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教育评价观

2015-05-28 07:08董磊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教育观以人为本

董磊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以人为本”是教育评价的应有之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评价观的含义和重要性,有利于在现代教育评价实践中弘扬人性化的评价理念。

关键词:教育评价;以人为本;教育观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教育评价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评价中的“以人为本”是尊重和关爱学生的生命本性,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

一、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提出

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上,泰勒模式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1929年西方世界开始经济大衰退,并迅速波及美国的各行各业,失业人数剧增,许多年轻人进入学校学习,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为此,进步教育协会开展了著名的“八年研究”,为了解决教育过程中的评价难题,泰勒组织了编制课程评价程序和工具,摸索怎样编制课程和实施新课程和教学大纲的方法。提出了包括课程和教学计划编制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目标模式应运而生。按照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评价的“进步学校”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普遍比非进步学校的学生优秀。因此,泰勒目标评价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泰勒模式的评价理念在哲学上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在具体方法上,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要求,同时,还带有实证主义的痕迹。这种评价模式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但它却是以漠视人的本体性,牺牲信息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代价的。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哲学逐渐确立主导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了严厉批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烈反对行为主义者绝对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理念[1],认为行为主义是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了,导致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降低;过分注重外显的行为,忽视了人的内在潜能;不研究价值,对人行为的动机缺乏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着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这一倾向在第四代教育评价那里显得尤为突出。第四代教育评价坚持以人为评价的中心,反对人的物化;重视人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拓宽了评价范围;改变以往评价者监督、控制的传统地位;重视价值多元化,认为人的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反对以往不讨论价值或认为价值同一的观点。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以人为本成为教育评价者的共识,成为指导教育评价活动的理念之一。

二、以人为本教育评价理念的新解

许多教育家,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作出了解释。

东北师大王景英教授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教育必须把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提升人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并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新原则。教育“以人为本”之人含有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和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归根结底教育“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以育人为本”。

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一种以维护和保障教师,学生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其内在的逻辑内涵是在具有整体性、基础性的教育基本观念上,倡导坚持以人为主体;在教育与社会其他要素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以教育为主体;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要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应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2]这位学者从立体的全方位的角度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内涵。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中“人”从广义上指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而教育管理者是使得教育这个有机整体能有效地运作,三者紧密相联缺一不可;从狭义上讲“人”是指学生。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活动的本质区别。学校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终极目标的,那么学生就是重中之重,是学校教育一切活动的中心。如果没有受教育者即学生那么教育就没有其自身的意义,学校教育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归根结底是指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更是有力地说明“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最大内涵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一方面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成长为本;另一方面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本,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教育要作到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和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则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最大的教育目标。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从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对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看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的评价,无论是社会舆论评价,还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仍然采取以分数记分和升学率高低的方式来评价,这种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段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就的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根据,这严重阻碍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种片面的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局部评价,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行为;重视学习中的智力因素,忽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这势必导致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分数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为分数而学代替了真正的求知。这种教育评价观念和手段不转变,不利于授知、育德、益身、益心的有机统一;不利于师生的感情交流,从而学校无力端正办学思想,素质教育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关注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的良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观总是从独立的、片面的、静止的、量化的角度评价教育对象,完全忽略了人的复杂性和相关性。在教育境域中,各活动主体之间不是单向的线性影响,而是彼此分享和认同对方看待事物的观点,把对方所做的一切看成是其本真状态的展示,彼此都能在自由自觉的氛围中进行社会和精神层面的交互体验,在相互协商和依存互动中共同创造和不断进步。[3]因此,主体间交往关系的良性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和学生作为整体人实现其生命价值和意义。

本文受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贾英建.人本理念、人本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M].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9).

[2] 郑学增.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M].理论与实践学刊,2014,(7).

[3] 姚霖.教育评价的人本理念[M].教育艺术在线,2008(10).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教育观以人为本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