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2015-05-28 07:08宋婉君付艳婷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性质必要性

宋婉君 付艳婷

摘 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结果。我们的法治国家有其他有的性质,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它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性质;必要性

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经过共同努力而取得的文明成果,并且成为一切力图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提出和完善了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有关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贯穿于此后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成为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经过一代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第5条增加了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向基本国策。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

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依法治国的制度逐步走向普遍化,其重点在于强调:以法对国家权利进行限制和制约。

但我们所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国家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的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国家。它的宗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它的政体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我们的法治国家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把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相结合,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国家。

第三,它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不但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同时又遵循“普遍守法”的国家。在我们的法治国家里,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人民共同制定宪法和法律,并规定自己在宪法和法律中的活动范围。依法治国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从制度和法律上确保国家的路线和方针的顺利实施,使党始终具有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四,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的合理内涵,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的国家。在实行依法治国中,它强调把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共同建设;与此同时又指出要不断促进经济繁荣,并且以经济繁荣推进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我们的法治国家主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成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这一具体的治国方略有其固有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治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向上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有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法治经济,它以系统的法律体系来组织,规范,引导和整顿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和关系。市场经济主体的资格认定,财产的保护,合同的维护,公平的秩序等等租入此类的的条条框框都离不开法治的保护。另一方面,法律有可以反过来处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稳定和安全高效。

法治与依法治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密不可分。没有法治的保障和调节就不可能顺利的实施依法治国,也就不可能促进社会的生产力的解放,也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无从保障。

(二)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所在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程进步的显著标志,它是以和平、理性的方法解决社会一系列矛盾的有效途径。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对经济、民主、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应后形成的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稳定与发展的两大问题。稳定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社会氛围,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稳定,我们想做的是要通过稳定,激发社会主义生产的活力,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要点所在。

(三)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

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国内,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采取恰当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等。在此过程中党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吸取优良作风,完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为尽早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要求社会各个方面达到内在统一。因此建设喝下社会就必须要法治的支持。没有法治,就谈不上已发治国,就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

总结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在工人阶级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后,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根据新的社会环境提出的一个更高、更全面的新目标,是共产党关于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巨大转变、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性质必要性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