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研究》中的慨然性知识性质及教学启示

2015-05-28 07:08喻文婕隋鑫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喻文婕 隋鑫

摘 要:本研究以《遗产旅游研究》中的概然性知识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遗产旅游研究》中的概然性知识表现及其对教育教学价值,并提出适用于《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的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关键词:概然性知识;教学活动类型

一、概然性知识的意蕴

随着知识内涵的加深,人们也多角度地对知识进行了分类。《西方大观念》第一卷中按照同意的程度将知识分为确定的知识和概然的知识,而本文所研究的概然性知识即采用了此处的分类标准。

什么是概然性呢?洛克认为概然性有两类,一类是感官可及的,根据它们与经验相符的程度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概然性级别,从“确信”、“信赖”到最低的“疑心”和“不信”等。另一类是感官所不能达到的事情,如外界有限的非物质的东西(比如精灵、天使、恶魔等),或者对于感官而言过于小和过于远的东西,对这些事情的概然性推理我们只能求助于类推来达到对它们的概然性判断。[1]

二、《遗产旅游研究》中概然性知识的表现

我认为《遗产旅游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概然性知识。在基础知识上,概然性知识表现极少,比如在遗产的分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遗产的价值等方面不存在太多争议,争议主要表现在遗产的原真性界定、遗产的开发与保护、遗产地基础设施建设如客运索道的建设对遗产地的影响、遗产地居民对遗产的使用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游客管理与遗产保护的关系、遗产的管理模式、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遗产地拥堵能否靠门票调控、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城市化、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还有诸如大遗址保护问题,这些知识都有不确定性的特质,而且兼具怀疑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的教育教学价值

爱因斯坦曾讲过某才子对教育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2]《遗产旅游研究》中的概然性知识不仅具有知识价值,还有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遗产旅游研究》中概然性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的体现主要来自于教学过程中对概燃性知识的探讨与研究,概然性知识教学更加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形成。

(一)概然性知识与教学改进

在《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到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应该想方设法通过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代《遗产旅游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适当地丰富教学内容。

(二)概然性知识与思维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遗产旅游研究》课堂对概然性知识的探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一个充满新奇与硕果的探索发现过程;《遗产旅游研究》对概然性知识的探讨,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结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学习要有质疑的态度,促进了学生求异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形成。

四、《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教学活动的设计

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旅游管理专业应特别关注推行发现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利用活动进行《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其意义在于通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的发现学习提供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发现过程,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和规律。

(一)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能调动讨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相互启发,能激发学生思维,集思广益,还具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因其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对于某一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因此极具讨论价值。

(二)辩论活动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通过辩驳争论,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遗产旅游研究》概然性知识因其不充分性、不完美性、不确定性的特质,而兼具怀疑性等特点,教学中运用辩论活动使学生就某一概然性知识因怀疑而产生问题,以问题为纽带进而展开分析、辩驳及总结,产生思维的碰撞,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容易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遗产调查活动

遗产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遗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历史和现状,找出合适的保护模式。在教学中,遗产调查活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打破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密切了遗产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利用各种机会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能够跳出课堂,多多观察社会,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同时有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和爱国意识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唐清涛.洛克观念论与其常识信念的冲突及其解决7耳兰州学刊,2014(4):99

[2]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列,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3] 杨士军.高中地理活动创新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6.

[4] 张朝枝,保继刚.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科学,2004,04:7-16.

[5] 邓明艳.构建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8:98-102.

[6] 彭凤.遗产旅游的认识及对我国遗产旅游管理的启示——兼评《遗产旅游》[J].大理学院学报,2014,07:46-49.

[7] 王镜.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64-68.

[8] 许铁梅.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