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视角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5-29 13:24王艳丽
商场现代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决定其人才培养更应该具有国际化特征。本文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入手,归纳出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据以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提出实现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国际化;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

1.国家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针

为推动地方院校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关键环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机制。

2.地方本科院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应用型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时代,高等教育日趋发展为三种类型:即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型为主的本科院校,首要特点在于确定教学中心地位,以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应用型教育的鲜明特色。地方院校是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主体,要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培养人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属于地方应用技术型院校,针对应用技术型院校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观念,确定了“理论够用、学以致用,能讲会干”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原则。

3.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人才培养必须放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思考,走出校门就是国际竞争的大门,每个竞争都是国际竞争。国际化应该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在质量上更要强化学生国际化的竞争力,使学生真正能够跨文化交流,在与国际人才同台竞争中,彰显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00多人,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国际贸易专业要具有竞争能力就应具有国际化特色,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会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

4.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2009年,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发开放区建设规划,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边境贸易区主要构建中日韩俄双边、多边跨国自由贸易区。是构建集贸易、投资、出口加工、国际物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自由边境区,长吉图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在于加强中国与日韩,乃至整个东北亚区域各国全方位的国际经贸交流。

拟建的中日韩自贸区是东北亚区域经济规划区,使中国更多地接受日、韩先进技术,根据中日韩2020展望,中日韩未来的合作经济主要在三国之间贸易、物流、投资、金融等领域展开,经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对日韩的经济贸易会不断地扩大,对日、韩贸易人才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良好外语水平和较强专业应用能力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根据《中国人才蓝皮本2010》预计,2010外贸人才需求达79万,而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供应缺口仍然很大,并且未来外贸人才需求还会增加。

5.从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需求看外语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招聘学生的首要条件

通过对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国内几大招聘网站调查得知,各企事业单位对国贸专业的网上招聘要求很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英语要求颇高,一般为英语六级以上水平,口语要好,表达流利,有国际贸易经验,熟悉海外市场,熟悉国际贸易整个流程,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人才需求我们可以看到,单一性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掌握几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日渐成为趋势,提高人才培养的外语水平对能否加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特征看,2003年的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国际化人应该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国际化人才需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全球视野,二是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三是熟悉国际规则,四是具备较强的运作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本着“立足国际、面向地方、突出特色、着眼未来”的理念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国际,面向吉林省和东北亚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熟练掌握英语、日语或韩语沟通技巧与能力,具备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具有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日资和韩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领域从事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国际谈判、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以东北亚区域经济为着眼点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两个特色:一是英语双语教学和外教口语特色;一是采取分班教学的小语种特色(日语和韩语)。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课程培养模块的构建

1.双外语特色课程结构模块(下表)

(1)英语双语教学和英语口语模块。英语双语教学模块和英语口语模块是必修模块。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在国际贸易学、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等主要专业课中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增设商务沟通英语,外教口语课,提高学生口语交流水平。

(2)日语和韩语教学模块。日语和韩语教学模块是任选模块。在学生入学时分成日语班和韩语班,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分班进行日语和韩语教学,主要侧重语言沟通与交流。

2.双外语特色课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对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国际贸易专业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语言精读+口语交流+素质拓展”的教学模式。

语言精读主要是通过精读教材,扩展精读范围,由教师采用研讨式、启发式、音乐渲染,创造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开展合作式的交流活动,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和应试能力。

口语交流,课堂上与外教进行口语沟通,采用角色扮演、讲英语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并通过第二课堂的外语角和外语社团来加强口语训练,使学生口语达到自由交流的水平。

素质拓展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英语大赛,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课外外语活动,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和水平。比如:外语歌曲比赛、外语辩论会、外语诗歌朗诵、外语演讲、外语短剧等活动。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块结构表

3.双外语特色课程效果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尺度。双外语特色课程效果评价的模式包括英语模块的评价和日语和韩语模块评价模式。

英语模块的评价模式是“大学英语四级证+商务英语证”作为学生的毕业的条件之一,对于省级以上英语大赛获奖学生和考过大学六级的学生优先推荐工作。

日语和韩语模块的评价模式是“日语和韩语三级证”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考过日语和韩语二级证的学生优先推荐工作。

四、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的途径

1.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区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成立由企业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人才培养实验区的形式在新生年级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重点放在双语教学教师的培养

要重视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对外语教师定期进行外语水平的测试,选择外语教学水平较强的教师进行教学。对专业教师要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定期去外贸企业培训学习,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积极争取多种渠道聘请外教上课,提高学生外语交流水平。

3.联系日资和韩资企业,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培养条件和就业渠道

在东北亚区域内联系国际贸易企业,重点放在日资、韩资企业,安排学生的专业实习,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实现校企合作,并为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效果提供检验的场所。根据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用人反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块进行修订。

4.加强国际交流,联系日本和韩国大学,互派交流学生

加强大学之间的交流,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国外大学的教学优势和地域文化,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巧慧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刘贵富等.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4]钱国英.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魏朱红等.“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

[6]戴云龙等.地方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7]买琳.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建[J].职教论坛,2014.

[8]许玉清.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认识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2012.

作者简介:王艳丽(1967-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毕业,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技校国际贸易专业SWOT分析
谈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