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中园艺作物的重要性研究

2015-05-30 19:22龙荣华方艳浦恩达马钧
农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园艺作物昆曲

龙荣华 方艳 浦恩达 马钧

摘要:现代园艺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保障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作用。笔者简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发展云南省经济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出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通过调查分析了园艺作物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收益远比一般其他农作物收益高,以及园艺作物在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中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促进示范带周边人们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示范作用,同时,笔者提出了5条促进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的建议供决策者和读者参考。

关键词: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园艺作物

中图分类号:S609.9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cjas15010040

0引言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重要性产业,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人们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经济、舌尖上的健康,更和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密不可分。

1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提出及建设目标

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发展云南省经济及推进城市化进程,于2012年6月提出立足滇中经济圈,依托昆明、曲靖2个城市及公路、铁路2条轴线,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按照“散步同步联动、点片面带结合”的理念,着力培育“粮食、烤烟、果蔬、花卉、油料、山地牧业、特色水产、高效林业、都市农业”这9个产业。最终,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成带动全省、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和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研发推广中心,引领全省绿色经济和高原特色农业大发展。经过2个五年计划的规划建设,力争把“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成为“全国知名、云南一流、带动全省”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样板,以及让昆明、曲靖的经济发展在云南的经济发展中实现率先跨越。

2园艺作物在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发展中的地位

以夏秋冷凉蔬菜、温带果树、花卉为主导的园艺作物是这一示范片区传统的优势经济作物,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及时了解片区的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现状,2013年10-11月,笔者参加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资助、云南省园艺学会组织的专家团队,对昆曲高速公路沿线5个农业重点县(市、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表明,这一地区园艺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2.1园艺作物在种植业中的规模及比重逐年扩大

通过对嵩明、麒麟、马龙、沾益、富源等昆曲高速公路农业发展重点县的调查发现,园艺作物在这一片区种植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图1中各县区的粮食、园艺作物2008-2012年的种植面积来分析,除富源县的园艺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外,其他各县区的园艺作物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然,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有增加。这主要是曲靖片区的马龙、富源、沾益等县山区面积较大,在海拔变化较大、无水源保证的地方,目前多数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2.2园艺作物对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图2各县区的粮食、园艺作物2008-2012年的种植作物产值来分析,但各市县区的园艺作物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麒麟区、沾益县的园艺作物产值增幅较大,如沾益县2012年的粮食作物与园艺作物产值比约1:3,麒麟区2012年的粮食作物与园艺作物产值比值约1:1.5。所以,在这几个区县,粮食作物的地位已被弱化,园艺作物的地位已相当重要,同时,园艺作物已发展成为当地的重点支柱产业。

2.3来自于园艺作物的收入显著增加

从图3嵩明县2008-2012年园艺作物种植面积(蔬菜、花卉、果树)及产值来分析,种植面积2008、2009年相同,2010年有下降,其他年度稳步增加,总产值2009年较2008年增加,2010年有下降,2012年较前4年有大幅度增加。每公顷产值2008年达到2.7万元,2009年以后,均超过3.45万元。从2010年开始,种植面积、单产值、总产值均稳步增加。说明嵩明县的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着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园艺产业转变。2010年种植面积、总产值以及单产均比上一年有下降的原因,与嵩明县从2009年开始的自然干旱现象有关联。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园艺作物新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以及园艺产品的附属加工企业的引进、建设、发展,大力促进了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昆明至曲靖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改扩建,以及昆明、曲靖等滇中地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昆曲高速公路沿线县(市、区)的作物种植结构将会更快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是向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园艺产业调整,所以说,园艺产业在昆曲绿色经济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影响园艺作物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除自然条件外,经济、市场、技术是影响园艺作物生产布局变迁的主要因素。其中,区位优势、灌溉条件、农户经营规模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是影响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园艺作物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布局的变迁是各地区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种植业内部比较效益、灌溉条件、自然灾害状况、技术普及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自然因素对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影响

园艺作物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周围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生产用水对灌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相对较大。调查显示,冬春持续干旱和急剧变化的低温冻(霜、雪)害是这一片区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但受水资源的限制,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嵩明、麒麟、沾益等县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灌溉设施条件较好,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程度较低,园艺作物产业发展较快。而在马龙、富源等地,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对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影响十分显著,园艺作物生产所占比重很低,仍处在以粮为重的发展阶段。

3.2非农就业机会对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影响

基于追求收入最大化原则,在决定种什么时,农民不但要比较园艺作物和其他作物如粮食、烤烟等的相对经济效益情况,还要权衡其他非农收入的机会。由于园艺作物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技术和管理,农民从事园艺作物生产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及其收入的不断增加直接影响着园艺作物生产过程的劳动用工量和生产成本。

调查研究表明,在嵩明、麒麟和沾益等地区,由于紧邻昆明、曲靖2个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地区,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机会较多,土地容易流转,在企业的带动下,园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近几年受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大,可利用的土地逐年减少,许多企业有向更低价地区转移生产基地的趋向。

3.3技术和市场因素对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影响

伴随着新品种和新技术广泛应用,园艺作物生产过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对农业生产布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对嵩明、麒麟两个园艺作物优势产区调查分析结果来看,由于企业对土地、技术、资金等的集成效应,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技术对产业的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对产业的布局产生着正面影响。而市场需求增长及需求结构变化诱导着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变迁。

调查研究表明,蔬菜产业近几年在国内、国外市场高需求的拉动下得到蓬勃发展,规模和产量在不断扩大,品种结构在不断优化,以夏秋叶菜类为主导的蔬菜生产已成为昆曲绿色经济带发展中的优势产业。马龙县是云南省传统的早熟苹果优生区域,近几年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通过品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现代省力化修剪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品质和效益大幅度提升,种植规模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产业优势正在得到增强,以中早熟苹果为代表的经济林果业伴随着服务昆明、曲靖城市需求功能的不断拓展,也在发生着结构性调整。

4促进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4.1把握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变迁规律,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

调查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艺作物这种高附加值的产业生产布局在不断向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好、比较效益高、非农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充足的地区集中。这种明显而有规律的变迁,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品种结构的变化、供应地区的变化等,同时也会对社会基本需求的稳定保证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因此,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把握园艺作物生产布局的变迁规律,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促进园艺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确保农产品稳定供应,发挥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在高原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加强耕地保护,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生产水平

调查研究表明,自然灾害、人均耕地规模、有效灌溉条件和技术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在优化生产区域布局的同时,要坚持资源禀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根据各地区的经济、自然和技术等情况,兼顾当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实现自然条件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尽快建立起土地合理流转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稳定土地面积,尤其是高质量的土地应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巩固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改善农田的基本灌溉条件和生产设施条件,提高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普及的力度,转变生产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调查显示,近几年由于有机肥投入的降低,化肥及农药投入大幅度增加,耕地质量及食品安全逐年下降,已严重影响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议在人少地多、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山区、半山区等粮食主产区优先支持发展以草食性为主的牛、羊等畜牧业生态化养殖,通过草场建设和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不仅可就地转化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也可为坪坝地区的园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为大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4.3优化区域,转变农业扶持方式,提高政府资金的引导效率

在原有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方案中,涉及昆明的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区、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寻甸县以及曲靖市麒麟区、宣威市等沿昆曲公路、铁路干线分布的16个县市区,但由于上述16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农业发展十分不平衡,农业的功能定位也不一样。有些地区(如昆明市的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呈贡区等)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推进,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原有的生产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因此,应对原有的规划进行调整,放弃一些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区域,集中财力、物力在农业发展的优势区和重点区域,通过向能够选用良种、优化基础设施、雇用劳动力的生产者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后补助的方式,鼓励其建立起可靠的农业劳动力供给体系、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种苗繁育及产品分级包装冷藏系统,尤其在技术创新和推广新技术、市场开发等方面要给予重点支持,这些措施的直接目标是支持和帮助益农者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管理水平,间接目标则是鼓励小规模生产者逐步退出农业生产领域,进而达到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影响和带动整个产业带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对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综合示范带动作用。

4.4加快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由于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推动作用的影响,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产品的种植规模和产量扩张迅速,但多数产地缺乏产业转型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政策安排,重投入、重生产、轻管理、轻引导,忽视市场对产品生产的需求导向,生产的盲目性带来的市场风险压力在加大。因此,建议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合理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适度控制产业发展规模,促进和引导产业向优生区集中,并着力推进采后储藏、加工、运销、贸易及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原产地保护、公共谈判、公共促销、公共广告、电子交易平台等市场软环境建设,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加快产业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型向优质、安全、营养、高效为标志的质量型发展转变,以克服因发展盲目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在嵩明县的牛栏江水源保护区严控范围内,政府要严控给水源带来污染的农药、化学肥料的施入,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正确引导区域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在沿河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引导农民种植部分水生蔬菜、果树,在水土净化的同时,产生较好经济效益。

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组织该区域内的中央、省、市、县科研及推广机构,通过科技协同攻关,针对现代园艺产业发展所需,大力研发和推广劳动节约型轻简化技术、节水沃土技术、产地低成本储运保鲜技术及营养品质提高技术等,建立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园艺产品科技研发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4.5重视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防灾减灾及预警体系建设

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鼓励外来社会资本投入的同时,应多途径支持本地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销售的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建设。采取政府支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化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推进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规模适度化、经营品牌化。

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区位优势,但也面临2个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1)受频繁的冬春持续干旱及晚霜危害影响,蔬菜等园艺产品的产量年度间变化较大;(2)7-9月连续低温、降雨、寡照对产品品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降低自然灾害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应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保险与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尽快探索建立起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灾害预警与防控的生产管理基础体系,确保产业发展的健康、稳定,实现农民收入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园艺作物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园艺作物栽培中相关技术问题
园艺作物栽培中相关的技术问题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体研究进展
云斑白条天牛对园艺作物的危害及习性
补园和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