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示

2015-05-28 07:08于果果温佳荣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启示思想政治教育

于果果 温佳荣

摘 要:宗教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充满着神奇的灵异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统治和掌控着人类的思想,宗教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甚广;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在人类思想领域范围内,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像宗教一样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宗教的传播方式借鉴哪些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呢。

关键词:宗教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①。但是,单纯的思想方法说教则显得过于呆板和枯燥,怎样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所接受,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只有大众乐于接受并积极接收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就找到了最佳传播途径。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与人类的生存以及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历来被统治阶级作为掌控人们思想、巩固其统治的有力工具,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各派宗教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和传播,并对人类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什么宗教可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其精神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宗教的传播方式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借鉴宗教传播的方式而使其自身的发展得到完善呢?

(一)政治教育,德育为先

无论是佛教的“顿悟”思想、还是基督教的“原罪说”、以及伊斯兰教的“忏悔”祷告,都是教人向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教育方法必定要贴近教育主体的教育目标,但是,这一教育目标并不只是在大学期间的这几年的教育可以达到的,他需要受教育者在社会上有所历练。因此,教育方法更应易理解、易被接受、易被遵从的更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正如儒家经典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②。”可见其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有才智、有思想的人材机构,如果没有道德教育作为基础,那么向社会输送的不仅有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更有危害社会安全的“人才”。

(二)精神教育,人文关怀

各大宗教的教育原则都是以个体单位的人为中心,体现的是人文关怀。人们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困惑、烦恼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来自精神层面,而宗教恰恰在人们最困惑无助的时候给予人们一种精神支撑,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填补精神空缺,因此各大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也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关注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赞扬、包容、同情、帮助等,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为的”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完整的人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人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充满了丰富感情的人,而人是有归属与爱的需要的,谁能给予更多的归属感和爱,谁就可以得到信任,得到对方对等的爱,有了爱有了人文关怀使社会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宗教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其根本原因是很好的适应了人们的原有的信仰、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宗教的教义教规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认同,因为宗教面临的是普通大众,因此,在众多教派中的教义更通俗易懂地平民化。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面对的是各个层次的民众,因此教育的方式应该多元、多样。因“人”而异,这里人并不是各个生命的个体,而是各个阶层的群体,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阶层而因材施教。这样可以系统地对人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

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摆脱各种空洞理论的纯说教方式?宗教活动往往以“聚会”的方式出现,在聚会上人们能够自由发表演讲,还有教堂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如基督教在正式开始宣讲教义之前的唱赞美诗,那种优美的歌声,对人们有一种亲和力的吸引,虽然这种方式不能被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直接引用,但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转化成为沟通和激励的方式,及时解答困惑,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发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神圣信仰的确立

在宗教中,比如西方的基督教把上帝看做人世的“救世主”,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上帝才可以救世人于水火之中,这使人们有了忠实的信仰和虔诚的膜拜,宗教的神圣性在人们心中铸就的神圣感是个体虔诚奉行宗教教义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应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性和圣洁感,如何培养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性,这就是需要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民,把实现共产主义彻底解放全人类作为我们的终极理想和最高价值。

总结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曾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宗教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区别在于,宗教的荒谬的神创论、消极的宿命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积极性是根本对立的。但是宗教发展的方式及其传播的手段是值得我们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所能之所用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始终相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人类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注解:

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 《大学·中庸》北京燕山出版社

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陈万柏.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启示思想政治教育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