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后我国体育管理改革的研究

2015-05-28 07:08姜麟一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奥运会体制政府

姜麟一

摘 要: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国人期待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期待着政府在改革中的作为。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概括地描述了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揭示出体育事业内部结构存在的四个主要矛盾,剖析了五大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五个方向和两大主要路径。

关键词:奥运会;体制;政府;体育公共服务

1.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

中的主要成就“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1]。概念是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作为客观事实的实践先于认识,而不是认识先于实践。为此,粗略地回顾一下我国体育管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是很有必要的。

1.1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世界列强虎视眈眈,国内经济千疮百孔,重建的任务极其艰巨。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国家必须强调集中统一意志。“全国一盘棋,一切行动听指挥”成了全体国民的一种政治理念。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得到全面的强化,在权力结构上形成了一个以中央政府为顶端的、纵向的金字塔式的连接秩序,按政府的行业管理系统和行政区划将社会组织纳入不同层次政府部门的控制范围,并据此给每一个社会组织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新中国成立三年后的1952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正式宣告成立,它是国务院下属的负责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全国体育事业的正部级政府机构。而后,全国县以上的政府机构都相继成立了各级体委。至此,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并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高度集中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专业化的训练竞赛体制、福利型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行政直属型的科技教育体制等四个基本特征。

1.2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概述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在此只能做挂一漏万的例举。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从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改写了中国奥运奖牌“零”的屈辱史开始,到许许多多世界冠军、世界记录的诞生,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1金(超越美国15金)的成绩高居金牌榜首,圆了百年前的“奥运三问”,筑成了让国人振奋,让世界叹服的竞技体育强国[3],为全面的体育强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与矛盾

2.1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包办体育,一枝独秀。在运行方式上是行政集权,管办一体。

(2)政府垄断:一是重要体育资源(重要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垄断;二是一定程度的行政垄断,主要表现在职业体育领域。

(3)政府对体育社团组织的直接领导,限制了体育民间力量的崛起,使其无力发挥作用(大政府,小社会)。

2.1.2体育事业内部结构存在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之一: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投入比例严重失调的矛盾2009年底,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的落实审议意见报告中提出,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最近做了两件令人惊诧的事,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是网上`晒账本',开部委预算公开之先河。二是发布了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1%,这一数据比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1.5%,相差几近20倍”[4]。继国土资源部之后,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于3月31日相继在其网站公布了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和2010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3.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体育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为什么还存在着如前所述的矛盾和问题呢?或者说为什么依旧轻纱笼面改革还不彻底呢?这是因为体育界的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受制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改革大环境,受制于整个政府职能转变的联动效应,受制于体育系统内部的利益调整和分配。简言之,它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配合,这就决定了中国体育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体育改革的过程是渐进式的,而非“单兵突进”一蹴而就的。对于“改革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有效解决”(任剑涛,2008)。那么,制约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4.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主要路径

4.1改革的方向

(1)逐渐打破政府包揽办体育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在层级制的体育管理体制下,体现政府的宏观管理。

(2)依靠政策法规向社会让权、还权,真正壮大体育社团组织(非“二政府”式的),让其承担必要的管理职能。

(3)逐步建立吸纳民间力量发展大众体育的一整套机制。

(4)强化体育公共服务的一系列措施。

4.2改革的两大主要路径

“改革,需要一定的`路径依赖',当所依赖的路径并不存在时,改革实际无从下手;若不考虑路径问题而执意`向前走',很可能欲速不达,甚至与原来的目标南辕北辙”。路径一:以二元体育管理体制作为过渡,最终达成新的一元体育管理体制。

路径二:必须将大众体育的发展纳入体育公共服务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很多问题与矛盾都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有关。改革只是个手段,其目的是为实现某种目标服务。体育改革可以有很多目标,但其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消费支出中,发展型消费(50%)已明显地超过了生存型消费(40.9%)为此,必须将大众体育的发展纳入体育公共服务的视野,以结合型管理体制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克宜,秦椿林.试论体育管理体制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6-13.

[2]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2.

猜你喜欢
奥运会体制政府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经典来信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