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策略的探究

2015-05-28 07:08郭晓敏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中小学生

郭晓敏

摘 要: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也严重阻碍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多年来,尽管全社会都在一直努力根治这一顽疾,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若想破解这一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难题,还需多管齐下,政府、学校、教师及家长在这场变革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负措施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客观看来自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不正确干预,从主观上来自学生自我心理的调试,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多次从课程、教材、大纲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然而,不少地方为了提高考试及格率、优秀率,采取了各种强化措施。从实际后果上看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鉴于此状况,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本人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几个方面谈几点建议。

一、社会方面

首先,应倡导人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以往的那种“读书就是上大学,不上大学就不能成人才”的观念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引导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生活中并非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谋得职业,成才也并非只有通过大学这一条途径,从而缓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次,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改革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比如说可以尝试给与学生多次机会,或者不以高考时的书面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而结合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与表现综合衡定等,再次,努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独木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材;还有,应当净化教辅资料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出售各种模拟题、练习册等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规范图书市场,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有序的学习“加油站”。

二、学校方面

(一)转变理念、端正思想是减负的前提

学校领导首先要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把“不求升学,但求成才”作为学校教育响亮的口号,以培养合格的人才和特殊人才为己任。教师和学生也要转变理念。变重课外轻课内为重课内轻课外,变重参考书轻课本为重课本轻参考书,变重作业轻方法为重方法轻作业,变重认知轻情感为认知情感并重,变课本传递和执行过程为课程创新与开发过程,变教师教学生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过程,变重智育轻能力为智能齐抓,变重智育轻它育为五育都上,树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评价观、学习观、学生观、教育观。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负的正确途径

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要求教师备课实、讲话活、训练精、落实到位四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负的关键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或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数量多、难度大,因此,研究并科学地设计学生的作业就应该成为当前减负的一个关键。我认为,可以因学生个体差异多元化设计作业,例如:分层作业、弹性作业、范例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愉悦体验性作业、口头作业、课堂作业等,因生而异,多元化的作业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三、家庭方面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减负工作是很难落到实处。

(一)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限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但家长的这种希望子女成材的迫切愿望需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家长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他们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如果方法不对或不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子女的发展潜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在正确认识孩子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期望。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给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

学校减负以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家长千万不要把学生的课余生活算作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孩子布置一堆作业,或者要求孩子去参加“提高班”“补习班”或“家教”,而应该鼓励学生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视野,让其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三)家长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孩子的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失败、缺乏信心、缺乏自觉、缺少方法、缺少指导等。面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家长要重视且要有耐心,与孩子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可“恨铁不成钢”,强迫学生做很多学校没有布置的作业,这样的心理压力和过重的课业压力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恐学的心理问题。

四、学生自身方面

无论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都属于外部因素,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学生应当学习一些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只是,比如说认知与迁移,遗忘规律,最近发展区,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等,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测罗,有助于从根本上减轻课业负担;其次,学生应该正确定位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总之,“减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社会、学校、家庭等都严重阻碍了“减负”工作的开展。所以,只有社会各界同心协力、一齐行动,及时清除各种障碍,才能把“减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1.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81-83.

[3] 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57.

[4] 熊川武著:《理解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4.

[5]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51.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中小学生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减轻初中语文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考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