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5-28 07:08赖韦韦刘凡华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赖韦韦 刘凡华

摘 要: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本文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出发点,从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化,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引领作用,而且需要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征,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得到升华,促使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是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先后深刻阐述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再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表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在进一步深化。在当今社会,中学生明白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了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总结出认同特点,使中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升华,也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成果。“三个倡导”一致体现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和希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自信,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是党中央基于现代化建设实践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理论意义的战略决策。

从国家制度层面来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相互联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全方位的价值追求。四者的地位如下: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价值;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

从社会集体层面来说: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描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追求地理想价值,也是我们党始终并且长期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中四者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自由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制度保证。

从公民个人层面来说: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的精华,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与价值理念的新发展。四者的地位在社会上具有重要作用;爱国是公民的社会美德敬业是公民的职业道德;诚信是人的基本德性;友善是人的善良和宽容凝聚的一种宽厚的德性。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逻辑整体。“三个倡导”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国家、社会与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二、当代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来讨论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如何使思政课堂生动有趣,课堂知识又深入学生的心中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如何在中学这个校园环境中更好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上需要做到三个阶段的合理安排。“内化”阶段时,教育者需要将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输送给受教育者,这也是中学生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中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内涵,才能使他们上升为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中学生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因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外化”阶段时,需要构建四维一体的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因此中学校团组织需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能力。“反馈”阶段时,是中学生运用知识,反复实践的过程。两者共同检验教学的过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反馈到下一次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第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渗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同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特点。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点;第二,需要形成一个共同的认知或者环境;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特点是要让中学生达到情感认同。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心任务是要让中学生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中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认清引导体系和内化机制。因此,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规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生中形成认同感。中学生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来形成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整个内化过程包括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环节。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当代中学生获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帮助中学生增长实践的信心,引导中学生以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生活、看待社会。只有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感认同,才会让中学生达到明理,明辨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 王礼湛,陈杰,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