘 要:作文是中学语文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从现实方面来说,作文写作能力不高会影响到升学的成绩,从精神方面来说,作文在创作过程中给予作者无限灵感,促进作者思考问题,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但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学里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创新,初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对于作文教学创新迫在眉睫。本文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作文;创新;路径

1.前言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难点,虽然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已经接触了作文写作,但是能写得出好文章的学生不多,写作思维与写作能力极差,语言表达语无伦次。在初中,作文所占的分数份额对升学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初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初中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创新性,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学不进知识,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作文教学创新是必定要进行的。

2.结合学情进行创新写作

目前作文教学学习情况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不能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个重要因素,只从教什么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学生需要什么,不了解学生的未知性知识与已知性知识。教师在学生写作的作文上可以知道学生的总体情况,但是对学情反映出来的信息没有具体的分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变化没有总体的把握。大部分教师的写作教学缺少计划性,注重教师讲评,忽视学生自己修改,导致学生对老师教授内容不理解,降低讲评的有效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侧重写作方法,忽视学生个人感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情进行创新写作。

教师应重视现阶段学生对于写作的心理态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写作兴趣,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写,甚至出现了恐惧心理。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心里感受,对学生不停地灌输写作知识,导致学生反感心理加强。首先,教师应优化学生作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手段让学生将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比如,举办班级演讲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书信形式进行、班级作文展览等。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觉得作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生活中也是能发挥极大用处的。其次,教师趁热打铁,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等写作知识,这样,学生在接受起来也就容易许多,兴趣也就增厚许多。最后,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对每一篇作文都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讲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要把学生所有问题一次性列举出来,要循序渐进,给学生消化理解的过程。在学生写作方式上,采用多种写作形式,比如:班级日记、读书笔记、诗歌、小说、书信等,不同的写作形式对学生兴趣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1]。

3.锻炼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基本功是学习写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写作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作文写作课堂上,教师尽量空出些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文章、资料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阅读完毕后再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第二,每一次写作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书写出来,学到的与学不到的、喜欢的以及不喜欢的,让学生大胆的写出来,不要禁锢自己的思想。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真实情况的同时基本功也得到了锻炼。第三,适度布置作文任务,加强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的写作基本功。同时,指引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并搜集汇总,归纳整理转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在搜集阅读筛选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文字信息量也就增加了许多,写作基本功自然而然也就坚实许多[2]。

4.整合教材中的写作资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料技巧。”这就说明了,整合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处于写了什么的层面,还要看重文章是怎么写。教师在见讲解教材时,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文章立意、层次、布局、结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风格等,然后教师再详细点评,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信息总结归纳,让学生试着揣摩教材文章作者的心态,将自己的感知书写出来。

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莫怀戚的《散步》为例。作者通过描写一家老小在散步过程中所表现的温馨情感,其立意不仅仅在于长辈对晚辈的爱,还诠释了在家庭矛盾冲突中,父母一辈要负起“尊老爱幼”的责任。文章的切入点很小,描述的事情也只是家庭琐事,但却很好地诠释了中心思想,在学生立意方面,就可以以“爱”为主题,由家庭小爱发展为社会大爱[3]。

再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文章描写了我的保姆阿长为作者买来了一本《山海经》的故事。教师此时就要适时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么小的一件事,为什么会让大家觉得感动,鲁迅先生为这件小事做了什么铺垫?学生们思考过后就会得出答案,第一,阿长地位低下,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第二,阿长很多行为都让人不满,规矩多。第三,当作者渴望拥有《山海经》时,没有人理会,阿长来问,却又不肯说。第四,阿长不识字。通过这几层铺垫,阿长最后给作者买回了《山海经》,“似乎遇着一个霹雳”,“使我发生新的敬意”。教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是想要表达对阿长有情有义的感情无限感激的心情,还要使学生明白鲁迅先生运用了先抑后扬的书写手法,并让学生从中挑选一个角度,使用先抑后扬的书写手法进行作文写作。

教材中的写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懂得如何运用,不仅仅教会学生作者写什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写。

5.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文作为语文最重要的基础,在教学创新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以“以人为本”原则,结合学情对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训练,建立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锻炼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提高教师自身认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善于整合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改进作文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写作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江苏梅.初中语文写作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11):61

[2] 赖洪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探析[J].求知导刊,2014,(03):118

[3] 李粤梅.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14-16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创新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小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