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肥处理对‘木枣’果实维生素C、黄酮和出干率的影响

2015-05-30 19:06赵满兴曹超仁王咪咪陈宗礼
农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维生素C黄酮

赵满兴 曹超仁 王咪咪 陈宗礼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红枣品质的影响,为合理科学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以‘延川木枣为供试材料,分析测定了在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木枣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以及出干率。结果表明:施氮和灌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枣果品质。其中,施氮量对枣果品质的影响较大。在施氮0.5kg/株、灌水60kg/株处理下,枣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492.3mg/100g。在施氮0.5kg/株、灌水20kg/株处理下,枣果黄酮含量最高,为74.7mg/100g。在施氮1.0kg/株、灌水60kg/株处理下,枣果出干率最高,为74.1%。从枣果的营养角度来看,最佳施氮量为施氮0.5~1.0kg/株,最佳灌水量为60kg/株。总的来看,施氮和萌芽期灌水均能提高枣果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

关键词:‘木枣;维生素C;黄酮;出干率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4120014

0引言

枣树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重要经济树种,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枣的营养价值极高,除鲜食以外,又可制于和加工成酒枣、蜜枣、水晶枣等。枣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市场也很受欢迎。红枣含有诸多营养、保健成分,除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机酸和三萜类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药用价值较高的黄酮类物质。鲜枣的制干率也是评价一个枣品种是否优良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国内关于红枣的研究报道较多,大多集中在红枣营养价值、内在品质分析方面,在红枣主产区,关于施肥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一些报道,但是水肥协同作用对半干旱地区红枣品质的影响报道相对较少。延安地区春旱较为严重,而此时止值枣树萌芽时期,枣树对水分的需求很迫切,探究在枣树萌芽期灌水对于枣树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笔者选取了延川县的‘木枣,通过田间水肥试验,分析不同水肥处理对‘木枣中内在化学成分维生素C、黄酮、出干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枣树科学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试验所用鲜枣采自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枣湾村的红枣无毒苗繁育推广基地。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距延安市80km。全县东西长74.25km,南北宽51.5km。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江相望,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与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延川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温差大,年均气温10.6℃,年日照2558h,平均海拔850m,全年无霜期有185天且降水量不足500mm。该枣树基地是红枣的最佳优生区之一。

1.2研究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布置在陕西省红枣重点试验室在延川县建立的红枣无毒苗繁育推广基地。试验区土壤为黄绵土,pH8.12。试验树木是栽植6~7年的‘木枣枣树。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用量为50kg/株,过磷酸钙1.5kg/株,硫酸钾1.5kg/株,在秋季收获后施入土壤。试验设施氮量和水分2个因素,氮肥选用尿素,在萌芽期灌一次水。试验按2因素4水平设计,共16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选长势基本一致的枣树3株,作为试验株。

1.2.2样品采集及处理 在试验株树冠外围中部东、西、南、北各选2个长势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二次枝作为观测采样枝,每个采样枝固定20个枣吊挂牌标记进行观测。在试验株树冠外围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采10个枣果,每株试验株采枣果40个。再将其带回室内分析。

1.2.3相关指标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反滴定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乙醇提取,比色法测定。出干率采用烘干法测定。

1.3数据分析

数据均采用Excel和SAS 8.0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水肥处理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不同水肥处理对枣果维生素C含量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之间无显著差异(F=0.54,P=0.6558),水分处理之间达到显著差异(F=4.13,P=0.0145),施氮量和水分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0.70,P=0.7074)。

在施氮0.5kg/株、灌水60kg/株处理下,枣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508.3mg/100g。在不施氮、不灌水处理下,枣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低,为336.3mg/100g,该试验维生素C含量平均值为413.1mg/100g。这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红枣素C含量结果相接近。

施氮和不施氮之间维生素C含量有显著差异,不施氮处理的平均维生素C含量最低。施氮1.5kg/株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略高于施氮0.5、1.0kg/株处理。进一步说明施氮可以增加枣果维生素C含量。在不灌水和灌水20kg/株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增加,但是,在灌水30、60kg/株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0.5kg/株处理时,维生素C含量最高。灌水和不灌水之间有显著差异,灌水量越大,维生素C含量越高。说明萌芽期灌水可以增加枣果维生素C含量。

2.2水肥处理对枣果中黄酮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不同水肥处理下,枣果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施氮和不施氮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6.39,P=0.0018),灌水和不灌水处理之间也达到显著差异(F=25.40,P=O.OOO1),施氮量和水分交互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F=5.43,P=0.0002)。本试验黄酮含量平均为53.0mg/100g,李志熙等研究得出陕北3种红枣黄酮含量在65.1~158.6mg/100g,沈广志等研究得出红枣黄酮含量为235mg/100g。不同研究者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在施氮0.5kg/株、灌水20kg/株处理下,枣果黄酮含量最高,为74.7mg/100g。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黄酮含量总体上是增加的,施氮1.5kg/株处理,黄酮平均含量最高。但是,不同施氮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灌水量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灌水20、30kg/株处理的平均黄酮含量相同。施氮和萌芽期灌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枣果黄酮含量。

2.3水肥处理对出干率的影响

如表4所示,不同水肥处理对枣果出干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5.03,P=0.0061),水分处理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F=2.82,P=0.0556),施氮量和水分交互作用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1.73,P=0.1253)。

不施氮、施氮0.5kg/株和施氮1.0kg/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与施氮1.5kg/株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在施氮1.0kg/株和灌水60kg/株处理下,枣果出干率最高,为74.1%。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可以提高枣果出干率,过量施氮反而会降低出干率。在施氮1.5kg/株和不灌水处理下,枣果出干率最低,为63.0%。灌水60kg/株处理的平均出干率最高,灌水20、30kg/株处理的平均出干率相同。可见,萌芽期每株灌水60kg可以提高枣果出干率。

3结论

施氮和灌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枣果品质。其中,施氮量对枣果品质的影响较大。在施氮0.5kg/株、灌水60kg/株处理下,枣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492.3mg/100g。在施氮0.5kg/株,灌水20kg/株处理下,枣果黄酮含量最高,为74.7mg/100g。在施氮1.0kg/株和灌水60kg/株处理下,枣果制干率最高,为74.1%。从枣果的营养角度来看,本试验最佳施氮量为施氮0.5kg/株。总的来看,施氮和萌芽期灌水均能提高枣果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

4讨论

科学的水肥管理直接影响着枣树的生产以及枣果品质。以往的研究者们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枣树进行了单一肥料或氮磷钾配比研究,均得到了施肥能明显改善红枣品质的结论,本试验也获得相类似的结论。在陕北延安地区,早春土壤干旱是限制枣树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试验在施氮的基础上结合灌水来研究水氮对木枣品质的影响,这有别与其他研究。笔者得出的水氮最佳组合是在本试验栽培管理条件下得到的,在具体应用中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综合以上结果,水肥配合均能促进枣树品质改善,提高枣果维生素C和黄酮的含量,可为陕北木枣生产的科学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但是施氮和灌水协同作用的效果还需在枣果的其他品质方面(如糖酸比、蛋白质、氨基酸等)得以验证,氮磷钾配比施肥结合灌水技术以及施用有机肥对当地木枣品质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维生素C黄酮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脑心清片中6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不同酸提取对维生素C测定结果的影响
川芎嗪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评价
补充维生素C对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ROS/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