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学习适应的影响探析

2015-05-30 05:26王唯聪张春兰杜思佳
学理论·中 2015年9期

王唯聪 张春兰 杜思佳

摘 要:新市民子女的身份转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探究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其学习适应的影响。调查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沟通鼓励对孩子课堂表现、父母的陪同阅读对孩子学业成绩均有显著性影响,验证了身体文化资本对学习适应影响的重要性。家庭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在新市民子女家庭得到验证,家庭身体化资本匮乏影响其学习适应。政策建议提高新市民家庭父母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并拓展新市民子女的学校教育资源。

关键词:新市民子女;家庭文化资本;身体文化资本;学习适应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40-03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农民工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说明,在符合政策条件下,农民工可以在城市落户,成为“新市民”,而农民工子女的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成为“新市民子女”。当农民工子女转变为新市民子女时,他们的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习适应情况如何,两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新市民子女是随着新市民的出现而出现的,综合其他学者观点,本研究将新市民界定为:原户籍在农村现居住在城市6个月以上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城镇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新增市民。同时将“新市民子女”界定为:6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的后代。

在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从家庭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多,有的学者从家庭父母亲的社会资源网络出发,研究网络中支持者的数量、与支持个体的接触频率等与儿童的学习适应的影响关系,调查表明父母的社会资源网络越强,儿童的学习适应就越好[1];也有学者从家庭教养方式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有正向作用[2]。总体来看,尽管有文献涉及家庭社会资本和教养方式的影响,但都没有深入社会资本和教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深层概念——家庭文化资本中的身体文化资本,并且这些文献都没有以缺乏身体文化资本、学习适应相对较差的新市民子女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综合上述观点,以新市民子女为具体研究对象,以身体化文化资本为主要影响因素,这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家庭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概念是由布迪厄提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家庭所输送的文化资本,是最隐蔽的、最具社会决定性的教育投资本。”[3]本文依据他的定义,将家庭文化资本操作为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家庭客观化文化资本、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

家庭身体文化资本。指与个人的身体直接相联系的文化资本,是通过家庭教育而储存在个人身体中的文化知识、学识修养和性情倾向。

家庭客观化文化资本。指家庭所能提供的文化物品或资源。

家庭体制化文化资本。指家庭內经过社会合法的文化制度所确立的教育文凭。

2.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属于学校适应的一个测量部分,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学业结果。学习态度指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学习环境指对课堂环境的适应。能否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能否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学习过程指对课程的预习、复习是否充分,在课堂上能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并且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学习结果指学习成绩在班级的表现如何。

(二)数据样本

资料来源于本研究小组在2014年6—9月在河南省洛阳市进行的抽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90份(小学有效593份,初中有效297份),有效回收率为93.10%。其中,小学生有效回收率为95.03%,初中生有效回收率为89.45%。

资料采用自填问卷方法收集。学生问卷以集中讲解、当场填答、统一收回的方式进行;家长问卷则采取由学生带回家,家长填写后由学生带回交给老师。学生样本与家长样本一一对应。最后,筛选出符合概念界定的新市民子女作为样本。新市民子女309名,其中父母于2000年后获得城市户口有143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新市民子女:家庭文化资本状况与学习适应

通过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化文化资本与学习适应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586,客观化文化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系数是0.296,体制化文化资本对学习适应的相关系数为0.297。可见,家庭身体化、客观化、体制化文化资本对新市民子女的学习适应均有相关关系,但是,以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对于新市民子女的学习影响。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本问卷中,教养方式的测量指标为“是否较少过问我学习”“检查孩子作业”我们现在首先将父母是否“较少过问我学习”与“我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两个变量做交互分析。

在父母较少过问学习*我对学习的态度的交互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父母非常符合、比较符合“较少过问学习情况”时,认为“学习非常重要”仅占9.2%和17.3%,在父母更多过问学习的情况中,认为学习非常重要的比例达到51.8%。同时,P值为0.001,通过显著性。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父母过问学习越多,孩子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越强。反之,如果父母较少过问学习情况,孩子会倾向认为学习不太重要或者一点也不重要。

下面探究父母“为孩子检查作业”与孩子“是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两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讲解问题”。

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辅导0.1%1.1%14.3%24.3%在父母为孩子检查作业*孩子是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交互表中,P值<0.001,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现出两者相关。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发现,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而且相关性非常高。我们把“从不检查”“仅签字”“只检查完成没有”视为低度责任感的检查作业的方式时,会发现此时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能完成作业”的比例非常高,分别为18.5%、22.2%、29.6%,但是当高度责任感的检查方式出现时,如“指导改正”“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辅导”,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能完成作业”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降低到3.7%、0.1%,而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的比例高达17.3%、24.3%。根据此交互表,我们发现,父母为孩子检查作业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三)父母对孩子的沟通鼓励对孩子课堂表现的影响

学习适应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学习过程,孩子在课堂表现的情况又是体现其学习过程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推测,课堂表现往往与孩子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相关,那么,积极的课堂表现是否与父母对孩子的沟通鼓励相关呢?

下面探究父母“经常给我表达机会”与“课堂踊跃发言”两者的交互关系。

在父母经常给我表达机会*课堂踊跃发言的交互表中,我们发现,在非常符合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况中,父母经常给我表达机会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占到21.3%、22.4%,而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的比例仅仅分别占到7.5%。可见在喜欢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更多得到了父母在平时在表达方面的鼓励。在完全不符合踊跃发言的情况中,父母比较不给我表达机会的占到最多的32.2%。同时,在显著性检验中,P值<0.001,表明两者有显著相关。父母经常给孩子表达机会的,孩子会更倾向于课堂踊跃发言。

(四)父母的陪同阅读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

父母的陪同阅读习惯也属于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调查的其他数据表现,父母有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也形成比较好的阅讀习惯,可能在学业上表现得更为积极。那么我们大胆猜想,父母的陪同阅读习惯是否会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影响到孩子最终的学业成绩呢?

在父母陪同阅读*孩子排名靠后的交互表中,我们观察到非常符合排名靠后的同学中,父母没有或较少有陪同阅读习惯的占到43.9%和28.1%,而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非常少。同时,当父母符合陪同阅读习惯的程度加大时,孩子的排名也逐渐递增。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母陪同阅读非常符合中,孩子排名靠后的比例仅为8.8%,排名靠前为22.9%。在卡方检验中,P值<0.001,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两者有显著相关,我们基本上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想:父母陪同阅读习惯对孩子提高学习排名和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在新市民子女中,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其学习适应的影响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态度有显著影响。好的教养方式,如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采用高责任感的作业检查方式,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态度,使孩子提高对学习的重视,在日常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父母对孩子的沟通鼓励对孩子课堂表现有显著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使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三是父母的陪同阅读对孩子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有良好的陪同习惯作为身体文化资本的重要表现,会给孩子带来文化学习方面的积极氛围,最终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表现。

(二)研究反思

根据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家庭中的文化资本会在子女身上复制,实现文化意义上的阶层再生产。研究结果验证了文化再生产的理论:在新市民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阅读习惯、沟通习惯等身体化文化资本直接对孩子的文化资本产生重要影响。与非新市民子女相比,新市民家庭文化资本较为薄弱,而父母又没有刻意重视对身体化文化资本的投入和提高,使得低学习适应、低文化资本的现象在新市民子女身上呈现出复制的趋势。另外,在社会化过程中,新市民子女并没有在学校教育环节弥补身体化文化资本的匮乏,家庭文化资本仍然是影响孩子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新市民子女在学习适应中仍然受到低家庭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作用影响,这对于崇尚平等公正、凭借个人努力和学识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教育体系来说,无疑是个令人忧心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政策上建议:一是提高新市民父母们的身体化文化资本:教养方式上,老师可以督促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作业完成质量;沟通交流上,老师可以给家长提供如何鼓励、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意见;阅读习惯上,社区可以开放图书馆的借阅,鼓励父母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以弥补其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学校为他们提供公共图书馆、免费家教服务、参与名人讲座等免费或低偿的文化机会,鼓励他们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公共教育领域和学校系统里寻求更多的文化资本。

参考文献:

[1]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3).

[2]张艳.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以家庭教养方式为视角[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言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3.