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悟建用教学模式

2015-05-28 07:08张唤唤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感悟建构探究

张唤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已经势在必行,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现在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保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探悟建用”教学模式学生对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感悟;建构;应用

地理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在地理的学习中,地理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要很很强的逻辑思维,同时又要有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要在平时的讲解中,注意引领学生行成一种清晰的,明确的思维习惯。

一、“探悟建用”教学模式的涵义

探:知识探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来感受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

悟:知识感悟。学生可运用语言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建构思维。建构知识、巩固难点目标的达成,自主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用:实际运用。通过笔答、板书、口答、抢答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探悟建用”教学模式的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战略性决策,中学地理“探悟建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探悟建用”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的作用,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高效课堂里的学生应该兴高采烈,其乐融融;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

三、以《人口增长模式》为例分析“探悟建用”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

(一)知识探究

1、课题导入

操作:

可以使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学,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999年10月12日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第60亿人口降生。2005年1月6日,中国第13亿公民诞生。世界在菲律宾2011年10月迎来第70亿人口。以每秒两个多新生儿降生的速度计算,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类的故事,”潘基文说,“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业和受教育的机遇,更多权利以及更多让他们繁衍和抚育后代的自由,70亿的概念是,你们每一个人所想得到的一切,乘以70亿倍”。(并配备图片)

2、揭示目标

操作:

制定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本节课知识目标要求。

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下一步学习。

出示目标: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布出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

考纲呈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考纲解读:1、根据数据、图表资料等信息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后基本政策。3、探索发现

(1)自主学习(独学)

操作: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主,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阅读P4-P7页,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历史时期、特点及原因。

(2)合作交流(对学、群学)

操作: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难点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

【合作探究】

读P2并观察图,解决:

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特征及原因。2.推测增长拐点出现时间及原因。3.衡量人口自然增长快慢指标?4.完成书P2-P3的三个活动题。

(二)知识感悟

操作:

1、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上台板演和多媒体等形式在全班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班上的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同时还可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对于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和训练中的错题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拨、解答释疑。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生产力水平低下。

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医疗卫生发展,粮食增产等。

低低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医疗卫生(节育技术)进步,生活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变化等。

四、实际运用

操作: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情况;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课本第2页:活动

课本第9页:活动

参考文献:

[1] 荣美娜,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河北省蠡县第二中学,2014(4)

[2] 王开华,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

[3] 牛民吉,“建模思想”在地理备考中的初步研究-以“气旋模型”为例,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地理教育2013(10)

[4] 杨久俊,建设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感悟建构探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