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人参锈腐病发生危害调查及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2015-05-30 19:06李昕月付俊范魏晓兵李自博车喜庆周如军
农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毒力测定杀菌剂

李昕月 付俊范 魏晓兵 李自博 车喜庆 周如军

摘要:就长白山区人参锈腐病发生危害进行调查,并选用新型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进行了测试,以期为生产上安全高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世高水分散粒剂、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对人参锈腐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sub>值分别为1.19、20.56、27.7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世高WG、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对人参锈腐病防效达50%以上。人参锈腐病发病盛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10%世高水分散粒剂、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是目前防治人参锈腐病的有效药剂。

关键词:人参锈腐病;杀菌剂;毒力测定;田间防效;毁灭柱孢菌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4100086

0引言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长白山麓。由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Zinns.) Scholten]引起的人参锈腐病是人参产区分布最广和发病时间最长的地下病害,从播种到各参龄都有发生,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和品质,在辽宁和吉林参区发病率一般为20%~30%,造成25%~30%产量损失。近年来尽管对人参锈腐病的研究较多,但国内仅限于对人参锈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改良参地土壤和拮抗菌筛选等一些比较基础的研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在防治方面。目前人参锈腐病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由于缺乏系统防控技术研究,盲目用药及滥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导致人参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本研究对长白山区人参锈腐病田间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在植物病害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从人参锈腐病发病植株上分离得到致病菌株,针对其生物学特性选用国内外11种新型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以期为人参锈腐病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田间发生危害调查

2012-2014年陆续对长白山区的辽宁桓仁、清原、新宾、宽甸和吉林集安、抚松等人参主产区进行了人参锈腐病发病危害调查,调查方法是每块参田随机选取5个小区,每小区选100株,调查病株率。

1.2供试菌株

人参锈腐病病样于2013年6月上旬采自吉林省集安市人参基地,在室内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试验所用的人参锈腐病菌株。

1.3供试药剂

50%阿克白可湿性粉剂、18.7%凯特水分散粒剂、50%凯泽水分散粒剂、60%百泰水分散粒剂、30%翠泽水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翠贝水分散粒剂,上述7种新型杀菌剂均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0%世高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江苏瑞邦农药厂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4抑菌实验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在无菌条件下将人参锈腐病菌转接至PDA培养基,20C恒温培养10天后,在菌落边缘打5.0mm的菌饼备用。分别吸取一定体积的不同浓度药液加入融化冷却至45℃的PDA培养基中,配成使用浓度,以无菌水作为对照,凝固后,将菌饼接种在含有相对应浓度药剂的PDA平板上,每个浓度设3次重复。20℃恒温培养10天后,对照菌落直径超过5.0cm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出该浓度下化学药剂的相对抑菌率。

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xl00%…………………………………… (1)

统计出各药剂不同浓度对各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1.5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中草药园中进行,种植前采用刺伤法进行病原菌侵染,共设7个处理(药剂及质量浓度见表2,清水处理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初期采用参根蘸药方式进行防治,1周后再进行灌根给药处理。种植后15天检测出苗率,秋后按照对角线采样抽取每个重复的20株人参进行染病情况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人参锈腐病病害分级标准参照王士杰等:0级,参根无病;Ⅰ级,病斑占参根表面积的10%以下;Ⅱ级,病斑占参根表面积的10%-30%;Ⅲ级,病斑占参根表面积的30%-50%;Ⅳ级,病斑占参根表面积的50%以上。通过公式计算锈腐病的病情指数(公式2)和药剂防治效果(公式3)。

病情指数=∑(发病级别×各级病根数)/(调查参根数×最高病级值)×100………………………………(2)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3)

2结果与分析

2.1发生危害调查

田间调查发现,人参锈腐病是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人参根部病害之一,可为害各龄参根,田间发病率为15%-30%。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发病盛期,也是人参连作的主要障碍(图1)。

该病从早春参苗出土至枯萎期或休眠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或发病。发病初期在侵染点呈现黄褐色小斑点,后随病情扩展,表现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部边缘稍隆起、中部略凹陷,病健部界限明显。发病较轻时,参根表皮完好,仅表皮下几层细胞受害,不深入根肉内部;当受害严重时,表皮破坏呈现锈斑状,且深入根肉组织成褐色病变,病斑处积聚大量锈粉状物,呈现干腐状,使侧根,甚至主根横向腐烂,最终可腐烂死亡。越冬幼芽受害后,呈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内部,使其不能出土,在地下腐烂死亡,形成严重缺苗(图2)。

2.2抑菌试验

利用11种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对比试验,经统计分析得出每种药剂的相关系数、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如表l所示。供试药剂对人参锈腐病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的药剂之间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不同,在较高浓度下,多数药剂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10%世高WG、18.7%凯特WG和60%百泰WG对病原菌抑制效果相对较好,以10%世高WG防治效果为最好,在浓度为100mg/L时抑菌率达到87.47%,其EC50值为1.19mg/L;其次是60%百泰WG和18.7%凯特WG,抑菌率分别为73.83%和64.33%,EC50值分别为20.56mg/L和27.77mg/L;而50%凯泽WG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差,500mg/L的浓度下抑菌率仅为12.44%,其EC50值达到552694280mg/L。

2.3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经过染病处理的苗栽经过蘸药和l周后的灌根给药处理后人参出苗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没有达到完全预防的作用,其中使用10%世高WG和18.7%凯特WG的试验处理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显著,出苗率在80%以上,其他药剂都在60%~80%之间,清水对照的出苗率为46.67%(表2)。试验结果表明人参锈腐病病原菌可以侵染芽孢从而影响人参的出苗率,降低人参产量。表2中7组药剂处理病情指数在40左右,其中10%世高WG的病情指数较低为26.08,防效达到60.15%(与其他6组比较差异显著),但还是比较低的,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表明给药方式对防治效果有较大影响,同时也说明经分离得到的人参锈腐病病原菌有较强的致病力。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10%世高WG、18.7%凯特WG和60%百泰WG 3种对人参锈腐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其EC50值较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世高WG和18.7%凯特处理出苗率最高为83.33%,世高防效最好达60.15%。其中10%世高WG、18.7%凯特WG和60%百泰WG 3种药剂在生产上对人参锈腐病防治未见报道。

人参锈腐病是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最难的人参根部病害之一,可为害各龄参根,是人参连作的主要障碍。目前尚无防治人参锈腐病的专用特效农药,因此本研究筛选新型杀菌剂防控该病对发展无公害人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l0%世高WG、18.7%凯特WG和60%百泰WG 3种药剂对人参锈腐病具有较好防效,虽然防效偏低仅为50%以上,药效结果不够理想,还需做复配试验等更多尝试,但对极难防治的该病仍具有较大指导意义。Yu等认为引起人参锈腐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前期苗床无害化处理非常关键。因此提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并且在人参移栽过程中蘸药处理防治锈腐病侵染,是人参生产中的重要措施。试验所用药剂均为低毒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人参锈腐病的过程中应合理轮换、交替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本研究可为实际生产中人参锈腐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毒力测定杀菌剂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烟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咖啡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氰氟虫腙与醚菊酯混配对水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与防治效果束兆林
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梨果采后青霉病、灰霉病的控制效果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
海南椰子坚蚜对五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
9种杀菌剂对茄子褐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