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业失败原因探析

2015-05-28 07:08陈丽丽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陈丽丽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学业失败问题受到更多关注,探寻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中途辍学、考试作弊、学历造假等现象日益增多趋势背后的原因,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学业失败;原因探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1]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部分学生学业失败现象所折射出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待改进的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为此,深入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讨论:

首先,国家社会对人的高要求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社会里,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承担最基本的四大职能:传承人类永恒的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文化知识、科学经验;培养能够独立思考、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服务;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新型劳动力,创新思维。然而,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证明,高等教育并没有摆脱“为了满足经济的迫切需要而从政治上有力地和紧急地确认教育改革的必要性。”[2]事实证明,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不是淡化了,而是日益加深了,教育工具主义性理论仍然占据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主导地位。

其次,学校现行的各种教育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学业失败。我国现行的三级学校教育体制使学校自主权受到很大限制,一些学校缺乏基本的教育目的、课程设置等的选择权,进而很难根据学校、学生的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另外,学生的失败来自僵硬的班级授课制-升学考试的直接产品。年级制使学校正常进展的看法强化升级考试的能力测验。[3]升级和留级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责任,而且是关系到学生个人命运的整个学校体制的责任。不同接受能力、社会等级的学生在讲究效率又强调考试标准的年级制度下,他们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现象。我国长期施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学习失败的根本原因,它只注重学业成绩,不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他们用狭隘的观点来理解成功与失败,其实在一个领域中是成功的但并不代表在另一个领域中也是成功的。现行施行的教材大多远离学生生活经验,重理论轻实践也是导致学生学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然后,教师自身教学素质、教育理念层次不齐也构成了学业失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认为搞素质教育是长远的事、今后的事、不能立竿见影的事,抓成绩才是当务之急,有的认为搞素质教育现成经验少,不知道怎样搞,担心搞来搞去搞不出名堂,出力不讨好,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以考试成绩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成绩的现象愈演愈烈。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水平层次不齐,“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4]

再者,学生的家庭经济地位成为学生是否顺利入学、就业的重要物质支柱。从事较低职业的父母一般无法为其子女提供较为雄厚的经济支撑,支付日益上涨的庞大的高等教育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日益艰难,再者一些较低层的学生父母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对学生、学校、社会有着较高的期望,当他们的付出无法获得相应回报时,他们便会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并且这种心情、氛围具有及其强烈的传染性,“读书无用论”的流行,便并不奇怪。

最后,学习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导致学业失败。升学考试压迫下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面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人生规划,“自在”的活着。学习者的智力、能力、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对共同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所填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仅从专业名称上判断好恶,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的设想差别很大。还有的学生按照家长的意愿填报志愿,或因服从调剂入学,勉强学习却缺乏学习热情,从上课走神到无故旷课,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最终面临退学。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关系的能力。最终混乱的人际关系,懒散的生活态度,模糊的人生目标等多种消极因素导致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学业失败。

总之,导致学习者学业失败的因素很多,但在我个人看来以学习者的主观因素为主,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是学习的主体,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的选择,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作为有理性的人有着自身的判断标准,价值取向。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充满诱惑的时代,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唯有通过改变自身以适应变化,以保持自身灵魂的纯净。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9-130.

[2] 乔治.帕帕袒普洛斯.21世纪的学习[M].巴黎:教科文组织,1994.

[3] 马健生,张艳敏.美国学习失败学生的学校体制成因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22-25.

[4] 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