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2015-05-28 07:08颜琼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颜琼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它已经进一步融入到了部分高校及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中。该课程包括翻译信息技术、术语工作、CAT系统应用、翻译项目等模块。这极大的提高了译者的翻译效率,也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人才培养,主要障碍及发展前景

一、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

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翻译教学最核心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水平及综合素质。随着新的翻译技术的冲击,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翻译与语言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翻译人才培养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翻译技术的到了长足的发展,提高了翻译效率,也使翻译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中引进CAT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国内有关的高等院校翻译课程只介绍了简单基本的机器翻译技能,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涉及翻译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

广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技术,是指在翻译中运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设备辅助整个翻译过程的技术,包括译前原文分析处理技术、译中使用的翻译记忆技术和译后使用的译审软件,以及相关的桌面出版技术。狭义的CAT技术,则专门指为了改善翻译流程而开发的专用软件和相关技术(郜万伟,2010)。

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利用译员工作台、翻译记忆、术语管理等计算机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保证翻译质量。也就是说,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帮助人更加有效地翻译,优化整个翻译流程。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主要功能在于其具有对于翻译过程中对于大量重复或相似的句子和片段,CAT技术具有自动记忆和搜索机制,可以自动存储用户翻译的内容。当用户翻译某个句子时,系统自动搜索用户已经翻译过的句子,如果当前翻译的句子用户曾经翻译过,会自动给出以前的翻译结果;对于相似的句子也会给出翻译参考和建议(莫宇驰,杨雄琨,2012)。

CAT具有的自学习功能,它会随着用户的使用,学习新的单词、语法和句型,为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并将用户翻译过的资料转换为可以重复使用的记忆库,在后台建立语言数据库,每当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出现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使用记忆库中最接近的译法。

三、CAT对现代职业翻译的必要性

1、译员的必要工具

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和深化,使得翻译不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极大地需求量。在整个市场上,非文学文本占到了翻译总量的95%(李长栓,2004)。许多翻译服务机构都己经开始采用CAT技术。据调查,国内翻译服务产业一线工作人员,三分之二的从业人员能够使用CAT,且大部分人依靠自学掌握相关技能,这表明我们的CAT研究与教学远远落在了翻译实践的后面。

2、翻译方向及学科建设的要求

翻译专业应强调实用性,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也应如此。而根据对翻译行业的调查,各种CAT软件早己是翻译工作一线从业人员的核心工具。因此,CAT进入翻译这一实用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之事。

3、国外翻译专业建设经验成效

从2004年10月1日起,欧盟委员会启动“欧盟笔译硕士”(EMT)项口,培养能够满足委员会和其他欧盟机构的特定翻译要求的译员。EMT的培养方案提到了三种基本翻译技能:翻译基本功、信息获取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及术语工具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能力),其中两种基本技能涉及机算机技术。“《欧盟笔译硕士培养方案》要求一开始就教授各类翻译信息技术,然后在日后的翻译作业中运用这些技术”,这等于是将广义的CAT看作是译员的核心基础能力,是进行笔译训练的前提。对比欧盟的先进经验,我们现在虽然开始认识到了CAT的作用,但显然对其重要地位认识仍很不足。(徐彬,2010)

四、使用翻译技术的主要障碍

根据学者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翻详记忆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1、“翻译记忆”的核心概念是以往翻译过的原文及译文的对应片段资源再次回收利用。因此,翻译前后文关联紧密的文件变成了单独翻译多个句子后再加以组合,信息的传达中的损失将不可避免会产生。2、翻译记忆软件并不是很容易地就可以在已有的翻译或是本地化的流程之中套用。要使翻译记忆的使用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翻译流程必须重新规划。3、现行的文件格式种类繁多,翻译记忆软件并不支持所有这些格式,相关技术还有待完善。4、翻译记忆软件的学习使用本身比较困难,用的好的人更是寥寥无几。5、普通的免费软件功能有限,而功能完整的翻译记忆软件价格昂贵。6、这些翻译记忆软件比较适合定期修订且内容相对固定翻译项目。

五、翻译技术的前景

计算机辅助翻译面临的困难,如语义分析.语篇分析等,迄今为止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业界广泛期待CAT的研究和发展能够努力解决下面的问题:

1、目前的翻译技术大多是以孤立的句子为单位,将来应该努力考虑语境因素,将处理范围扩大到句群甚至整个语篇。

2、应该强调基于语料,统计和知识库的语言研究。帮助解决语义的理解分析强调计算机的自动学习(习得、训练)等策略,井努力开发双向系统,更方便地帮助用户调节和控制系统的行为。

4、应该努力开发出价格低廉、功能可靠、使用简单的翻译工具,并且方便个体使用者在这此上具之间自由转换。

5、应尝试开发而向小语种或者口头翻译的工具。

六、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翻译方式及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应把翻译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应该放在比较重要的高度,相关专业应该重视对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切实加强翻译专业实践性的实用型转变,并将翻译技术和更大范围的信息技术教育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翻译人员也该不断学习,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效率。

参考文献:

[1] Bowker L 2002.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University of Ottawa.

[2] 郜万伟.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新乡学院(社会科学报)》.2010年06期.

[3] 莫宇驰,杨雄琨,人才培养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J]大家.2012年11期.

[4]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 徐彬,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海翻译,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