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戴表元与赵孟頫诗歌创作的异同

2015-05-28 07:08孙明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赵孟頫比较诗歌

孙明

摘 要:戴表元和赵孟頫都是由宋入元的江南文士,他们都经历这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有着共同的生活态度,向往隐居生活。因其二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一个为官,一个在野,成就的领域也各不相同,戴表元以“文章大家”而著称,赵孟頫则以书画闻名,其二人又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与很多隐士一样,退居于田园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写下不少优秀的诗篇。本文主要论述了戴表元和赵孟頫诗歌创作的相似与不同,并简要分析了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戴表元;赵孟頫;诗歌;比较;原因

绪论

戴表元和赵孟頫都是宋末元初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思想、文学理论息息相关。在此,将戴赵二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在元代诗歌风格转变的背景下,挖掘二人创作的特殊性。

戴表元和赵孟頫都经历了由宋入元的社会政治动荡,并且二人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因此,两人的诗歌创作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为宋末元初的诗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一、戴赵诗歌创作的相似之处

(一)诗学思想

宋末元初,是一个政治上剧烈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学思想也随着社会变革发生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对宋一代诗学思想的反思和总结,力矫南宋流弊,倡导“宗唐得古”的复古主张;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成熟完善的建构,对元明时期的诗学思想有着导夫先路的意义。

戴表元和赵孟頫的理论见解与这一思潮完全符合。戴表元《李时可诗序》云:“为诗必拟古,自近古名能诗人陶、谢以来之作,规模略尽,故下笔辄无今人近语。”①在戴表元看来,其所谓的“古”就是汉唐、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以前的诗歌的优良传统,也就是以陶渊明、谢灵运等为代表的优秀诗人的创作。

赵孟頫在诗学思想上与戴表元遥相呼应,他明确地指出:“学为文者皆当以六经为师,舍六经无师矣”②。“六经”原指儒家经典,诗人在这里指出“以六经为师”,即是要效法古人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因此,他主张诗歌创作应该以“尊古”为上,而在诗法上,则“高踵魏晋,为律诗则专守唐法。”

(二)诗歌感情

三百多年的赵宋王朝在蒙古族的铁蹄下,走向覆灭,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戴表元和赵孟頫的诗歌中,难免不流露出一种感时伤怀的情怀。

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由于南宋军队作战不力,蒙古军跨过长江,是年三月,元军占领建康,戴表元开始避难生活。宋瑞宗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破临安,宋王朝投降,但蒙古军仍旧践踏着江南大地,戴表元不得不避乱于台州等地。由于世事无常,沧桑巨变,再加上痛苦不堪的生活,使他的诗中充满了无限的忧伤:“十年涉世浑如此,除却躬耕事事非”③。诗人在漂泊的过程中,看到由于战争的原因,村落人口稀少,物是人非,十多年的时间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去了,如今看到这样的情形,诗人内心必然充满无限伤悲。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戴表元终于结束了漂泊避难的生活,回到了朝思夜想的家乡,然而这个时期,已改朝换代,郁积于胸中的沧桑之感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正如其《丁丑岁初归鄞城》云:“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这时诗人终于回到家乡,然而双鬓已然变得斑白,年轻时的心态终究也被消磨殆尽,只能独自去面对此时的境况,以笔墨为伴,吟诗作词罢了。

赵孟頫作为宋室后裔,这种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感更加浓重,如其所作的《钱塘怀古》:“三月烟花非旧游”、“春风麦秀使人愁”④。诗中写到“烟花”,烟花乃一纵即逝之物,可惜可叹,正寄予了作者的忧伤之感。再者,山湖江河都和往年的一样,不一样的是江山易主,千古兴亡也不过如此,春风本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然而到了赵孟頫这里却“使人愁”,可见,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其心中必然郁积了不少的愁苦伤怀之感。也许对于赵孟頫来说,作为宋室后裔的身份使他对故国的怀恋浓厚而难以淡忘,再有他已入仕元朝,虽然位居高官,却没有实质的权利,徒有虚名而已,心中定然浸透了烦躁与愤懑。

二、戴赵诗歌创作的不同之处

(一)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抽象的意境和具体的物象两个方面。意象即对客观物象注入诗人的思想感情之后形成于诗中的具体形象。

在戴表元的诗歌中,主要描写的意象有“风”、“雁”、“老树”等等。如:“老树老且枯,数柯枝缀之”⑤、“江南春草黄,江北秋雁飞”⑥。这些意象都能给人一种沧桑之感。既有壮志难酬的感慨,也有生不逢时的哀伤;既有对旧国的怀恋,也有渴望入仕新朝的抱负。

在赵孟頫的诗中,则有一群固定的意象:浮云流水、烟波、落木、虫草、蓬蒿、流萤等等。如《松雪斋集》中:“蔚蔚长蓬蒿”(《咏逸民十一首》)、“浮云有逸态,止水无急流”(《赠道隆上人》)、“夕虫鸣阶砌,孤萤炯丛薄”(《庆寿僧舍即事》)。这些意象都是比较凄凉的,寄予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感。

(二)诗歌风格

诗歌的艺术风格能够体现诗人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是品评诗歌艺术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这里对戴表元和赵孟頫二人的诗歌风格作了简要的评析。

戴表元的诗歌,往往运用清新流畅的辞藻,描绘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如七言律诗《次韵王监簿春前对雪之作》,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春天的清晨,一场细雨刚刚下过,碧绿的青山,薄薄的烟雾,渔船在水上漂泊荡漾,梁苑贵族在这样的时节去游玩,仿佛是在画卷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清新秀丽的境界,令人心神往之,回味无穷。

而在赵孟頫的诗歌中,往往运用典故来抒发心中的感慨,呈现出含蓄婉约的风格。如《和姚子敬秋怀五首》其二(落日孤城动鼓频),这首诗中写到了李广,我们都知道李广是西汉时的名将,抗击匈奴,使其不再犯中原,诗人想到自己的国家在蒙古人的铁蹄下灭亡,不免感叹起来,再加上“落日”、“山川萧瑟”、“草木凋伤”、“病马”这些景物的衬托,更加突出诗人国破家亡的惆怅。

总之,作为宋末元初的两位重要诗人,戴表元和赵孟頫在诗学思想、诗歌主题、诗歌感情上具有相似性,而在诗歌意象的运用和所形成的诗歌艺术风格上又有所不同。在诗歌成就并不突出地年代里,成为两颗耀眼的明星。

注解:

① (元)戴表元(著):《剡源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5年(1986),影印本,卷八。

② 《刘孟质文集序》,(元)赵孟頫(著),黄天美点校:《松雪斋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卷六,第161页。

③ 《丙子除夜》,《剡源集》卷二十九。

④ 《松雪斋集》卷四,第92页。

⑤ 《老树》,《剡源集》卷二十七。

⑥ 《次韵答朱侯招游海山》,《剡源集》卷二十七。

参考文献:

[1] (元)赵孟頫(著).黄天美校.松雪斋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2] (元)戴表元(著).剡源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中华民国75年(1986).

[3] 刘飞.戴表元及其文学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4] 叶爱欣.赵孟頫诗歌及其对元代诗风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4.

[5] 叶爱欣.戴表元诗论浅说[J].平顶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2):7.

[6] 叶爱欣.“宗唐得古”与戴表元诗论[J].殷都学刊,1998,(3):51.

[7] 杨亮.宋末元初诗文批评理论的确立与转型——以戴表元的批评理论为中心[J].兰州学刊,2009,(9):177.

[8] 黄天美.戴表元与赵孟頫交往考辨[J].浙江社会科学,2009,(2):100.

[9] 杨亮.元初文坛格局的背景与成因——以元代南北文风的交融与转变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10,(1):85.

[10] 刘竞飞.赵孟頫诗歌的整体呈现及其文学史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3.

猜你喜欢
赵孟頫比较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