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分析

2015-05-28 07:08葛小雨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普通高校管理模式

葛小雨

摘 要:在概括和总结体育场馆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从管理部门和管理体制这两个维度出发,就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体育部门管理模式、集体承包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租赁模式及全物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1.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

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尤其是投资规模较大、场馆设施较好、维护费用较高的体育场(主要指田径场)和体育馆。

2.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

所谓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形式或样式,它与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各自使用的范围和所处的层次上。我们可以将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依次看成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概念,而且层次越低所指向的内容越具体。以下仅从管理方法和方式的层次入手,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2.1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最具体的依据,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2.2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是指管理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已有的多项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繁杂,而且很不规范。在管理方式的分类上,有的将管理方式分为: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学校统一管理、单位间协作管理和个人责任制管理等。而且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方式,实行对外开放、进行经营性管理和有偿服务的高校越来越多。

3.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任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不可能转变为完全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体育经营实体。但同时,由于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费用昂贵,在高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又必须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之路。因此,可以说高校体育场馆的本质是公益性的,但其管理手段可以也必须多样化(尤其是市场化),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3.1种类

从总体来讲,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行政型管理模式和经营型管理模式。

3.2特点及比较

从管理主体和运行机制两个维度出发划分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各种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从三个方面对这些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3.2.1组织方面

体育管理中的“组织”是相对静态的组织结构和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包括:

1)组织机构的设计。组织机构的设计是指确定组织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规定组织关系的活动。不同的管理模式,其组织机构的设计是不同的。但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最终所有权属于代表国家的学校,只是在管理机构的隶属部门上有所不同。其中,租赁模式下的体育场馆管理机构的隶属部门是租赁单位本身或其上级,这与其他管理模式下管理机构隶属校方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和全物业管理模式是两种崭新的场馆管理模式,它们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而产生的。在隶属部门上,它们的上级部门更加具体明确。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多为中小型场馆,其管理机构的结构简单、规模较小。故而,多采用直线式的结构形式。部分场馆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复杂的高校,也出现了直线职能式的结构形式。在管理主体方面,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各不相同,它们直接体现管理模式的根本特点。在组织机构的产生办法上,多数管理模式都采用行政任命或招聘的方法,这是由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2)组织活动的实施。

组织活动的实施是指把人、财、物等资源有效配合,并按一定的顺序和规范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其主要反映在人员配备和规章制度两方面。在人员配备上,各种管理模式均采用专职或兼职方式,但具体的人员组织结构的差异较大。其中,体育部门管理模式中很少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人管理。而其他类型的管理模式则多采用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方式。此外各种管理模式在员工的文化素质、群体结构、人员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差异,且从体育部门管理模式到物业管理模式,人员配备状况整体上呈递增趋势。规章制度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但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有部分场馆根本就没有规章制度可循,管理全凭管理者的经验和威望等,管理中漏洞较多;另一方面有规章制度的,在执行中也存在较多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值得有关部门加以注意。

3.2.2经营方面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进行了经营性开放,且经营项目多以群体性体育项目为主,采取“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式。但这种开放是建立在优先保证学校体育及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模式在经营的具体内容上的差异较大.

3.2.3财务方面

财务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情况。在收入方面,除体育部门管理模式下校方可能给予一定的拨款或补助外,其它各种模式的收入基本上全部靠自身经营获得,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开支,缓减了学校的财务压力。

4.结束语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几种模式仅从较抽象意义上进行总结,现实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是动态的、具体的和复杂的,可能还有其他的综合性、中间型或过渡型模式。不过,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看法,即各校在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来管理体育场馆的问题上,并不是主观的、机械的照搬,而是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体育体制和高校的特点和场馆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和校情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所以,各高校在选择本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时,应从本校的实情出发,找到既符合国情,又遵循惯例;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体育规律的管理模式,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场馆的效用和争取获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德清.现代管理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8,5.

[2] 许闽峰,等.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4):73-75.

[3] 翁惠根.关于浙江省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5,17,(3):28.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普通高校管理模式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